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市如何“發”

    業態多元化

    目前,我國超市業態類型已經由原來千店一面逐漸分化出不同種類型,其中包括超級市場、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商場和便利店。綜合型超市的營業面積在2000—5000平方米,主要為特定的居住區顧客服務,目標是成為該地區的“購物第一站點”;大賣場的營業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實行廉價銷售,經營品種齊全,有足夠的輔助面積。便利型超市的營業面積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主要經營食品和日用百貨。

    隨著零售業改革的深化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我國連鎖超市的業態類型將會繼續推陳出新。從超市經營的商品看,除以食品、小百貨為主的綜合性超市外,專業性的超市如傢具超市、日雜土産超市、家電超市、電腦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繼興起。

    預計今後的業態將進一步細分為:以生鮮食品超市作為基本生活滿足型的主力業態;以大型綜合超市作為消費需求滿足型的主力業態;以倉儲式商場作為小型商店、集團採購作為滿足型的主力業態;以便利店作為服務滿足型主力業態;以專業、專賣店作為差異化個性需求滿足型主力業態。

    經營規模化

    隨著超市行業的發展,超市的經營規模存在著上升的趨勢。這種上升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連鎖超市公司的總規模急劇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單店面積不斷擴大。

    1994年上海市興建的連鎖超市單體面積僅為300平方米,而1995年新開業的連鎖超市基本都在500平方米以上,其中營業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20余家,近1萬平方米的有1家。

    通過連鎖經營發揮規模效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結果,也是超市發展制勝的重要秘訣。作為薄利多銷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規模效益,而實現超級市場規模效益的重要途徑是發展連鎖集團,積極開展連鎖經營。自從特許連鎖經營開始被一些大型連鎖超市公司採用以來,超市公司的規模迅速擴大。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資料計算得出,1998年和1999年以“超市”命名的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超市分別有22家、30家之多,分別擁有1530個、1928個門店,每家超市平均擁有門店數分別為69.55個、64個,平均每個門店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192萬元、1361.93萬元。

    市場定位差別化

    在國外,不同形式商店的特點非常鮮明,在價格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便利店、食品超市、家居俱樂部、大賣場的差別也是很明顯的,不會相互混淆。凱瑪特和沃爾瑪都是大賣場,但他們之間很少打價格戰,而是通過提供鮮明的商品來吸引顧客。

    到1999年底,內貿系統連鎖企業達1800家,其中省會城市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達135個,這些大型超市大多正在突破以食品為主的傳統格局。經營品種日益多樣化,食品結構也比以前更加合理化。今後中國超市的發展也會不斷明確各種超市業態本身的市場定位,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局面將會遠去。市場導向作用在各超市企業將有所加強,成熟的超市企業在進一步拓展經營規模時,將不斷細分市場,找準市場定位。在居民區內的連鎖超市就要在“鮮”字上多做文章,並不斷增添新品,淘汰滯銷品,開發綠色商品。便利店空間小,價格上無優勢,應在“便”字上下功夫。

    自有品牌系列化

    建立和發展自由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是大型連鎖超市發展的一個明顯的趨勢。自有品牌商品目前有兩部分:一是自産,二是定牌。自産商品主要是投入小、銷量大、週期短的産品。定牌商品發展迅速、潛力大。生産定牌産品的企業可不負責銷售、廣告,只管以銷定産。自有品牌無論淡旺季,都可充分滿足市場供應。而且可以利用無形的附加值與形象創造品牌商品,比起同類産品,更能激發購物者的忠誠度,並會使超市公司的規模化發展呈現出縱向化發展優勢,為公司帶來更多利潤。

    在超市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經營環境中,要想達到既能降低進貨銷售成本,又能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商品之目的,開發和經營自有品牌的商品則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自有品牌具有風格獨特、價格低廉、統一設計、統一貨源、統一價格等優勢,可以形成系列産品,一些大型零售商擁有自由品牌的比例將達到20%至25%。

