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IT業“世界工廠”嗎?  
林敏

    編者按 最近一段時期,國外許多IT廠商紛紛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在中國擴建工廠和研發中心,甚至有中國已成為IT“世界工廠”之説。對這一説法,業界議論紛紛,意見並不一致。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郵電大學資訊産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闞凱力教授、資訊産業部電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凱,請他們對此發表見解。

    記者:最近一段時期,國外許多IT廠商紛紛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在中國擴建工廠和研發中心。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已成為IT業的“世界工廠”,您對此如何評價?

    闞凱力:目前中國的電信運營業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市場,而且中國電信運營業的技術要求、技術水準絕不低於世界上任何國家。我同意中國“正在”成為IT業的工廠這一説法。

    陳凱:如果僅從國外IT廠商到中國投資的數量增加,興建工廠或加大研究開發,就認定中國已成為IT業的“世界工廠”,未免太隨意、太草率、太不負責任了。

    記者:關於中國是IT業的“世界工廠”的論斷,是局外人不了解中國通信製造業的實際情況而作出的誇張性判斷,還是如實反映了中國通信製造市場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闞凱力:我們國家在電信運營業所使用的主要産品,從交換機到其他的幾乎所有設備,都已經是國産的。國産手機自今年以來也在迅速發展,從品質、外觀上毫不低於進口品牌,而且價格比國外品牌價格低得多(大約是三分之一的差價)。中國的電信網技術水準是很高的,我國的數字化、光纜化已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比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也早好幾年,所以説我們國家對設備的技術要求很先進,是規模最大的先進市場。因此,經過國內的競爭,我們國內的電信設備製造廠商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通過競爭,使之更加強大。我們的國産設備在主要産品方面,品質應該説是不低於國際水準,而且有些産品如交換機等,都已經是國際先進水準。例如,現在已沒有進口交換機的立足之地,個別國外品牌的交換機(上海貝爾等)也是在中國合資生産。同時,國産設備在價格上有著巨大的優勢,中國的市場不但規模大,而且價格競爭是世界上最激烈的,例如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國內價格只有世界市場的一半。我們的民族産業能夠在國內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表明它在國際上已經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包括國産手機在內。我原來預計國産手機需要三年成為國內的主流産品,現在看來一年就差不多了。因此我同意這種説法,即我國正在成為IT産業設備的世界工廠。

    陳凱:就IT業的“世界工廠”這一説法,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概念。首先什麼是IT業?其次什麼是“世界工廠”?

    目前IT業的劃分方法有各式各樣,其中以美國商業部的定義較為清楚和合理,它將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分成IT業和非IT生産業。其中IT業又進一步劃分為IT生産業和IT使用業。IT生産業包括電腦硬體業、通信設備業、軟體、電腦及通信服務業。至於IT使用業幾乎涉及所有的行業,其中服務業使用IT的比例更大。由此可見,IT行業不僅僅指通信業,還包括硬體和軟體業,不僅僅包括製造業,還包括相關的服務業,因此通信製造業只是IT業的組成部分,而不是IT業的全部。

    對“世界工廠”的概念,我認為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中國生産的IT産品或服務佔世界IT産品或服務的比重佔絕對或主導地位,可稱中國為IT的“世界工廠”;二、中國生産的IT産品或服務,出口到世界各國的數量或價值佔世界各國IT業出口總量或總額的比例佔絕對或主導優勢,則可稱中國為IT“世界工廠”。就我個人的理解,目前中國IT業尚沒有達到這個水準。

    記者:與實力雄厚的國外通信巨頭相比,中國的通信製造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中國通信業應如何增強競爭優勢?

    闞凱力:目前有人擔憂説有些核心技術不能掌握在我們的手裏,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説法。所謂核心技術,比如説手機晶片,國際上很多大規模的跨國公司,也是通過進口的方式購買手機晶片而不是自已生産的。從這方面講,我們國家並不比它們差。另外,什麼配件都要自已造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封閉落後的思想。比如,美國IBM電腦的配件沒有幾件是美國生産的,基本上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為什麼美國不擔心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裏呢?這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體現。只要我國能夠生産出最後産品,不但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而且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就是巨大的成績。另外有些人認為我國沒有先進技術,這個觀點也是片面的。當然,我國在最尖端的基礎科研領域還不夠強,需要繼續努力,但是我國製造業正在積極開發自主智慧財産權,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有些領域甚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另外,有些同志還認為我國在軟體方面不行。但實際上我國的軟體開發能力在世界上是很高的。有人認為,印度等國家的軟體出口份額佔的比例很高,但我們國家與之有很大的區別。首先,我國軟體業主要是為國內的國民經濟服務,面向的首先是國內市場,用軟體應用推動了國內各行各業的發展,轉化為我國國內的巨大生産力。這與印度不同,印度主要是低水準的出口加工業,軟體的系統設計在美國,編程在印度,這如同我們以前生産出口的雨鞋、草帽等低級産品。

