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豐專欄:世界演繹“東盟之戀”的背後
慧豐

前來泰國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的美國總統布希,可以説是重任在肩。人民幣匯率、朝核六方會談、要求日本出錢援助伊拉克重建等等議題都備受世人的關注。但是有一件事情,卻被媒體一筆帶過,在同泰國總理他信會面後,美國總統布希10月19日宣佈,美國有意同泰國就一份完整的自由貿易協議進行磋商。

此前,美國同新加坡已經簽署一份自由貿易協定。同新加坡的這個協定是布希總統今年早些時候簽訂的,也是布希《東盟行動計劃》的一部分。2002年10月APEC峰會上,美國總統布希發起設立了“東盟行動計劃”(EAI),表示願與東盟任何成員國展開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以加強雙邊貿易聯繫。

在美國跨越太平洋把手伸給東盟的時候,與東盟有著地緣優勢的日本、南韓、印度等國家也紛紛加快了與該地區的合作步伐,東盟熱持續升溫!

10月8日,日本和東盟簽署《東盟與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議》。而早在去年1月,日本和新加坡就簽署了《日本和新加坡新時代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另外,2003年6月24日晚,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與到訪的印尼總統梅加瓦蒂舉行會談發表聯合聲明稱,兩國首腦一致同意設立“經濟合作協定”預備協議工作小組,為將來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經濟合作協議做準備。此外,日本還同泰、菲、馬就締結“經濟合作協定”開始進行磋商。

作為南亞國家的印度不再游離于東盟之外,正如日本一樣,印度與東盟不僅簽署了《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框架文件》,10月9日,印度還與泰國簽署了一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根據雙方協商,泰印兩國可能在2010年前全面運作自由貿易協定,實現雙邊貿易的零關稅或關稅額度降低。

目前,世界上已經締結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已經達到180多個。在亞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明顯呈加速趨勢,因此,東盟之所以被“青睞”應該屬於世界大勢所趨。

然而,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考慮,“東盟之戀”實屬未來亞洲影響力甚至説是主導地位之爭。

今年以來,第9次東盟峰會、東盟與中國10+1峰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峰會、中日韓峰會以及首屆東盟與印度峰會相繼在印尼度假勝地巴厘島舉行,另外,APEC財長會議、以及APEC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也都在東盟的泰國相繼聚首。

事實上,包括日本、美國、南韓、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在內的眾多國家,都已經著手與東盟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甚至俄羅斯也在著手進入這個白熱化的區域。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多的重要國家領導人和官員造訪東盟,並産生如此眾多的經濟合作協定,該是世界區域經濟合作歷史上蔚為壯觀的一幕。

而與此形成相當反差的是,今年世界貿易組織墨西哥坎昆會談不幸以失敗而告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甚至有一名南韓人以自殺身亡相抗議。

那麼,為什麼眾多國家要在此時此刻競相“追逐”東盟呢?是東盟改變了?還是美國、日本、印度等改變了?

誕生於1967年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其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而在此前,20世紀50年代前後,受冷戰的影響,美國的影響主導著大多數東南亞國家。1954年,美國、法國、英國和菲律賓、泰國簽署《馬尼拉條約》産生的東南亞公約組織,就是最好的明證。

然而,隨著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等逐漸退出東南亞,東南亞地區的各種非軍事區域性國際組織不斷贏得發展的空間。

但是,這個組織一開始並不是朝著自由貿易區的方向發展,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主張最早在1992年新加坡峰會上提出,並在會後簽署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優惠關稅方案協議》中確定在15年內建成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的好處是和其他成員國做生意可以少受或不受關稅限制,並享受國民待遇。東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是否享受這樣的優惠則要由各個成員國自己決定。

