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泡沫價格戰”要不得

    “五一”黃金周將至,國內空調市場的火藥味日漸濃郁。可是,在商家、廠家此起彼伏的降價聲中,卻暗藏著不少泡沫與噱頭。

    今夏上海的“空調大戰”如今已是劍拔弩張。日前,一家頗具知名度的家電零售商赫然打出廣告,稱“旗下所有空調全面降價,其中包括松下、日立、海爾、夏普等十大暢銷品牌,平均降幅在5%至10%之間。”可是,當消費者手持廣告報價單,興衝衝地來到這家商場時,工作人員卻彬彬有禮地説:“很抱歉,降價商品目前缺貨。”而商場內陳列著的款式機型則依然維持原價。對此,消費者不禁連呼“上當”。

    部分空調生産廠家也“不甘寂寞”,紛紛借價格戰之名大造聲勢。其實只有幾款特價機實行降價,卻號稱發起了全面的價格戰;明明主要機型的降價幅度不到200元,卻選出一款銷量不大的機型大幅降價,聲稱“價格跌破最低限價”;有的企業甚至先將産品價格抬高,然後下拉,刻意炮製出所謂的“大幅降價”。

    如此“泡沫價格戰”看似熱鬧火爆,其實隱患不少。市場專家分析,由於我國空調行業尚未形成能夠“呼風喚雨”的行業巨頭,而海爾、科龍等一線品牌目前輕易不言 “價格戰”,二、三線品牌則沒有能力挑起全面的價格競爭。降價,成了當前部分空調生産廠家自我炒作的手段之一。企業圖的是一時的熱鬧,而不是通過價格競爭,實現生産者的優勝劣汰,這就會在無形中助長家電領域的虛假、浮誇之風。

    一位家電經銷商也坦率地承認,如今降價風波的發起者往往是那些有實力的連鎖經銷商。作為同行,為保市場份額而跟風降價自然難免。部分商家因為急於加入戰團,不與廠家協商就搶先宣佈大幅讓利,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但是如果商家缺乏足夠的資金實力,難以承擔降價成本而需轉嫁給廠家,就無法擺脫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商家事先種種誘人的降價承諾最終成為泡影,被“涮”的還是普通消費者。

    新華社 2001年04月2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