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效益農業火,農業學子俏  

    眼下,當不少大學畢業生正在為就業而發愁時,浙江一些原先並不被看好的涉農專業畢業生卻十分走俏。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的前身是浙江農業大學,是浙江規模最大的農業專業高等學府。這裡的老師説,往年最大的心病就是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問題。而今年形勢卻發生了意料之外的逆轉。早在5月份全校區就有70%-80%的畢業生順利地找到了“婆家”。而校區動物科學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則介紹説,今年本科畢業生的供求比達到了1:4,畢業生的就業率就已經高達98.2%。

    在這些“身價看漲”的涉農專業畢業生中,絕大部分幹起了自己的本行。據浙江大學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有關負責人介紹,現在來學校要農業畢業生的單位大多是一些農業企業和農業研究機構。記者在浙大茶學系了解到,今年這個係有25名本科畢業生,其中有12人進入制茶企業或是茶葉貿易公司,有5人進入各種茶葉研究所,還有5人考上研究生或進入其他農業研究機構,只有3人進入了與茶葉或農業無關的行業。

    這樣的就業形勢與以往農業畢業生離開學校就離了農業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浙江大學動物學院副院長許梓榮説,以前的畢業生有很多都去了基層的黨政機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學不能致用。許梓榮惋惜地説,這些畢業生有的在鄉鎮搞計劃生育,甚至在食堂賣飯菜票,四年的大學教育,國家投了錢,學生費了力,可一旦出了校門,這四年的大學教育就算是白白浪費了。

    浙江大學農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建明分析指出,以前從農學院畢業的學生不願去從事農業,也確實有許多客觀原因。首先,以往農業發展的産業化水準、科學化水準均十分有限,對農業人才的需求並非十分迫切,提供給農業科技人員的施展空間也很小;其次,由於傳統生産方式比較落後,在人們印象中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搞農業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沒什麼出息,一些從農村考上來的學生認為搞農業是“跳出了農門又回到了地裏”,滿肚子的不情願。

    從上世末開始,浙江省效益農業的發展如火如荼,農業擺脫了非稻即桑的單調全面走向多樣化、科學化和産業化,給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提供了理想的舞臺。農業生産不再是“一身汗水一身泥”。在浙江省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的玻璃溫室裏,農業科技人員穿著皮鞋、披著白大褂,通過先進的IT技術,細心觀察和記錄作物生長情況和長勢,他們説,現在只要坐在電腦面前,點擊滑鼠就能種莊稼了。

    據浙江省科技廳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個省的農業科技貢獻率已達54%,“九五”期間,浙江省建起了4個國家級工廠化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區,和數十個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和數百個特色農産品基地。在浙江省首個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電子電腦的應用使農業機械裝備及其監控系統迅速趨向自動化和智慧化,既有農業知識,又有電腦知識的科技人員,在這裡成了“香餑餑”。一位農業技術人員頗有感觸地説,“以前農業落後,我們這些學農的人也跟著掉價,現在農業吃香了,我們也就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越來越多的農業大學畢業生在飛速農業産業化進程中,也逐步放棄了“坐進辦公室、吃份安穩飯”的想法,直接投身産業化經營。浙江省的不少地方還出臺了鼓勵農技人員參與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政策,積極探索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浙江省衢州市採取市、縣(市、區)、鄉(鎮)、個人都出一點的辦法,給一批老農技人員辦理了養老保險,讓他們放心“下海”。湖州市則出臺了《關於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從事農業産業化經營活動的若干規定》,目前已有92名農技人員離崗或兼職從事農業産業化經營。

    新華網 2002年7月12日


專家建議發展高效農業鎖定九大領域
催生新型農業企業正其時
浙江省農民:走出鄉土發展效益農業
浙江政府在推行效益農業中的辯證法
浙江:兩個“四分之一”説明瞭什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