其實,美國、印度、日本等競相再次把目光投向東盟,有和中國在東南亞一爭短長的頗多意味。

中國的崛起在上個世紀末是世界經濟的一件大事,其對外貿易、投資、經濟規模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表明著未來的一個世紀或許是屬於中國的世紀,從1978-200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3%,為同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3倍。2002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0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世界排名已經躍居第六位,而有人預測,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經濟總量有可能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隨著這种經濟格局變化的是,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特別是亞洲經濟中的影響也日益增強,當然,作為中國近鄰的東盟無法身處事外。

據悉,自1995年以來,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年增長速度均超過15%。現在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第5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成為東盟的第6大貿易夥伴。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國表現出的人民幣不貶值的態度使得中國、東盟之間的經濟聯繫變得更加緊密,也更加信任。

這種形勢發展的結果是,中國、東盟之間一系列經濟合作協定的簽署。如,中國決定2010年之前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10月起《中泰水果蔬菜零關稅協定》正式開始實施。而在印尼巴厘島剛剛結束的東亞領導人系列峰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展開了44個小時旋風般的高效外交,不僅第一次與東盟這樣一個地區組織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簽署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而且正式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相比之下,日本上世紀90年代“失落的十年”給日本經濟帶來了不僅僅是國內經濟的低迷,還有對外投資、貿易的縮減以及影響力的下降。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東盟的最大投資來源國。但在2000年,日本的名次大為降低,不在前幾名之中。由於日本近些年來的經濟增長緩慢或衰退,日本大幅減少了對東盟的投資。

在日本經濟疲弱的背景下,東盟加強了與中國經濟的親密關係。東盟與中國的貿易額2002年達548億美元,與10年前相比增長了5倍以上。在2005年之前,東盟與中國的貿易額有可能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目前日本與東盟的貿易水準。

對此,日本怎麼能夠安心就枕呢?因為,這種合作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的推算,日本一旦能在2012年前和東盟締結FTA,就能通過取消關稅等措施充分調動企業的生産活力,由此,東盟的國內生産總值將最多比2002年增加約8.1萬億日圓,而日本國內生産總值也能獲得2萬億日圓的增長。

其實,在此問題上,日本在美國和墨西哥的貿易協定中已經有過教訓。據悉,墨西哥在與美國和歐洲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後,墨西哥從日本的進口額下降了將近50%。僅此一項,日本每年就要失去約4000億日元的利益。

為此,日本面對中國和東盟之間日益加強的經貿關係,自然不能等閒視之。儘管存在諸如歷史的原因,還有農業市場開放的痼疾,但是日本政府已經決心加快這一步伐。這也是日本希望在10年內締結FTA的重要原因了。

對此,共同通訊社曾經撰文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貿易要道,因此,圍繞這一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之爭實質上也是未來東亞聯合體的主導權之爭。共同社認為,中國的積極姿態也是日本加快自由貿易談判步伐的一個原因。中國比日本早一步同東盟展開自由貿易交涉,並提倡日中韓的經濟協作,讓人覺得中國有意把握亞洲經濟的主導權。

大概印度對此也有同感。早在20世紀50年代,尼赫魯就放言,以印度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在印度洋地區,在東南亞一直到中東,印度也將要發展成為經濟和政治活動中心。

半個世紀過去了,瓦傑帕伊政府正在努力實踐這一思想。

瓦傑帕伊總理10月7日毫不掩飾地説,印度與日中韓相比落在了後面,但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預示著新的未來。

面對這種對東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在現在而不是過去,是東盟而不是對其他國家或者地區被國際社會所青睞?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國家,美國這一段時間對於雙邊和區域性合作表現出罕有的熱情。在世界貿易組織坎昆會談前後,美國甚至表示説,如果世界貿易組織不能達成協定,美國不排除加強對於雙邊和區域性經濟合作。

作為亞洲最大的投資者和貿易夥伴,美國-東盟商會主席鮑爾説,我也沒有看見過美國和這個地區這麼疏遠過。相反的,中國卻像鐳射一樣,把焦點對準了這個地區。

在美國的想法中,推行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性緊密貿易圈是他的全球戰略之一。他所謂的貿易保護和自由很多就是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因此,在世界貿易中不斷實行貿易保護(比如對各國的鋼鐵加徵關稅),與其不斷加快簽訂新的雙邊或者地區貿易協議正成為美國的主要貿易政策。

