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將在"兩難"中崛起  

    面對著日益嚴重的世界貧困的困繞,農業的國內補貼與出口補貼必須進行堅決的改革,特別是發達國家要拿出實際的行動,而發展中國家也要在本國農業問題上進行有效的改革。

    日前,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剛剛在地球峰會上批評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農業補貼政策,WTO在新任總幹事素帕猜領導下又將重啟新一輪多哈貿易談判,而懸而未決的農業再次成為各國之間爭吵的焦點話題。

    無疑,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面對著日益嚴重的世界貧困的困繞,農業的國內補貼與出口補貼必須進行堅決的改革,特別是發達國家要拿出實際的行動,而發展中國家也要在本國農業問題上進行有效的改革。

    而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農業問題尤其重要。雖然自改革以後有了飛速發展,但在加入WTO後面對國外農産品的衝擊和其他國家的綠色壁壘,中國農業形勢顯得非常嚴峻。也正像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所講,農業問題是最頭痛的問題。因為,關係到9億人收入狀況和生活狀況甚至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農業問題不容有些許疏忽,因為,中國的未來存在於農村的振興。

    中國農産品進出兩難

    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歐盟、日本、南韓、加拿大及美國設置的綠色壁壘使中國的農産品出口遇到了日益嚴重的挑戰。今年1月,浙江舟山凍蝦仁遭歐洲退貨;今年2月份,山東省蔬菜等大宗農産品出口大幅度下降;2002年1月到5月期間,歐盟全面禁止進口中國的動物源性食品和水海産品。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農産品出口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比如,今年上半年深圳口岸對日本出口蔬菜2103.7噸,出口額196.2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7.3%和51.8%。

    在中國農産品出口遇阻之際,國外的進口産品卻已經登陸到岸。以大豆為例,據美國農業部公佈的一份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止到5月23日的一週內,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一共採購109900噸美國大豆。而今年中國進口大豆數量更將達到1400萬噸左右,超過中國大豆的總産量。而且美國大豆因其價廉物美,即:每公斤成本僅為東北大豆的一半,但出油率卻高出東北大豆3—4個百分點,已經成為上海各大煉油廠的主要原料。

    因此,在農業面臨經濟效益相對低下的情況下,又遭遇到進口勢頭漸猛、出口勢頭受阻的兩難窘境,中國農業急需要尋找突破之路。

    農業肩負提振內需重任

    但是,從中國目前的形勢看,內需低迷的狀態又需要農村市場的啟動,需要農民收入的增加。中國的財政部長項懷誠多次講過要逐步退出積極的財政政策,但無奈的是,多年的擴大公共開支政策並沒有帶動起民間投資的高潮,虛虛實實的世界經濟也使出口呈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樣,提振內需不論從近期還是長期來看,都顯得尤為迫切。

    但偏偏內需也不“爭氣”。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幾個月持續增長,但7月消費價格指數仍下降0.9%,説明整個社會的需求水準仍不理想。其中,目前潛力最大但消費最薄弱的環節當屬農村。

    資料顯示,從1997年到2000年,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連續4年下降,從1998年以後,農民務農的收入連續3年絕對減少。雖然去年農民的收入增加了4.2%,特別是農民務農的收入增加了3.8%。但是,這種變化,只是一種恢復性的變化,基礎並不牢固,而且農村的消費需求在1997年以後是停止甚至是萎縮的。

    造成這種窘迫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低迷的農産品價格,而近期稍有反彈的價格在加入WTO農産品的壓迫下,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之所以如此,和其他國家對農業進行大量的補貼不無關係。

    中國農業補貼不到2%

    實際情況正是如此。儘管發達國家之間農業上的爭吵愈顯激烈,但對農業補貼最高的其實恰恰就是這些發達的OECD國家。

    可是,目前中國的補貼還不到農産品總産值的2%。農業專家馬曉河曾經指出,中國農業50年來為中國的工業化建設提供了數千億元的原始資本積累,現在中國剛剛具備了反哺農業的經濟實力,卻遇到了WTO貿易規則的種種限制。中國將不能像西方發達國家以前那樣,對農業提供全面的支援和保護,而只能在WTO框架之內,利用有限的空間扶持本國農業的發展。

    但是,加入WTO並不是完全封死了農業補貼的空間,關鍵是要善於利用WTO的規則,改善中國農業的補貼方式。據介紹,WTO規定各國的農業補貼政策有“綠箱”、“黃箱”政策之説,而有專家測算,按照加入WTO談判確定的“黃箱”補貼不高於農産品總産值8.5%的水準,中國農業在這方面大約有近1500億元的補貼空間。另外,根據WTO“微量允許標準”建立價格支援制度,保護農民生産積極性。同時調整補貼結構,由現在起將補貼流通環節,轉向補貼農産品生産者。

    為此,中國農業部日前決定將以東北和內蒙古為突破口,用5年時間使國産大豆的單産和含油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準,綠色、有機及特種大豆出口初具規模,以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國際金融報》 2002年9月12日


中國農業邁出應對“入世”挑戰重要一步
中外專家關注土地退化給中國農業帶來的影響
展望世貿體制下的中國農業
中國農業必須進行大轉變
發展節水農業:走技術與效益相結合的道路
——訪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梅旭榮
中國農業科學院將斥資億元面向全球招聘農學家
中國農業大學3000萬“誠招”天下英才
林毅夫笑談“入世”後的中國農業
人大代表王玉林訪談:中國農業挑戰嚴峻 機遇難得
韓長賦:中國農業如何入世
杜青林:中國農業面臨三大考驗
中國農業:入世後能否改變我們的生活
中國農業迎戰WTO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