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提高城市競爭力需治三大病

鄒建鋒

    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水準將達到54.6%,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7.89億,是1996年城市人口的2.2倍。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如何提高城市競爭力就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日前,在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城市資源經營與城市競爭力”研討會上,來自全國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就有關問題進行了研討。

    “三病”困擾城市競爭力

    “交易成本”偏高,定位偏差,千城一貌,被專家認為是影響我國城市競爭力提高的三大病。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鐵臻教授説,城市競爭力可以概括地表述為:要素成本+交易成本。提高城市競爭力,主要是提高經濟競爭力和城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其根本上取決於城市良好的軟、硬環境。其中,降低交易成本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國有些城市和地區雖然生産資料、工資、房租等要素成本不高,但是交易成本卻很高,主要表現在辦事關卡眾多,費時費力。

    《城市導報》總編輯汪長緯指出,脫離實際地高定位,使我國不少城市近年來走過不少彎路,突出的表現就是紛紛把自己定位於國際化大都市。據統計,公布於眾、見諸報端的曾一度達到43家,其中包括一些內陸地級市。珠江三角洲先後建造了五個大型機場,吞吐量嚴重不足,投入難以收回。從南京到上海這一段長江航道,在建的碼頭多達百餘個,明顯超過實際需要。這些都是城市定位偏差帶來的後果。

    “一個世紀以來,充滿魅力的中國建築和城市逐步消失了”,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在發言時引用了《法國商報》的評論。他説,近年來有些城市建設得有些特色,如大連的城市廣場和綠地,上海浦東新外灘的中央公園,許多城市就一窩蜂地不分青紅皂白地照搬仿製,以至從祁連山麓到南海之濱都出現了大面積的廣場、草坪,籌建東方明珠、金貿大廈的高塔等。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梁説,儘管近年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是各類城市“千佛一石”,到了慶春路(杭州20世紀90年代拓寬的一條商業街)並不知道到了杭州,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提高城市競爭力關鍵在於“政府的革命”

    就如何提高政府的城市競爭力,與會專家相應地開出了藥方。朱鐵臻教授説,交易成本太高的實質在於體制障礙,而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在於解決好體制問題,即進行“政府的革命”,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加大辦事的透明度和通暢度。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宇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競爭力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趙彥雲教授等專家也指出,政府管得越多,事情就“壞”得越多,在很多事情上,政府應該從“前臺”退下來,在後面為城市的發展創造環境和條件。

    而汪長緯説,只有正確定位城市功能,才會有合理的産業佈局和規劃佈局,才能找準增強綜合競爭能力的産業依託,營造提高服務功能的載體。定位過高和過低,不僅影響城市綜合競爭能力的發揮,而且會造成巨大浪費和重復建設。王國梁教授則以杭州為例從規模、文化等方面闡述了城市正確定位的重要性。

    張揚個性方能強化優勢。阮儀三教授説,歐洲經濟很發達,生活水準也很高,但城市風貌卻和香港、深圳不一樣,並非處處高樓大廈,由許多老城市、老房子完整地保存著,顯得那樣地典雅、祥和,眾多的古城古鎮成為重要的旅遊勝地。

    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王寧説,英國艾賽特大學曾進行一項城市景觀感知調查,得出結論是,城市要想成為令人愉快的源泉,就應該使人感到新鮮和熟悉,不具備這類因素就算不上成功。多樣化是人性化的本質要求,也是人類自身解放的文化歸途。

    杭州市長仇保興也就杭州河坊街的開發實踐,説明瞭張揚個性促進經濟效益提升的妙處。

    《中國經濟時報》 2001年01月17日

相關新聞

建設部部長俞正聲談中國城市規劃問題

中國將加快出臺城市生活垃圾收費政策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