根據去年8月的“快車道”法案,美國將在未來幾年中與30多個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美國的自由貿易區對象不僅是整個美洲地區,凡是有其利益的地方都是其建立自貿區的對象。

而在美國的軍事勢力逐漸退出東盟地區後,加強與該地區的經濟合作就成為其全球貿易戰略的一部分。

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東盟的地理位置、經濟地位以及發展前景有著其他國家和地區所沒有的優勢。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美洲自由貿易區已經確立了一個時間表,歐洲則自成一體,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落後還不至於使得美國投放太多的精力,大洋洲也在美國的積極爭取之中。就是亞洲,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中最閃亮的一點,美國的經濟合作仍存在很多空白,也可以説是存在更多的競爭者。

但是整個亞洲的情勢是,各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而富有石油資源的中東雖然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意義,但是戰亂頻仍,南亞則只是印度獨立支撐,唯獨包括東盟的東亞地區才是最有活力的地區,也是經濟合作潛力最大的一個區域。況且,其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要道的獨特地理位置也使這一區域更具有戰略意義。

因此,東盟的“爭奪”與“靠攏”勢在必行,特別是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日益緊密之時,許多國家認為這一緊迫性愈來愈明顯。

2001年11月汶萊的第5次10+1領導人會議,中國、東盟一致同意今後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FTA,這被一些海外人士解讀為,中國將很可能成為這一自由貿易區的“盟主”。

對於美國和新加坡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媒體説,此舉是美國為牽制在與東盟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上先行一步的中國而採取的戰略步驟之一。

面對各個國家對自己的“示好”,東盟其實也在打“合作”牌。日本《朝日新聞》曾經發表文章説,東盟通過邀請日中韓印首腦參加一系列會議,巧妙地開展了經濟外交。

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貿易的區域集團化是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的成功之路,但是,成員間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差距過大制約了東盟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水準,而東盟內部貿易只佔其外貿總量的20%的過低水準也使得其對外依賴程度過大。目前在北美、歐盟和東盟這三大經濟圈中,只有東盟沒有形成貿易集團,因此,建立統一的自由貿易區已經成為東盟國家共同的聲音。

在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中國經濟一直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國和東盟的經濟往來日益加深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更大範圍內的自由貿易區作為一個問題被提出來。從某種程度上説,東盟對於中國的依賴有過於中國對於東盟的依賴,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市場,東盟不能不為之心動。

但是,從中國的角度看,也需要東盟作為一個未來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對象。從中國周邊的各國形勢來看,這一地區的合作前景應該最為廣闊,實施成功率也最大。

儘管如此,在這場“東盟之戀”中,中國雖然已經佔得先手,但是面對美國、日本、印度等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國能否一直保持這種競爭優勢,現在還無法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當然,一個最好的結局就是實現各國的“共贏”。

東盟問題專家、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理事許寧寧對此表示,中國不能考慮得太簡單--因為已經同東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定,就認為東盟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會如期完成。這其中還存在變數。

因此,中國必須採取措施,避免美、日後來居上。

人民網 2003-10-22


亞太地區各大國博弈東盟 成為全球經濟新熱點
廣西取得“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承辦權
印日與東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以趕超中國
《歐洲時報》:中國與東盟實現友好關係新飛躍
誰將贏得市場? 中日印美在東盟的“經濟競賽”
陸建人:中國與東盟:戰略夥伴關係
張錫鎮:中國外交的又一大手筆
東盟與日本簽署全面經濟夥伴“協議”
東盟峰會發表主席聲明高度評價會晤成果
巴厘島峰會:合作與發展的里程碑
不斷發展的中國東盟睦鄰互信夥伴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聯合宣言
東盟與日本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議》
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與東盟互信加深
港報評論日本與東盟中韓的雙邊經濟合作難有突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