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空調大戰:爭奪家電業潛力最大的市場

    專家預測:今年全國空調産量約2000萬台,按空調市場年銷量增長20%計算,實際銷量將在1500萬台左右,供求嚴重失衡,一些企業不得不面對500萬台的過剩“黑洞”,這將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

    春暖花開時節,氣溫逐步上升。空調又一次成為繼彩電之後備受關注的家電“價格戰明星”。

    今年年初,春蘭集團宣佈將其40種規格的空調降價,這一“驚人之舉”給市場帶來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降價之聲。長虹、小天鵝、小鴨、樂華等爭先恐後表演“跳水”。

    4月14日,南京蘇寧將400個品牌的家電價格全面下調,其中空調降價達25%。隨後,降價潮也波及到了上海、杭州等地。使一直不溫不火的空調市場颳起了一場猛烈的“降價風暴”。

    近日,新科、美的、科龍、格力等也相繼下調了價格。種種跡象表明,目前空調市場已是硝煙滾滾,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但從另一方面看,目前市場是廠家降價“雷聲大”,消費者購買“雨點小”。一些企業因降價過度的“炒作”,反而給市場增加更大的想像空間,許多消費者持幣待購,想看看空調價格到底何時“見底”?

    擔心,空調降價會不會影響品質

    有人説,空調是中國家電市場佔有率最低、潛力最大的“一塊肥肉”。但這塊“肥肉”有多肥呢?前不久,春蘭集團聲稱:春蘭空調降價會把稅後利潤控制在不低於6%—7%的水準,這就是公司的警戒線。由此可以看出這塊“肉”的油水並非有些人説的25%。 

    目前,消費者關心的並不是空調企業“利”

    有多高,價格降多少,而是擔心降價會不會影響品質。據報道,為了降低成本,有的空調企業在生産製造中已經在做手腳。比如,空調外殼一般用0.6釐米厚的材料,現在有的可能只用0.5—0.3釐米。在銷售環節上,利潤大降也導致了服務品質下滑,過去每台空調200元的安裝費現在只要100元,原因何在?原來是把過去請專業技術人員安裝,現在改為請民工來安裝,只要能挂上就行。

    記得去年第四季度有關部門在對空調進行檢測中,發現部分降價品牌的産品品質只相當於國內90年代初的製造水準,其使用壽命只有正常情況的1/3。因此,消費者對價格較低的雜牌空調應特別警惕,以防止發生與去年低價彩電一樣,借助價格“火力”傾銷淘汰劣質産品的現象。

    據了解,目前城市空調保有率僅在30%左右,農村市場更有大片空白,因而國內大批家電企業做起了空調。目前,全國的空調廠已達到300多家。許多企業一窩蜂似地涌進空調市場,産能大增生産過剩,“生存率”成了首要問題。特別是剛進入的“新軍”,由於各方面處於弱勢地位,要迅速擴大市場,價格戰自然首當其衝。

    有人擔心,今年的空調價格戰會不會重蹈彩電覆轍?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陶曄指出,空調與彩電從投資主體、産業成長週期、産品特性、售後服務等四方面來看都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相同的規律值得借鑒。如去年國內彩電價格大戰時,國外的彩電放棄低層次的價格戰,不斷推出高科技的新産品,以技術戰應對價格戰,從而拿走了高端市場的高額利潤。

    突破,壓縮機展開“擴軍”競賽

    今年空調市場的局布震蕩會不會演變成全行業的價格大戰?