    那麼,是什麼限制了我國IT産業的出口呢?我認為,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點就是我國企業的國際銷售能力和售後服務能力偏低,這是我國無論軟體還是硬體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主要障礙。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改革開放不久,國內廠商比較缺乏國際貿易的經驗和人才,所以在這方面應當高度重視和加強,積極地鍛鍊人才、培養人才、招攬人才。

    陳凱:雖然中國目前還沒有達到IT“世界工廠”的水準,但中國的IT業發展還是相當快的。2000年,在出口額最大的100家外商企業中,屬於IT業的佔47%;2000年全國最大的500家外資企業中,17.6%是IT相關企業。這些數字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中國IT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參與國際市場的能力正在加強。鋻於中國IT市場的潛力巨大,入世後,外國廠商將在更大範圍內參與中國的IT業經營,同時中國的廠商也有更多的機會打入國際市場,這肯定會提高中國在世界IT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就IT業中的通信業而言,製造業與服務業相比,前者的優勢要明顯的多。在通信發展初期,國家就進行了有計劃、有步驟的設備和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國産化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而且還走向了國際市場。廣泛競爭引入,也迫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究開發,程式控制交換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現在我們已有中興、華為、巨龍等一些具有相當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了群體性競爭優勢。但製造業另一些産品的生産卻在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中還處於劣勢,比如手機,目前仍然是外國廠商佔市場的主導,國産手機在品質、性能、價格上都沒能在市場中取得實質性突破。上述分析説明,中國通信製造業優劣勢參半。

    就整個通信製造業與外國相比,我們的最大優勢在低勞動成本和對中國市場的熟悉方面,資金、技術、管理和勞動投入的品質則是我們的弱勢。具體講,通信設備製造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勞動者技能和水準的要求很高,但國內通信企業的僱員整個素質無法與國外相比,主要是僱員中高技術和高教育程度人員相對較少,要改變這種局面,企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職工的再培訓、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同時也有賴於國家教育和人才流動體制的改革。

    在融資方面,國內企業與外國企業相比有以下特點:方式少,比如:企業國內、國際間的兼併、重組、收購很少,而這種方式在國外資本運作中使用的已非常普遍;渠道少,國內非國有經濟和私人手中的資本數量很大,但都沒有進入企業的融資,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夠,也阻礙了資金的進入,無形中使融資渠道變窄。因此,引入多種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將資本有效運作起來,將是改善資本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投資方面,現在世界經濟普遍衰退,對電信業增長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投資的風險性加大。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市場的成熟程度和政策、體制都處於變革中,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大,資金投向的結構和範圍將直接影響競爭力。加大對市場需求、技術的分析、研究和預測,並以此為基本進行投資決策會有助於資本效率的發揮,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用。

    技術是通信製造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其他行業相比,技術在通信製造業的作用和地位更重要。我國研究和開發投入總體水準遠遠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包括研究開發投資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通信製造業也有類似情況,這種情況必然影響企業的競爭力,這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加大。因此,企業要建立專門的研究開放部門,跟蹤世界電信技術發展的前沿,結果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和創新,使企業技術能保持在領先,至少是不落後的狀態,否則很難在競爭中取勝。

    管理是我國企業經營中最薄弱的環節,現有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留有計劃經濟的痕跡,這對於企業發展是非常致命的,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企業競爭力將大打折扣。為了解決管理的問題,觀念上的更新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學習和運用。

     通信資訊報 2002年04月03日


“政府採購”不是國內IT業的救命草
中國為何讓IT跨國公司興奮不已
聯想入股亞洲物流,進軍國內IT服務業
國內IT業春寒料峭 微軟康柏搜狐高層大地震
亞洲IT業走勢悲喜難料
IT業2001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新聞事件
IT業總裁談大勢
IT業急需“數字藍領”
中國IT業——明日的希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