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三農”問題

編者按: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重慶發展論壇”首次活動在渝舉行。據悉,重慶發展論壇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首次與地方政府聯合主辦的常設性高層論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中國的農村、在中國的西部。從這意義上講,無論是在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還是在我們未來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地區發展佈局上,重慶市的戰略地位和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重慶市是惟一實際農村人口大於城鎮人口的直轄市,這決定了其加速推進城鎮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所有創新思路和成功經驗,在西部地區都具有典型意義。因此,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選擇重慶作為地方高層論壇的會議地點,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重慶方面對論壇也給予了相當重視。他們希望將論壇辦成一個高定位、高水準、針對性強、運作方式靈活的交流平臺。

此次為期兩天的活動中,來自各方的專家、官員,結合重慶及西部地區實際,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主題進行學術交流和高層對話。從參會聽眾反應看,活動收到了預期效果。

現輯錄部分與會者會議內外的一些觀點,供參考。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陳錫文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後,全黨和全社會迅速達成了共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抓農業和農村工作,一方面要把追求數量增長轉到優化品種和提高品質上來,另一方面要把農産品的市場開拓作為進一步發展農業的突破口。

新階段的新問題

農業和農村最突出的矛盾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這可以從幾個層次加以分析:

第一個層次,農民的收入增長幅度明顯下降。1997年,農民收入增長幅度降至4.6%,1998年為4.3%,1999年為3.8%,2000年是2.1%。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持續4年下滑。2001年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有所回升,為4.2%,2002年是4.8%。6年中農民收入增長沒有一年超過5%。

第二個層次,農民來自農業的純收入絕對額開始減少。現在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中來自農業的收入不到一半。這就使農業生産的增長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第三個層次,從城鄉居民收入的比較角度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去年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是2476元,城鎮居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7703元,二者的比例是1:3.1。這個差距還在不斷擴大。

第四個層次,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比收入差距更為懸殊。據國家統計局官員指出:如果把所有東西包括城鎮居民的財政補貼都折算進來,城鄉居民的消費水準差距要達到6:1。這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不多見。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來看,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使整個小康社會的建設面臨嚴峻形勢。到2000年底,從國家統計局牽頭制定的總體小康的16項檢測指標來看,我們沒有實現的3項指標,恰恰都和農業和農村問題密切相關。農民年均純收入、農民每人每天從食品中攝取的蛋白質、當初設計2500多個縣市到2000年都要建成初級醫療衛生保障系統等三項指標都未達標。農民收入上不去,最直接的問題是嚴重影響了內需的擴大。

新階段的新變化

在農産品供給這麼好的形勢下,農民收入增長面臨這麼大的困難,這和我們國家的發展階段有很密切的關係。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發展階段。

一是從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角度看,收入水準的提高必然帶來消費結構的變化。從恩格爾系數看,去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是37.7%,並隨收入提高逐步緩慢下降。用於食品消費的比重減小,對農産品銷售和農民收入增長有很大的影響。從食品收入彈性系數看,恩格爾系數的降低,會導致食品收入彈性系數降低。這就造成了農産品市場很難擴大、農産品價格很難提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以及購買農産品的城市人口比例佔總人口的比例太低。

二是從技術進步的角度看,對農業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國當前正處在工業化和資訊化並行的階段,資本和技術開始大規模替代勞動力。

新階段的新思路

新一屆的中央領導集體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有一整套思路和政策。這可以概括為三個“新”。

第一個“新”,就是中央明確提出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樣一個新的背景下來考慮。十六大報告對“全面小康”的解釋是惠及十幾億人的小康,如果農村不實現小康,就不會有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

第二個“新”,就是十六大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即“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僅僅在農業和農村內部兜圈子,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第三個“新”,就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當前中央抓農業農村工作,大的思路就是兩條線:一是抓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戰略性結構調整,二是抓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貫徹落實。

戰略性結構調整的基本含義是要把農業的結構調整轉到以品種和品質為中心的軌道上來,並且要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舞臺。

戰略性結構調整有幾個大的方向,一是所有的農産品都要改善品種和提高品質;二是進一步發展畜牧業和水産養殖業,通過産業結構的變化來轉化初級産品;三是加快農産品加工業的發展;四是優化農産品的區域化佈局,形成産業帶。五是繼續支援農村辦好二、三産業,進一步支援鄉鎮企業的發展;六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七是借當前農産品供應較為充裕的機會,抓緊生態環境建設,促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

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要在穩定中不斷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主要強調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政策,二是減輕農民負擔。

《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9月5日


解決“三農”問題要有組織性
解決三農問題呼喚農村金融改革
程國強:WTO農業談判對中國解決"三農"有深刻影響
擾亂非典防治 甘肅山丹三農民被拘留
張曉山:改善“三農”首先要改善資源配置
我國國民收入分配開始向有利於“三農”方向調整
徐冠華:星火計劃將推進“三農”實現“四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