    業內人士分析,關鍵看兩大因素:一是天氣狀況,另一個是壓縮機的供應量。如果天氣因素現在還很難確定的話,那麼壓縮機市場的供求變化將直接影響整個空調的降價空間。有關專家認為,今年空調不大可能爆發全面的價格戰,其理由是壓縮機供應量有限。此説法不無道理。近幾年,國內幾大壓縮機廠的産品價格變化不大,但這一時期,國內壓縮機産量卻增長了3倍,壓縮機企業的利潤則至少保持在20%的高速增長。

    今年年初,廣州松下萬寶壓縮機廠一片熱鬧,其第二壓縮機廠奠基儀式如期舉行,而松下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空調製造廠也于3月30日徹底關閉,全部的壓縮機設備遷往番禺。這意味著:一年後,松下萬寶壓縮機廠年産量將從現在的240萬台增長到360萬台。

    目前中國壓縮機行業的老大————年産360萬台的上海日立在去年收購重慶森林50%的股權之後,今年産能將達到460萬台以上。並雄心勃勃地宣稱:要成為全球最大的空調壓縮機供應商。廣東美芝今年也將投資3億人民幣,完成二期擴建,屆時年産量將由250萬台擴至320萬台,5年後則擴至500萬台。

    資料表明,隨著壓縮機企業的迅猛擴張,今後兩年內市場供應量將激增,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甚至由於過剩而導致價格下滑,並成為空調降價的最大誘因。

    創新,以技術戰應對價格戰

    在空調市場一片熱鬧聲中,一股撲面的清風吹進了這個躁動的市場。

    今年年初,海信宣稱:中國家電要突圍,首先要技術突圍,今年公司將對普通定速空調施行“斷奶”,把全部技術開發力量集中到變頻空調。由於去年海信沒有參與大規模的價格戰,其銷量和利潤都有大幅度增長,其成功的奧秘是技術領先戰略。

    前不久,一位空調老總曾表示:我們並不反對空調價格的合理下調,但卻反對行業的惡性價格戰,企業競爭最終是要靠技術、品質、服務來“説話”的。如果在市場競爭中,僅靠打“價格戰”,或是靠對價格“炒作”已很難造成“轟動效應”了。事實證明,忽視消費者權益,一味只靠低價擾亂市場,是很難“降”出利潤、“降”出市場的。

    4月16日,國美在北京召開的“2001年夏季空調流行趨勢發佈會”上,科龍、美的、長虹、日立等九家空調企業全面展示其最新産品。根據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推出了電漿除塵空調、節能20%—30%的空調、超靜音空調,“人機對話”功能的變頻空調等令人耳目一新。

    近日,TCL決定將拿出6000萬元作為HID今年的“科普宣傳”費用,1億元作為HID的研發費用。由此可見TCL對技術研發和推廣的力度。

    4月26日,海爾在北京舉辦了首屆科技節活動,新推出的72項專利技術,讓人們看到海爾“用科技刻寫未來”的魅力。

    今後空調市場的技術競爭在哪?近日,中國製冷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製冷業專家彥啟森教授稱,今後我國空調市場將流行四大趨勢:

    一是節能成為重中之重。因為我國絕大部分地區是用煤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大,因此,節能就是環保。二是空調向舒適、健康方向發展。對我國來説,空氣過濾器和凈化非常重要。今後空調自凈將成為企業新的競爭標準。三是價格競爭不能犧牲品質。空調品質一般是指噪音小、可靠性強、壽命長等。四是住宅空調大有所為。我國每年城鎮新增住宅2億平方米,空調需求迫切。空調將在幾個方面形成趨勢:冷暖結合一體化;提高低溫環境下供暖性強;高性能的調節控制裝置等。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力圖從價格戰的“旋渦”中走出來,開始從技術中尋找競爭優勢,挖掘市場潛力。一些企業經過市場反思,逐漸意識到利潤的創造是企業生命的根本,一味擴大市場份額而忽略利潤的經營,已經不再適應當今企業的發展。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百姓的消費心理也趨於理性。當品牌、品質、服務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時,價格也就失去了它決定性作用的地位。

    縱觀整個市場,隨著旺季的到來,一場激烈的空調大戰在所難免,誰是戰後的勝利者,市場會做出公正的回答。

    經濟日報 2001年05月0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