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發展高效農業鎖定九大領域  

    儘管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工作在有些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但在産業化方面,與發達國家還相距甚遠,甚至有人估計差距要超過10年。如何加快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發展?農業部科技教育司2001年委託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景順教授組織課題組進行專題研究,如今已經得出初步結果。

    農業高新技術的範疇很廣,其中每一種技術都具備産業化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但是,考慮我國在國際上競爭環境、國內的技術基礎、市場條件、歷史淵源和總體經濟發展水準,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建設不能面面俱到,而必須有所側重,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尋找重點突破的領域。

    課題組提出選擇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的4個重點領域是:發現適合於我國國情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優勢領域,以便集中有限的資源,進行重點突破;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重點突破的目標,是在某些領域形成和保障我國未來的農業核心競爭力;明確産業化的主要陣地,便於集中優勢兵力重點攻關,以加快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進程,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通過對産業化領域的選擇,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規劃和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如何選擇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化的重點領域?專家研究認為應該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市場導向原則。以市場為導向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必須有利於提高我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第二層含義是指農業高新技術産業本身,必須有一定的市場空間,能夠通過市場運作使企業營利,從而使企業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使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市場競爭力。根據市場導向原則,應該選擇能使高新技術企業和被它服務的農業産業具有雙贏可能性的領域。

    技術優勢原則。選擇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的重點領域,還要考慮發揮我國自己的科技力量在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因為企業只有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才有可能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産業基礎原則。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最終要靠企業去完成。因此,對有一定産業基礎的涉農領域,高新技術的導入和應用比較容易。

    系統配合原則。農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農業內部的很多子系統有聯動的配合和制約關係,整體競爭力提高的機理往往服從於李比希的木桶原理(即由最短的一塊板決定木桶的容量),因此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領域選擇,不能忽視相關子系統的制約關係。

    産品切入原則。凡企業必有産品(或服從),而産品(或服務)都比較直觀,從産品(或服務)切入,比較容易把握和判斷市場的需求,有利於使技術選擇與市場需求相對接。

    根據上述5項原則,課題組對所收集的各種意見進行了綜合和篩選,認為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重點,應考慮選擇9個領域:1.動植物品種培育與改良。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高産、優質、抗性強和可以生産抗功能性的新品種;2.動植物的快速繁殖。主要是植物組培技術産業和動物胚胎移植技術産業;3.農用生物製劑。包括生物農藥、動物疫苗、動植物生産調節劑的研製;4.海洋農業開發。主要與“國家863計劃”中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相呼應;5.測土配肥與精確農業。將測土配肥專家系統、電子商務網站線上服務、數據庫、GPS、作物新品種、專用肥配製等技術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覆蓋全國性的專業服務體系;6.節水技術和設施農業。其中設施農業除研究和建設適應我國不同農業生態條件和農區要求的、不同檔次和類型的溫室系列之外,應將重點放在重點設施條件下的專用品種、栽培和植保技術。消耗性材料(如栽培基質)、相應的檢測儀器、環境控制設備、智慧化工具、農藝方案及農事制度和行銷組織等方面;7.農業資訊化與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各種農業專家系統、技術諮詢、市場分析、法規、新聞、農産品和農需品的供求動態、物流配送系統、網路資訊共用和電子商務網站平臺技術的有機融合,生成一批與“測土配肥技術産業”類似的企業群體,從而重塑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8.農産品深加工。以此提高附加值、緩解農産品供應市場的季節性問題,並刺激農産品的市場需求,增加社會農産品需求總量;9.食品安全與標準化。包括質檢智慧化軟體、線上專家諮詢系統、檢測儀器、檢測工具和材料、土壤解毒劑、農藥降解劑和其他相關産品等。

    市場報 2002年06月14日


催生新型農業企業正其時
浙江省農民:走出鄉土發展效益農業
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向縱深發展
農業部發佈《農業結構調整的分區指導意見》(全文)
農業部制定規劃調整鄉鎮企業佈局
杜青林部長要求:重點工作要縱向延伸,辦實事應注重實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