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倒閉”現象説明瞭什麼?

高秀珍 楊勃

    近日來,北京的康迪南超市、南橫街百姓超市、紅熊超市、朝林超市相繼倒閉。數以百計的供貨商拿著空頭支票苦不堪言。有的把商家告上法庭;有的則採取過急行為,哄搶貨物,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小超市倒閉”現象説明瞭什麼呢?為探究緣由,記者專門走訪了現業內人士和有專家。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小超市倒閉是競爭所致,符合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法則,超市倒閉之後,托欠供應商的貨款如何解決,應該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保證各方的合法利益。哄搶對誰都不利,只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應該受到輿論譴責,追究法律責任。

    

    小超市頻頻倒閉,壽命如此短暫,我認為一個主要因素是行業進入門檻太低,國家有關部門規定,註冊一個零售企業,最多花30多萬元。隨著改革開放和機制轉換,我國零售業開始發展起來,不少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由小到大,做強做大。經過十多年的飛速發展,我國零售業涌現了一批重量級的大型超市。同時國外一些零售業的巨鱷搶灘中國“地盤”競爭日趨激烈。但如今行業進入門檻依然很低。一些資金實力不強的小超市常常感到壓力大,生存難。一些小超市老闆一旦進入經營角色,就會抑制不住擴張慾望,錯誤地認為規模擴大了就能賺錢,因而盲目地發展。結果是,越高,越擴張;越擴張就越高。小超市的利潤很低,資金少,顯然進不了好貨。沒有好貨,就不能吸引消費者,銷售額就會下降,資金就不能正常週轉,與供貨商的款項就不能按時結算,形成一種惡性迴圈。供貨商與商家結款只有等到年底。然而,當供貨商找不到商家時,供貨商才會著急,做出越軌之舉。因此,有關部門要對商家進行及時地監控。

    

    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趙五一:小超市發展是一個方向。我國零售企業前100強中,有7600多個店舖,其中76%是以超市形式出現的。這説明超市發展的前景看好,進入WTO,面對“洋超市”,小超市仍然有發展的空間。在小超市的發展中應堅持對法人的資格審查制度。小超市初期投入很大,各種硬體要跟上,如消防系統、收銀系統、防盜系統、燈光照明系統的投入要花費不少。一些小超市由於缺乏實力,往往選址在地下室,其消防系統簡陋,燈光昏暗,購物環境差,檔次上不去。大超市融資比較容易,“洋超市”底子厚,因而在競爭中生存。小超市往往處在不利或被動的局面。

    

    北京聯合大學王瑞豐:企業競爭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理能力。一些小超市規模上去了,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要跟上,使企業處於有序發展狀態。

    

    二是行銷能力。行銷能力主要是採取差別;戰略、成本領先戰略、目標集中戰略以及中國特色的行銷文化,提升企業的凝聚力;三是科技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實力,要有高新技術的物流管理中心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企業競爭實力不是一兩天就形成,更不是政府塑造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尤其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這些倒閉的小超市競爭實力、經營觀念上不去,貨源空檔,沒有主打産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對中小超市來説,一是要確立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處理好效益與速度的關係,要做到量力而行。二是超市應該專注主業經營,供貨商不能把貸款挪作他用。三是要通過改善商品管理、加速庫存週轉,防止資金沉澱。對供應商來説,要吸取教訓,認真考察,選擇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在合作中,要及時了解超市運營情況;避免哄搶事件發生,以便更好的去維護自己和各方的利益。對政府與社會來説,超市經營涉及的相關部門包括銀行、企業管理部門要加強監控,規範超市運營;要合理進行商業網點的規劃,防止惡性競爭。同時要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的風氣,摒棄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經營觀念。反對欠債不還,反對不符合現代市場的經營觀念。

    

    北京聯合大學趙五一:超市價格低是一大優勢,國外超市商品的價格比大商場商品的價格低近一半以上。我國的超市商品價格優勢不明顯,有的與大商場商品的價格一樣,有的還高一些。如果實行貨物統一,小超市的成本就會降低,商品價格就會降下來。

    

    原內貿部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于淑華:連鎖店要做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規範。連鎖店實際上是“克隆”。一個樣板店做好了,再發展其他的。二是標準。要有明確標準,主要標準要體現簡單化,簡單化才能做到標準化。三是專業各個崗位、各項流程要專業化。零售業要處理好上游與下游的關係,上游是供貨商,下游是消費者。既要對供貨商負責,也要對消費者負責。要靠管理、靠資訊、切實把軟體與硬體結合起來。在這方面外資企業比我們做的好。超市商家只有充分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實際上,小超市只是一個仲介,要看到生産是集中的,零售是分散的,商家運作有難度,但搞好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李金軒:從小超市倒閉現象看,一些教訓可供超市經營借鑒:一是契約意識比較談薄。雙方利益關係是通過契約定下來的,以投入産出多為核算基礎,而承諾是連接的紐帶,以達到一種行為規範。超市連鎖的某一個供應鏈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供應鏈。雙方都要有自律意識,才會自覺遵守合同,成為事業成功的基礎,關係更為順暢,發展更為迅速,成本大大降低,利潤大幅提高。但是,如果一方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連鎖反應。

    

    二是法律意識淡薄。遇到事怎麼處理,應該在法律的規範下行動,沒有法律意識,就會影響經濟環境,這個問題不能小視。

    

    三是信譽意識淡薄。一些人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為了賺錢,甚至不擇手段地賺錢,把市場經濟與商業道德對立起來。其實,市場經濟本身就蘊含著商業道德。如果平時雙方缺乏信任,信任意識會越來越淡薄,表面上佔了便宜,實際上吃了虧。

    

    以上三個淡薄其實説明瞭一個問題,就是商業道德問題,供貨商與經營商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只要有人違反商業道德,就會造成利益衝突。商德教育要作為一個社會工程去抓,法律約束必不可少,輿論監督也很重要。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李金軒:要制定保護法規。日本有中小企業保護法,我們國家至今還沒有;要教育小企業經營者規範經營、講究信譽,做一個堂堂正正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幹好事。對中小企業,政府要在稅收、貸款設備設置上制定優惠政策。

    

    北京聯合大學趙五一:一是現在超市規模不宜過大,規模産生是一個過程,不要操之過急;小超市也可以加盟到一個大企業中,享受給他們的規模效益,也可以自己成立一個聯合體,降低風險。二是要有中國特色。“同仁堂”、“全聚德”不怕入世,因為它有中國文化的底蘊。我國零售業要造就學習型的企業,現在講商業秘密多,講學習少。外國企業已經走到我們面前,我們要學習他們經驗、揚長避短。國內企業也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現在中國零售業正在資源整合,做強做大的過程中,小超市要抓住機遇,加速發展,搶佔市場的一席之地。市場競爭優勝劣汰

    

    競爭實力亟待提升

    

    市場經濟信譽經濟

    

    超市發展路在何方

    

    《市場報》 2002年01月21日


北京某超市遭搶續:商家空頭支票引發大規模討債
店主負債“失蹤” 北京一超市20多家分店昨日遭哄搶
天客隆+超市發 北京最大超市航母啟航
外資超市瞄準內陸市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