    生鮮食品主打化

    目前,我國超市的商品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生鮮食品經營的比重亦呈逐步上升勢頭。在上海、北京、武漢、廣州、深圳、洛陽等大中城市,這種趨勢已日漸明顯。生鮮品經營成為超市利潤的主要來源。生鮮品是超市中附加值最高的産品,在南方一些超市,生鮮品的毛利大都在30%左右,麵包類可以達到40%。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將伴隨消費主體的需求改變,對生鮮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以經營鮮活商品、食品等為主的中型超市業態,成為提高消費者生活品質的購物好去處,並進一步與大型綜合超市和部分餐飲業形成競爭態勢。因而,在超市經營中,生鮮品將大量增加,這個趨勢代表了超市業發展的一個新生點。

    中外資超市同臺競技

    中國加入WTO後,國外資本大規模進入中國流通領域已是勢不可擋。一是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開放的勢頭將不可避免,政策相對寬鬆;二是它們對中國市場的逐步了解,看到了開拓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一批國際連鎖超市巨頭更是加快了在中國內地擴張的速度。全球最大零售巨頭沃爾瑪自1996年登陸中國特區深圳至今,已將連鎖店舖擴大到15個,並宣佈在2001年將新開8家店。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國的麥德龍2001年在中國的店舖又增加了8個。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國的家樂福在中國已有28家店。

    上海是外資零售業集聚的城市,擁有各種形式的合資商業企業近百家,是內資零售業規模最大、最集中的地方。在中國,像聯華、華聯等超市從“洋超市”那裏學到了有價值的東西,又進行了本土化的改良,更適應當地人的口味。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商戰,本土連鎖商業企業不斷合併,實戰能力已有很大提高。

    這表明未來的中國,內外資超市將同臺競技,使用各自的制勝法寶。

    兼併與上市勢在必然

    面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形勢,中外競爭的特點將轉向連鎖企業之間的收購和兼併。事實上,超市重組在我國有的城市已經開始。西單商場、超市發和上海華聯超市正式簽約,聯手組建北京西單華聯超市有限責任公司。在國際上,法國兩大著名超市集團家樂福和普羅莫代斯宣佈了一項總額為1622億美元的“友好合併”計劃,組成全球僅次於美國沃爾瑪集團的第二大連鎖超市集團。

    目前,中國大多數的超市公司是在運用供應商的商品結算沉澱資金來發展規模的,缺乏後續資金的支援。因此,讓代表現代流通産業的連鎖超市公司上市,通過上市解決發展資金,同時建立連鎖超市公司的現代企業制度、確立現代商業企業形象、建立專家化和職業化的經營管理隊伍、全面提升中國連鎖超市公司的競爭力具有十分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預計在10年之內,我國中等城市的超市企業將從目前的十幾家乃至數十家重組為3至5家;省會城市的超市將從上百家甚至幾百家重組為5至10家大型連鎖超市集團。

    投資主體多元化

    超級市場因其較低的壁壘和獨特的時空優勢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投資主體結構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舊體制下一統天下的國有商業進入超市,外資、私營等經濟也大規模涌入超市領域,使連鎖超市市場充滿活力和生氣。隨著我國零售業開放步伐的加快,外資和私營的超市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流通産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到位和經營資源配置趨向合理化,多種所有制結構、多种經濟成分的超市公司將誕生,各種所有制超市經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物流配送中心快速發展

    隨著超市的發展,物流配送中心顯得越來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沃爾瑪之所以取得利潤,並非它從供貨商那裏得到了多少好處,它是靠整體運作成本特別低的優勢來獲利。

    超市對配送服務的選擇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建配送中心,即超市經營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如沃爾瑪的建設物流系統;另一種模式是內外配送服務並用。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務,一般事關企業秘密的運輸由自己做,但是需要專業的配送時,就委託第三方來做這件事,因為第三方物流既專業又節約成本。

    專業的物流配送中心運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將極大地提高超市運營效率,因此,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蓬勃發展將是超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博士 趙萍)

     《市場報》2002年2月4日

    


“小超市倒閉”現象説明瞭什麼?
北京“紅熊”超市遭供貨商哄搶
外資超市瞄準內陸市場
超市爭霸“山雨欲來”
北京超市爭霸風雨欲來
超市服務走向人性化
京滬超市聯手 尋求規模突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