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難出國門  

    綠色食品業還未形成應有規模,産品結構不盡合理;綠色食品定價偏高;産銷脫節問題較為突出;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缺乏完整認識;綠色食品品質保證體系不健全。

    當前,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強化了農業環保技術標準,提高了對農産品品質標準的要求。事實上,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大部分蔬菜及瓜果的確進不了日本,牛肉進不了歐盟,豬肉、牛肉、龍眼、柑橘、蘋果、香梨等進不了美國市場。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説,加入WTO以後,我國新生的綠色食品業除了一時還難以抗衡發達國家已趨成熟的有機農産品生産體系外,自身還存在幾個方面的瓶頸制約:

    一是我國綠色食品業還未形成應有規模,産品結構不盡合理,制約著綠色食品市場的發育。2000年,在我國綠色食品構成中,糧油類産品佔28%,蔬菜類佔17%,飲料類佔15%,而市場需求較大的畜禽肉類産品、水海産品所佔比例極小。

    二是綠色食品定價偏高。由於綠色食品生産過程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農藥等人工合成物質,限制轉基因等某些先進農業科技的應用,在增産和抗病蟲害措施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之認證、加工、儲藏、檢驗、包裝等環節有一定特殊要求,造成生産和管理成本較高,同時我國農業總體上管理粗放、技術落後的現狀也使得綠色食品生産成本較一般農産品高出約40%以上。

    三是綠色食品産銷脫節問題較為突出。目前,我國綠色食品原料産地和生産企業主要分佈在生態資源尚未遭到破壞的農村和邊遠山區,而綠色食品的消費群體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産地和消費地距離太遠、供貨困難。同時,綠色食品生産企業過分依賴於傳統的商業流通渠道,與綠色食品行銷企業未形成穩定的協作關係,産供銷“快速通道”尚未普遍建立。

    四是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缺乏完整的認識,防礙了綠色食品的消費。由於綠色食品宣傳力度不夠,消費者對綠色食品概念缺乏深入了解,往往未將綠色食品納入消費預算之中,消費隨意性較大。據廣州市統計局今年3月份的一項調查表明,大部分市民聽説過“綠色食品”這個名詞,但能夠分得清“綠色”認證標誌的只有21.9%,一半以上綠色食品的購買者不明白綠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主要區別,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以為綠顏色的食品或天然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還有人認為保健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五是綠色食品品質保證體系不健全,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一些綠色食品生産企業僅僅是通過認證了事,求得一個“綠色”賣點,沒有在提高品質和加強管理上下功夫,産品品質良莠不齊;同時對綠色食品的品牌保護不力,使假冒侵權盛行。

    六是我國綠色農産品國際競爭力低下,難以逾越“綠色壁壘”。當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進口食品的安全性檢測越來越嚴,尤其對藥殘等檢測指標的限制十分嚴格,檢驗手段也已經從單純檢測産品發展到驗收生産基地。

    業內人士分析説,綠色食品的關鍵是生産基地,基地關鍵在土壤。今後必須強化建立土壤品質資訊系統,走綜合開發——生態農業——綠色食品三位一體的發展道路,實行“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品質控制”,鼓勵研製和生産安全、高效、經濟的新品種,積極發展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研究制定既符合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農藥殘留監測標準,並加強對綠色食品基地全過程的環境控制,確保綠色食品産自最佳的生態環境。

    同時,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培育市場。在品牌上,要優勝劣汰。此外,在資金投入上,要建立激勵機制,多渠道擴大招商引資,特別注意吸納民間資本,以股份制為紐帶,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李雲帆 唐福勇)

    《中國經濟時報》2002-4-24

    


什麼是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十五”期間大力推進綠色食品事業
對不合格産品堅決摘牌 綠色食品全面清理門戶
中國打破貿易壁壘,發展“綠色食品”産業
綠色食品離百姓餐桌有多遠?
綠色食品企業離不了原料基地支撐
北京將實行綠色安全食品市場準入制
綠色食品:我國入世後的農業競爭焦點
我國綠色食品市場日漸受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