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準得到大幅的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收入在行業、城鄉、地區之間差距也正在不斷擴大。據測算,我國居民個人收入的基尼系數1996年為0.424,1998年為0.456,1999年為0.457,2000年又增加到0.458。根據國際標準,基尼系數在0.4以上表示絕對不平均,表明我國已經進入絕對不平均區間,且呈逐年擴大的趨勢。

    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拉大。1998—2000年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分別為5458元、5888元和6316元;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分別為2162元、2210元和2253元。城鎮居民收入分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2.52倍、2.66倍和2.80倍。按國際一般的情況,當經濟發展水準在每人平均GDP為800—1000美元階段,其他國家城鎮居民收入大體上是農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國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並且呈不斷增大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自1997年以來,我國農民收入增長幅度連年下滑,由1996年的9%持續下降到2000年的1.9%,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一直保持在7%左右。2000年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僅相當於城鎮居民純收入的35.7%,比1997年的40.5%下降了4.8個百分點;農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是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的33.41%,低於1997年38.61%五點二個百分點。

    不同行業職工收入差距也在擴大。20世紀90年代,各行業就業者收入水準都有較大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各不相同,導致各行業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收入高低位次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金融、郵電等壟斷性經營行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業務量突飛猛進,獲得了高額利潤,並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給職工,職工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一些依靠財政補助的基礎性行業如農林牧漁業和地質水利業和一些充分競爭性行業如社會服務業、餐飲業和建築業由於補貼減少和利潤下降,從業人員收入減少。據統計資料顯示,和1990年相比,2000年房地産業、金融保險業和技術服務業收入增幅最高,分別達到470%、542%和466.8%,農林牧漁業和採掘業增幅最低,僅為236.4%和206.8%。其他行業增幅在250%—400%之間。1990年最高收入行業與最低收入行業的收入比為1.80:1,2000年上升為2.36:1。1990年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是採掘業、水電煤生産供應業和地質勘探水利業;2000年變為科研和技術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産業,最低的三個行業變為農林牧漁業、餐飲服務業和採掘業。1990年收入最高收入行業的收入是最低行業的1.72倍,而2000年變為2.63倍。

    地區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以農村居民收入為例,1978年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最高的華南地區與最低的西北地區相比,絕對差距為221元,相對差距兩者的比值為1.68:1;到2000年,最高的華東地區與最低的西北地區絕對差距達到1774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也達到492.8元,比1978年的221元還高271.8元,相對差距兩者比值為2.15:1,比1978年高47個百分點。收入最高的上海郊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5596.37元,是收入最少的貴州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374.16元的4.07倍!在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在增大。以2000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京和最低的山西、河南進行比較。從1997年到2000年,上海、北京、山西、河南四地區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差別較大:上海和北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相對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個百分點,而山西和河南卻只比上年多增加0.25個百分點;1997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最高的是上海,為8438.9元,是最低山西4989.9元的1.69倍,2000年這一比值增加為2.48倍。

    《經濟日報》2001年8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