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廣告:既要賣好 也要教好

    我國目前有近七萬所中小學,約2.2億中小學生。這個數字是整個歐洲的師生加上美、日師生的總和。在生産商和廣告商眼中,這個市場充滿了無限的誘惑。在利益“行先”的宗旨下,廣告戰打進課堂,本不稀奇,但是,學校畢竟不是簡單的賣場,學生是一個獨特的消費群,廣告會對學生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給孩子做廣告是不是應該多講些技巧和原則呢?

    打開電視,撲面而來的學生廣告,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小學生站在課桌上繪聲繪色地演講比薩餅,惹得同學們紛紛跑出教室,奔向那好吃的“無邊比薩”,空蕩蕩的教室中只剩下無奈、驚愕的老師;下課鈴聲餘音未定,一男生飛奔出校門,去買那“四個圈”的冰淇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什麼是思念?”一個蠻機靈的小男孩回答是:“思念是小小湯圓”……

    對於這些瞄準學生消費者的廣告,學生們卻覺得可笑: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站在課桌上大肆演講食品如何好吃,鬧得連課都上不成了,學校是不會允許這種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的。中小學生課間不得擅自出校門,更不能亂花錢買零食,對此,學校也有明確的規定,這些都是我國學校教育中德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遵守的紀律。而對在課堂上唸唸不忘小小湯圓的小學生,家長則顯出了擔憂:這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可沒起到好作用。

    在對學生市場的爭奪戰中,廣告處在最前線。對這個群體的廣告訴求,無論是為讓孩子自己産生消費行為(如雪糕、冰棍等),還是讓家長為了孩子産生消費行為(如快餐等),先要贏得孩子們的歡心,廣告才會有效。因此,在廣告中採取一些迎合其心理特點的表現方式,站在商家的立場也在情理之中。問題在於,廣告通過大眾媒體傳播,如果兒童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集中、大量接受這樣的資訊,某些消極因素可能被強化,這就難免産生負面影響。所以,廣告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達到好的社會效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其實,針對孩子的廣告有他本身的特點,只要用心,可以做得很好。

    在我國台灣省,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廣告公司在推廣一種兒童用創可貼時,經過一段時間的廣告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對創可貼的功能、用法、品牌,甚至包括廣告語、廣告的情節都一清二楚。但當調查人員問“如果不小心把手劃破了怎麼辦”時,小朋友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去找媽媽!簡直太出人意料了!這個結果在傳播上簡直無法解釋,難道前面的廣告費全白扔了嗎?後來經分析,發現問題出在孩子們的基本素質上。由於父母們對孩子呵護有加,使他們已經習慣了有問題就去找家長,而完全沒有自己解決、處理問題的意識,所以,缺乏相應的自理能力也就不奇怪了。針對這個情況,企業和廣告公司聯合學校專門為孩子們開展了一次自強自立的活動,對他們進行磨練型訓練,學習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之間的互助、受傷以後的自我救護訓練等等。經過訓練的小學生們在能力、意識上都有了進步,待活動完成後,調查人員再問,手破了怎麼辦?小朋友們自豪地回答:自己用邦迪!

    四五年前,寶潔(中國)公司與政府教育部門合作,開展了一次針對小學生的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活動,主要對像是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公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賣産品,但其做法卻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歡迎。活動分成兩個部分:課堂和家庭。課堂部分,是將女孩子們集中起來,由專家和老師們講授一般的生理衛生知識,以及相應的醫學常識,屬於直接的正面教育。而家庭部分則設計得非常有趣:每個女孩子可以領到一份宣傳品,裏面有兩本手冊,一本是寫給媽媽的,另一本是讓女兒獨自看的。內容是從不同角度,講述人體結構,女性的生理特點,青少年成長髮育各階段的身體特徵,以及應具備的生活常識、自我護理方法等,讓孩子了解自己,並學會照料自己,提醒媽媽更好地關心、指導孩子。還有一小塊白色的硬紙板是一個小小的試驗裝置。當孩子按照説明試驗後, 孩子們發現産品“跟廣告裏説得差不多”。瞧,既拉住了孩子,又捎上了媽媽,可謂用心良苦。

    在上面兩個案例中,由於選擇了最合適的切入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最完美的結合。顯然,廠商是最大的贏家,其意義不是在一個廣告活動賣出多少産品,而是品牌先入為主,在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中紮下了根。

    這能不能説是“寓賣于教”呢?無論如何,當我們對孩子賣商品做廣告時,應同時注意社會效益。發展心理學理論普遍同意,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你刷上什麼,孩子就會永久記住什麼。教育心理學界著名的“imprinting(銘刻)”理論認為,由於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薄弱,社會環境各種信號對孩子的暗示,比對成人的暗示效果強得多。所以,廣告人在為孩子做廣告時,不能只考慮衝擊力和瞬間印象……

    《北京青年報》 2001年7月2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