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電信 要不要再分?

    在1998年開始的電信體制改革中,中國電信被分解,形成了今天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尋呼業務分離後併入中國聯通)。我國電信市場格局也由過去中國電信一枝獨秀變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以及中國網通、中國吉通、中國鐵通、中國衛通的七通並存。但是,這樣的格局是否意味著電信壟斷已經打破,競爭已經形成?電信領域要不要繼續反壟斷?最近圍繞著這些問題以及要不要繼續拆分中國電信,不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聲音。今天我們發表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供廣大讀者參考,也歡迎讀者發表自己的意見。

    正方 電信壟斷必須徹底打破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闞凱力

    ●競爭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

    ●市話壟斷必須打破

    ●中國電信應該拆分

    競爭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實踐更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電信領域也不例外,凡是有效引入了競爭的業務,其發展速度就明顯加快、消費者的滿意度迅速提高。因此,近年來我國對電信領域的體制改革加大了力度。政企分開、企業重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海外上市、中國網通和中國鐵通等公司的成立,以及國家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法規條例,這一切使電信成為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中體制改革速度最快的領域之一,行業內的壟斷正在迅速被打破,競爭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我國電信領域的競爭格局遠非完善,離形成有效競爭還有很大距離,其主要問題就是我國的有線市話仍然基本維持著獨家壟斷的局面。形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由電話局到成千上萬個用戶的電話線(業內俗稱為“最後一公里”):中國電信只要為某個用戶裝了一對,用戶就很難接受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第二對。同時,其他經營者重復建設的成本也太高,一般情況下遠遠超出其承受能力。因此,電話線就成了壟斷經營者“鎖定”用戶並維持其市話壟斷的有效手段。

    市話又是其他電信業務的基礎,幾乎所有其他業務都必須通過市話進行。因此,某個經營者如果對市話具有壟斷地位,它就可以對其他經營者進行不公平競爭,甚至把對市話的壟斷延伸為對其他業務的壟斷。所以,市話的壟斷是目前世界各國都在致力解決的核心問題,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國家找到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市話壟斷對其他業務的影響突出地反映在我國的因特網(ISP)業務上。因特網業務本來是國家明文規定的競爭性業務,但是我國的市話壟斷經營者卻佔據著接近百分之百的市場份額。這不但是因為它自己的因特網業務部門在通過市話進行的接續、計費等環節上具有極大的便利條件,而且是因為它只需承擔比競爭者低得多的成本。這種由市話壟斷延伸出來的“準壟斷”無疑對我國因特網業務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這一現象同樣突出地反映在IP電話業務上。IP電話在我國電信和資訊産業的發展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首先,IP電話已經迅速而有效地打破了原有長途電話的壟斷,使消費者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同時,整個電信網的發展趨勢是實現以IP分組交換技術為基礎的“三網合一”(即話音、圖像和數據的“三業合一”)。IP電話的推廣將對我國在這一趨勢中的發展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但是,我國原壟斷電信企業的一些單位或部門不但利用市話對其他經營者的IP電話業務製造了種種障礙,而且利用自己的市話便利大搞電路交換的“假IP電話”。這不但嚴重地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而且是對其他IP電話經營者明顯的不公平競爭。

    必須指出,中國電信的數據業務部門具有我國最強大的IP分組交換能力,完全可以用於IP電話。但是出於保護其傳統長話業務的利益,這個經營者的IP電話偏偏不由數據部門經營。這不但大大延緩了我國IP電話的發展,而且使這一巨大的國有資産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目前仍缺乏打破市話壟斷的手段的條件下,市話的壟斷經營者同時經營其他業務是我國許多電信業務不能形成有效競爭的主要原因。

    因此,首先必須使中國電信經營的市話業務和資産與所有其他電信業務及資産分離。非如此,我國電信領域公平有序的有效競爭就無法形成。其次,為了進一步推動“三網合一”與國民經濟資訊化,應把上述這部分最主要的IP分組交換能力剝離出來,劃歸到一個從體制上最有利於其發展的電信企業,由此形成我國的IP分組交換主導企業。這不但將使這些國有資産發揮最大的作用和效益,而且可以實現其最大增值。第三,建議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例如目前寬頻接入的迅速發展),儘快制定相應的法規條例,打破“最後一公里”鎖定用戶所造成的市話壟斷,在電信領域內形成全面的有效競爭。

    目前,資訊和電信領域發展的關鍵已經不是技術本身,而是經營管理體制的變革能否迅速解放這些技術所代表的巨大生産力。因此,我國電信體制改革的以上特點使它完全有可能以超過世界上多數國家的速度進行,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有效競爭。

