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之憂

    在“長三角”這塊充滿競爭的地方,互補與協作的同時難免産生利益矛盾。

    國家經貿委一位官員在談到長江三角洲區域互動的關鍵問題時説,長三角包括江浙兩省和上海市,行政區劃限制、市場分割和地方利益保護等現實因素,仍阻礙著該地區實現外向型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和跨地區合作。

    要想使“長三角”真正融為一體,進而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僅依靠外部動力還遠遠不夠。而必須把眼光轉向內部,尋找體制上的新動力。

    這位官員同時透露,國家經貿委非常重視長三角及沿江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必須有超過省級的機構來協調和統一規劃,中央政府下一步會考慮來推動這一變革。

    憂慮

    江蘇省常州市政府研究室的湯建中先生日前在溫州參加長三角區域經濟研討會時表示,由於種種原因,以長江為主軸的經濟協作、産業整合規劃至今都未能出臺。這不但相對於珠江三角洲和渤海經濟圈規劃和理念上有所落後,而且對於長江三角洲在新一輪國際産業分工和合作、産業梯度轉移中有可能失去商機,勢必動搖長三角及沿江城市經濟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有可能産生新的區域性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

    湯建中的話並非危言聳聽。長江三角洲已進入區域經濟新一輪發展階段,面臨著區域經濟結構的重組和重新“洗牌”。而區域內各城市目前還在圍繞一些老問題“糾纏不清”。

    各地招商引資陷入“傾銷式”競爭。前不久,還出現“跳樓價”爭奪台資的現象。在外貿産品出口上又競相壓價,導致過度競爭,人為阻撓商品和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對異地投資企業實行雙重徵稅政策,嚴重影響了優勢企業的跨地區遷移或兼併、重組。

    在長三角內,産業結構趨同、缺乏分工導致城市功能不明也非常嚴重。長三角內共有國家級開發區19個,省市級開發區不下上百個。由於重復建設傾向嚴重,“棉花大戰”、“羊毛大戰”、“蠶絲大戰”等惡性競爭在長三角內屢禁不止。

    特別是長三角的港口建設問題,因多年來缺少協調,出現了很多矛盾。據統計,南京以下的長江段,已建、在建和待建的萬噸以上碼頭泊位共100多個,投資建設都由當地政府操辦,各建港部門均以自己認定的腹地計算貨源,其中有很多是重復計算,造成建後貨源不足,浪費巨大。再比如由國家投資、深水泊位最佳的寧波北侖港區,可接納第五代甚至更大型集裝箱船,但是寧波港的經濟腹地貨源不足,又缺乏長三角內部的貨源支援,港口的設施能力迄今未能充分發揮。

    出路

    針對這種情況,華東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認為,在目前的體制下,沒有理由一味指責地方政府。因為政府把本地就業、稅收放在重要位置來考慮,有其一定合理性。現在的問題是,要找到突破現有體制障礙的辦法。

    他建議,可以從統計、稅收、金融等方面著手,建立利益協調機制,進而建成中央有效調控下開放式的區域性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使長三角一體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一步就涉及到政府職能的轉變,如何解決計劃體制和城市管理間的矛盾。”國家經貿委經濟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趙曉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認為,中國發展區域經濟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行政界限。

    以昆山為例的城市擴張是以市場的需求進行的,但對城市的管理還處於計劃經濟階段,也就是市場驅動著的城市化以及城市競爭,受到了傳統的計劃式城市管理和地域管理的限制,計劃和市場的矛盾在這個層面上表現出來。

    趙曉舉例説,昆山,出口已超過了全國22個省,但仍然是一個小小的縣級市。一個城市的經濟管理許可權應該和經濟功能是相配套的,但昆山的經濟發展明顯受到了體制的束縛。

    他強調説,只有淡化行政區域的色彩,強化城市功能,增大城市在經濟管理束縛中的權利,適應城市競爭時代,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版圖和人口版圖的新一輪演變。

    三足鼎立還是龍型發展?

    長三角目前正形成以上海為龍頭聯動發展的局面。但也有專家提出,長三角應該以江浙滬三足鼎立式發展。

    前些日子,上海將南京等江蘇南部8座城市和浙江北部6座城市納入以自己為中心的都市圈。是否接受上海的輻射?一直是周邊城市發展的敏感話題。對此,很多浙江人和江蘇人覺得尷尬。

    沈玉芳教授認為,由於我國目前地區考核體制和地區利益驅動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政區劃等級的對等性要求,長三角應以三足鼎立式發展的提法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真實想法,也有一定的客觀性。但就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及目前和今後的發展趨勢而言,上海的核心作用是不爭的事實,並將日益突顯。長三角地區在歷史上就是上海經濟發展的孕育地。八十年代以後,這種關係得以再現,通過橫向聯繫和協作發展,實際上已經成為上海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錫民建的徐重遠也認為,區域內上海的核心地位不容置疑,其他城市與它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它們的定位主要在接軌上海、配套上海、接受上海的輻射,有效吸收上海溢出的能量,在落差中找到各自發展的利益最大化。同時,這是一個雙向的對接,上海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目標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首先它要成為長三角的上海,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服務性城市,調整産業結構,不計眼前的一些得失,將一些産業和項目流向自己的腹地,周邊地區的富裕繁榮,才能讓上海的龍頭昂得更高。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1月26日

    


湖州力推“長三角聯合艦隊”
揚州引領蘇中對接“長三角”
杭州欲做“長三角後花園”
縣域經濟點亮“長三角
“長三角”破題産業調整
厲無畏:競爭優勢在於經濟一體化
國際金融報:“長三角”需要新動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