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竹緣”

    絲竹聲聲,鼓聲隆隆,琴響叮咚,如果事先不告訴你,你絕不會相信這些美妙的聲響都是從外節中空的一竿竿翠竹裏發出來的。

    竹子也曾經和我們靠得很近很近,衣食住行哪沒有竹子的影子?但隨著蓋房子首選鋼筋混凝土的時代來臨,竹子慢慢地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隱退,現在的竹子只能充當塑膠大棚的支架,或是在附庸風雅的餐館點綴一下了。

    可是我國的竹子産量世界第一,無論是面積,品種,總噸數還是産值,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浙江小小的一個縣,竹子的産值就是30個億。巨龍竹、鳳眼竹、白竹、苦竹……光品種達250種之多。

    “我們的竹文化歷史悠久,從有音樂的炎黃開始就有了竹樂器。可現在我們民族樂器中流傳下來的只有笛子、笙之類的,別的都失傳了。連民族樂器都要按西洋樂一樣走交響化的道路,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西方文化的衝擊,實際上是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尤其是竹文化利用開發得太少了。我想讓竹樂器重新走上舞臺。”

    有了想法後的這10年,王巍的生活差不多是圍繞著竹子度過的。工作之餘,他就去查資料,選原料,悶在自己家的廚房裏做樂器,有空的時候還要召集大家一起排練,儘管不知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帶著自己的心血上臺演出。

    只要一有去南方演出的機會,在看風景和購物的地方你肯定見不到他。他的時間全花在了買竹子上。有一次,他在街上踅摸的時候,“盯”上了一位老漢的扁擔,那是一根又圓又勻的竹子,遍體通紅。看見它,王巍的眼珠都錯不開了,像著了魔似的,一直跟著那個老漢,人家走路他也走路,人家坐車他也坐車,一直跟著人家跑到了火車站,才帶著被拒絕的悻悻悵然離去。

    為了買竹子,王巍跑遍北京周圍的土産市場,門頭溝,昌平他都跑熟了。尤其是昌平,他常在那一堆一堆的麻袋草包裏穿梭,連攤主們都知道了他的特殊愛好。可是做樂器的竹子要圓、直、粗,往往是像山一樣的一堆竹子裏也挑不出幾根好的。

    後來,王巍又找到了新的根據地——廊坊的建材市場,他每次都是坐著火車去,有收穫就租輛車拉回來,可是多數仍是空手而歸。

    從小生活在城裏,他連茄子長在什麼地方都不太清楚,就更別提竹子了。沒經驗,在夏天買的竹子沒過多久就發黴變黑,沒辦法用了,廢掉的竹子不知道有多少;沒場地,大堆的竹子只能放在樓下的自行車棚子裏。自家的廚房是他的工作間;沒工具,菜刀都成了順手的傢夥,一根竹子,要先捅掉竹節,然後用菜刀扒皮,再用鋸子鋸成合適的長短……為了把竹子修成合適的形狀,他的手不知被割破過多少回,創可貼常年都離不了手。竹樂團沒賺過錢,可大家的熱情從來沒有降過溫,無償的排練,誰也沒偷過懶,就是發著高燒,掙扎著來也不能落下一次。

    “最近在紫竹院公園的澄碧山房的週末演出,是我們樂團的首次公開演出,雖然沒有什麼經濟上的收穫,我們大家仍然都很高興,因為這畢竟是起步。我們不想一直做在茶館裏伴奏助興的角色,但是這是開始必須要經過的階段。要從一次一次的演出中積累,才能成為獨具特點,代表竹文化,將來能在世界上為我們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爭光的樂團。我們願意為之一直努力。”

    《北京青年報》 2001年8月20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