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文化的失重感覺

    近期北京人正在為申奧、城市環境改善獻計獻策。關於保持北京文化特色,維護北京古老城市建築和設立文化保護區的合理化設計方案出臺了很多。在這些方案中,最深得民心的一項是:儘量維持古代建築格局,重新進行修復,使其成為讓人們欣賞的景致。有一個問題卻困擾著我:北京的老城區恢復了(當然這已經不可能,只能是極小的部分),北京的文化真的就留住了嗎?

    在二環路內有一些以前的四合院,解放後,這裡居民眾多,裏面私搭的小屋也混亂。在北京舊城改造中,早已恢復了舊時的風采。每週還會定期向民眾開放,作為北京老城區文化景觀遊覽的一部分。可當我走在此中的時候,卻有一股説不出的感覺。我聽不見那些平日裏讓我“心煩”的聲音,鴿哨聲、吆喝聲、小孩子打架的響聲……換來的是一種對寧靜的恐懼。北京文化是什麼?中國文化是什麼?目前,有一種理論頗受民眾歡迎:保持以前的文物(如北京的四合院、名人故居),就是保住了文化(某種意義上的文化)。從某個層面上看,這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僅限于和拆損相比。北京的古代建築是人文景觀,現今住在四合院裏的人們,籠統上説他們就是創造這些景觀的人的後代,他們是北京的原住民。幾百年來,他們在四合院內生活著,北京話、北京的風土人情在“四合院文化”中發展,成熟。“北京文化”(不僅是北京)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北京的古代建築只是此文化中的極小部分,而組成文化要素中最為重要的是北京人。如果為了保護北京城的古建築,而讓多年生於斯、長于斯的民眾離開它的院落,而來到新城區的高樓大廈中,他們還能稱之為“北京人”嗎?也許他們最終成為一群揣有北京戶口的“文化流浪者”。在北京地區,北京人與外地人的文化差異近十年來隨著經濟改革已經逐漸模糊,這種現象被某些人認為是走向“文化大同”的最佳路徑。可文化是個極主觀的事物,它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差異性和獨特性。

    外地人和北京人(原住民)對老城區的重新觀光只會讓北京文化留在記憶中,使之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然而純文化的生命在於它的原創者及其後人,為了保持文化的純潔性和特性,則必須要使人與環境結合的更加緊密。但這又涉及到一個文化觀的問題,社會大眾對文化的認可方式是文化的導向,尤其在經濟大潮中,到底社會大眾對文化的認可是否正確,這只能依靠政府的職能來實現。這便要求政府須具備文化觀上的正確判斷能力。

    文化是要納百川的,可納百川的一定是巨流。北京文化的巨流現在何處?它能納多少數量的“川”?

    《青年時訊》 2001年6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