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農民增收的八個環節  
楊聖明 高文書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應從産業結構調整、提高政府支援力度、改革流通體制、利用保護期強化農産品競爭力、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等八個方面入手,為農民增收創造體制和機制條件。

    一、加快調整農業結構,從根本上保證産銷銜接

    近年來,雖然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在逐年下降,但農業收入仍是農民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因此,提高農民收入首先應該考慮如何增加農民的農業收入。從産量上看,我國主要農産品已出現市場飽和,進一步增加産量,市場已難以消化。從價格上看,我國主要農産品價格已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加入世貿以後,價格將進一步下降。因此,簡單地依靠增産提價已難以實現農業收入的增長,增加農民農業收入主要應靠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使農業生産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二、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重點提高農業競爭力

    增加農業投入,其中包括對農業生産的補貼,是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做法。我國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應當符合WTO的基本規則,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産品的提供和農村教育培訓作為支援的重點。

    目前,我國對農業生産的補貼每年不到300億元,距離WTO框架下允許我國對農業實施的補貼還有一定的空間。因此,應結合我國實際,加大補貼力度,並逐漸把對消費者的補貼改為對生産者的補貼,把支援的重點轉到提高農業競爭力上。

    三、完善農産品流通體制,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我國農業目前正處於小生産、大流通階段。在這個階段,需要解決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産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努力向大生産、大流通的格局推進。其核心是改革農産品流通體制。

    首先要積極推進種、養、加結合,貿、工、農一體化建設的步伐。“公司+農戶”的體制是一種可選擇的方式,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應大力推廣。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這包括:(1)大力改造縣、鄉兩級的流通領域,使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社等儘快成為獨立自主的市場經濟主體;(2)建立資訊靈通、反應敏捷的農産品生産、消費、流通等市場資訊反饋和服務系統,為分散的農戶提供準確的市場行情和有償的行銷服務等;(3)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把農業技術推廣站、畜牧獸醫站、林業站、農機站、經管站、水利電力排灌站等逐步推向市場。

    四、提升農産品品質,挖掘出口潛力

    我國的肉類、蔬菜、花卉、水果、水産等農産品,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和出口潛力。只要抓住加入世貿的契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我國這些農産品是可以進一步走向世界的。但是,這些優勢農産品的出口狀況並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品質還比較低,加工和運銷能力落後。目前,我國水果出口量僅佔水果總産量的1.2%,蔬菜出口量佔總産量的比重也很低。我國花卉種植面積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20%~30%,但出口創匯總額卻只有世界花卉貿易總額的0.5%。

    五、利用過渡期保護重點農産品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可用WTO的相關規定和過渡期,調整關稅,確立合理的關稅水準,充分利用關稅保護空間,選擇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農産品(如大米、玉米、小麥等)進行優先保護。對關稅、配額的使用不能平均化,要確定合理的結構,該支援的一定支援,不能支援的堅決抵制。同時,要合理使用WTO規則中的“灰色區域”,適當限制國外農産品的進口。在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充分發揮我國某些農産品出口優勢的同時,採用國際公認的方式限制外國農産品的進口。尤其要採用加貼標簽等國際公認的方式、方法,限制美國、加拿大等國轉基因農産品的進入。

    六、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完善縣鄉財政體制

    農民負擔過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府機構冗員多成為農民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財政供養人口看,我國現有4.6萬個鄉鎮,財政供養人員1280多萬,平均每個鄉鎮供養近300人。按每人年工資7000元計算,僅工資這一項所需財政支出就近1000億元。

    二是農村稅費體制不完善,為地方政府增加農民負擔提供了條件。從2000年開始,農村稅費改革已在一些省市進行試點。從試點地區的經驗看,這些改革取消了農村的不合理收費項目,規範了農村的稅收內容,使農業稅趨向合理,因此有必要在全國儘快推開。

    三是縣鄉財政權與財權不匹配。縣鄉兩級政府的事權過多,而財權沒有保障,也是造成農民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的辦法是推進地方財政體制改革,使履行事權所需財力與可用財力相對應。

    七、對農業實行稅收減免或退稅政策

    現在,發達國家紛紛對農業實行高額補貼,而我國卻仍然向農民徵收農業稅、特産稅、“三提五統”等,進一步提高了農産品成本,使我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從設置一些農業稅的目的來看,比如徵收農業特産稅,其本意是為了調節從事各種農産品生産者的收益,而現在農業特産品與一般農産品的比較收益已很接近,設置農業特産稅基本已經失去意義,需要減免。此外,對農用生産資料如化肥、農藥、農機等應實行退稅政策。

    八、加快城市化,推動非農化進程

    從現實條件看,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農民收入的增長已經不能依靠農業收入的增長。隨著我國經濟進入相對過剩和鄉鎮企業自身的體制性原因,鄉鎮企業的發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進入了調整期,其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越來越有限。因此,解決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出路只有一條:推動城市化,將農民轉移到非農産業中,轉移到城市中去。要徹底打破城鄉隔離的制度安排,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取消各地對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就業的歧視性規定,使農民真正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為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楊聖明 高文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

     經濟日報 2002年08月30日


農民增收難與發展階段有關
七個因素制約農民增收
首季農民增收 説明什麼
貸款難—農民增收的又一道坎
朱鎔基:退耕還林是農民增收最有效的辦法
農民增收:有利與不利並存
確保農民增收的四個辦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