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政治分割文化: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臺訪談

     “我的眼裏只有文化版圖,凡是用中文的地方都是我關懷的對象。”坐在書香四溢的辦公室裏,著名作家、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臺向記者娓娓道出自己的“文化觀”。

    22日,這位自稱“一半的我,已是一個大陸作家” 的龍應臺,第一次將以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的身份前往上海進行文化之旅。臨行前夕,她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相較於以前的作家身份,眼前的龍應臺,一襲紅衣,機敏依舊,但爽快中卻多了一些平和。不過,她自言:“ 以前的龍應臺沒有完全消失。”

    20多年前,一本社會文化觀察深刻、筆風犀利的雜文集《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讓海內外中文讀者認識了一位叫“龍應臺”的旅德台灣女作家。數年前,龍應臺又以一篇《啊,上海男人》讓文壇震動。由於她的深刻、犀利、率直和文學成就,1999年台北市長馬英九專程前往德國邀請龍應臺回台北市主持文化推廣建設工作。

    從作家到官員,角色轉換很大。談起其間的感受,龍應臺説:“無論是作家,還是官員,我從事的都是‘文化建設’。只不過換個位子做同樣的事情而已。”但她也承認,“當作家可以言所欲言,而做官卻不可放任個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角色。”她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把現在的角色看做是田野調查,帶職下放。走這一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權力’,了解社會,也了解自己。”

    談到施政理念時,曾表示希望當一名“有風骨的官員” 的龍應臺明確地説:“有些人在窄化我的文化觀,而我一直抵抗用政治來分割文化”。她説,不能一切用“去中國化”作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台灣若排斥中華文化只會是 “笑話一場”。這種劃地自限的做法,最終將把台灣帶進死衚同。

    龍應臺很自豪中華傳統文化在這塊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她説:“在台北,當你真正深入下去就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一脈相傳:榕樹下、大廟旁,你會看到拉著二胡唱戲的老者;學校裏、課堂上,你會見到吟咏唐詩、宋詞的學子。”

    但龍應臺仍然希望更深入、更廣泛地進行兩岸文化交流。她説,目前兩岸民間團體來往比較密切,但是,“要讓台灣民眾了解大陸,僅靠這些演出團體是遠遠不夠的”。此次應邀赴上海,龍應臺希望藉此加強兩地文化交流。她説,上海近幾年快速的文化建設,包括大歌劇院、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與經營管理,南京路徒步區、舊城區規劃、傳統戲曲的振興等,都是她急於了解與吸收經驗的部分。

    在歐美有20年生活經歷的龍應臺,稱自己最深愛的仍是中國文化。除上海以外,龍應臺也曾到過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在我眼中,這些城市因其人文風景與我所熟讀的中國文學有關而格外美麗,”龍應臺説。

    此次大陸之行,龍應臺還將前往浙江紹興,“那裏是魯迅的故鄉,我希望去了解那裏的民風,看一看今日的水鄉。”當然,因寫過不少與上海有關的文章,許多“上海男人”也想一睹龍應臺的廬山真面目。因此,龍應臺表示會在考察結束後與上海讀者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談。

    明天即將起程,龍應臺對這次大陸之行充滿期待。

     新華網 2001.06.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