    反方 壟斷化是時代真正潮流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韓德強

    ●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壟斷

    ●不應該拆分中國電信,而應該讓小公司聯合

    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壟斷,而且在資訊時代,從競爭到壟斷的過程極為迅速。

    事實上,壟斷是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能形成壟斷的公司,是以其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實現了低價格和高品質服務的結合,打敗其他競爭對手。因此,壟斷常常並不是意味著質次價高的服務,而是價廉物美的服務。世界500強絕大多數是寡頭壟斷公司,但其産品也是最受世人所歡迎的。不僅如此,壟斷性公司還是技術進步的源泉,只有壟斷性大公司才有實力進行研究與開發,才有實力收購小公司的技術創新並迅速將其變成成熟商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壟斷性公司還是高生活水準的源泉。美國的高生活水準是因為美國存在著數百家壟斷性公司,這些壟斷性公司為美國人提供了高薪就業機會。如果中國也有數百家壟斷各個市場並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中國就會成為發達國家。反之,如果中國只有無數的小型競爭性公司,則中國只能是三流國家。

    壟斷化才是時代的真正潮流。90年代兼併大潮一浪高過一浪,兼併數額動輒以數百億美元,乃至上千億美元計。而且在競爭激烈的電信網際網路産業,我們也正目睹著壟斷的到來。

    壟斷代替競爭,其實還是看得見的手代替看不見的手,是計劃代替市場。這就是錢德勒的著作《看得見的手》所敘述的美國經濟成長的歷史。杜邦公司也可以理解為美國化學工業部,美國橡膠公司是美國橡膠工業部,波音公司是美國民用客機工業部等等。由於管理、計劃代替市場協調,使市場交易內部化于壟斷企業,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因而比市場機制更有效率。

    美國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實際上是只反價格聯盟,不反一體化的壟斷公司。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供産銷一體化的,集原料、生産、行銷一體化的寡頭壟斷公司才迅速成長起來,得以擊敗歐洲、日本以卡特爾、康採恩等價格同盟為主體的非一體化公司,美國經濟才成為世界上的最強大的競爭者。

    面對壟斷時代,唯一的選擇恐怕只能防止壟斷者濫用壟斷地位。辦法有二,一是加強管制,二是允許競爭性公司創立和存在。對於中國電信來説,政府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以要求其公開成本、利潤資料,規定其利潤幅度。同時,多發牌照,讓那些覺得中國電信的壟斷價格太高、小公司也有利可圖的投資者參與競爭。如果這些小公司發現的確如此,自然會對中國電信構成威脅,迫使其改善服務、降低價格。如果這些小公司發現無利可圖,則説明中國電信以其看得見的手的優勢提供著優質廉價的服務,其利潤來自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如果小公司認為自己實力不夠,還可以聯合起來。如聯通、網通、鐵通可以聯合起來與中國電信競爭,形成寡頭競爭格局。只有如此,中國電信才能繼續保持一個一體化公司的優勢,才能外戰內行。否則,如果中國電信被大卸八塊,無論橫切豎切,整個中國電信業都將落入國際電信巨頭之手,無法應對加入WTO後的挑戰。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儘管電信業務量有了巨大增長,但全國電話用戶總數仍然只有1.5億戶,普及率剛剛超過13%,這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全國行動電話用戶已高達7250萬戶,普及率達到5.7%。我們知道,擁有行動電話者絕大多數擁有一部或一部以上的電話。今後的發展趨勢很可能不是固定電話數量的大幅增長,而是行動電話普及率逐漸接近固定電話。這意味著,略多於10%的人口享受高度的電信服務,而大多數人卻可能享受不到電信服務。造成這種情況首先當然要歸因于收入差距,特別是農村與城市的收入差距。但電信運營體制改革也要對此負一部分責任。如果電信體制改革完全按照市場競爭要求進行,長話與市話分離,移動與固定分離,數據業務與傳統業務分離,取消交叉補貼,則各電信公司將放棄高成本低收益的農村電信服務,進一步拉大電信鴻溝,從長遠來看縮小電信市場規模。目前這一輪電信資費調整已經明顯體現出這一傾向,長話特別是國際長話業務資費大幅下調,而市話業務則略有上升。從社會學角度看,經常打長話特別是國際長話的是中國的高收入階層,而以打市話為主的是低收入階層,因此這一輪電信資費調整也是一次“劫貧濟富”的調整。市場化的自然規律是“劫貧濟富”,因此以市場化為方向的電信體制改革,必將使大多數中國人失去享受電信服務的希望,而中國電信業也將失去由於電話普及率大幅度提高而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人民日報 2001年05月21日

相關新聞

電信資費會被鐵通拽下來嗎?

壟斷行業明天是否“濤聲依舊”?
——政協委員“把脈”中國電信業

我國電信資費實施重大調整

中國電信首次出現洋面孔

痛破堅冰——中國加緊肢解壟斷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