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清晰 多項指標近年增速最快

之所以做出“四季度經濟增長未必高於三季度”的估計,首先考慮到針對前一時期少數經濟指標偏高的事實,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收緊”的措施;股票、債券市場過於疲軟;隨著一些國家對人民幣匯率的抱怨,出口貿易環境相對較差;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長基數相對較高。

中國成功抵禦了SARS及其他諸多不利因素衝擊之後,國民經濟在近兩年逐年回升勢頭的基礎上取得新的突破。今年前三季度整體經濟增幅達到8.5%,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這種較快的增長速度,可望繼續保持至全年乃至2004年。

多項指標近年最快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多項指標出現了近幾年同期最快的增速。

國內生産總值(GDP)前三季完成791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這是1998年以來的同期最高速度。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9487億元,增長2.8%,同比基本持平;第二産業43693億元,增長11.8%,加快1.8個百分點;第三産業25934億元,增長5.4%,減慢1.2個百分點。SARS滯後影響已基本消除,三季度GDP增長達到9.1%,比二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比高開的一季度略慢0.8個百分點。

工業生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規模以上工業共完成增加值28975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3個百分點,是1995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增速。電子通信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冶金工業和化學工業,對整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0.7%。

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4351億元,同比增長30.5%,比去年同期加快8.7個百分點。其主要特點是:國有及其他類型投資中的工業投資9032億元,同比增長49%,加快24個百分點;投資對國家財政資金依賴減弱,預算內資金同比僅增2.1%,回落46.7個百分點,而自籌資金、外商直接投資、國內貸款增長分別同比增長49.0%、36.3%、50.3%;集體和個體投資增長速度加快,同比分別增長36.0%和24.7%。

國內市場銷售增長平穩。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9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餐飲業零售額4186億元,增長9.4%,同比回落6.7個百分點。

受美元貶值和國內需求回升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6063億美元,同比增長36.2%,比去年同期加快17.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077億美元,增長32.3%,加快12.9個百分點;進口2986億美元,增長40.5%,加快23.3個百分點;進出口順差9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09億美元。各主要貿易夥伴中,對東盟、美國、澳大利亞等出口增長均超過30%,對歐盟、俄羅斯出口增長超過40%。

利用外資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外商直接投資新簽合同項目29539個,同比增長18.6%;合同外資金額792億美元,增長36%;實際使用金額402億美元,增長11.9%。

市場物價小幅上漲

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16132億元,同比增長22.5%,比去年同期加快11.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進口快速增長和企業效益好轉;財政支出15265億元,增長13.1%,減慢4.5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大於支867億元,而去年同期為支大於收328億元。

1~8月,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501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3%。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加,新增利潤最多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實際增長9%;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1802元,實際增長3.8%。

伴隨市場需求回升和一些服務項目及上游産品的漲價,加之自然災害影響,市場物價今年以來呈小幅上漲態勢,前三季度物價指數按上漲幅度排列,依次為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分別上漲4.5%、2.4%和0.7%。從動態看,上游産品如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漲幅都是先上升,再回落,然後走平;居民消費價格則在整個三季度逐月小幅上升,有一定的滯後特點。

前三季度食品價格上漲2.2%,其中鮮菜上漲21.2%,拉動整體價格水準上漲0.6個百分點;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拉動整體價格上漲0.5個百分點;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均下降2%以上。此外,部分主要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如原油漲24.9%,汽油、煤油和柴油出廠價格均上漲20%以上;鋼材價格持續上漲,中厚鋼板上漲20.3%、薄鋼板上漲13.1%、線材上漲14.3%。

貨幣信貸增長偏快

縱觀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作在保持快速增長中,一些問題仍需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全部工業增長11.8%,第三産業僅增5.4%。同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6%,而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卻高達30.5%。按此趨勢,今年固定資本形成佔GDP的份額將進一步加大,消費率將相應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低水準重復建設苗頭依然存在。1~8月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統計,全國目前在建的鋼鐵項目、水泥項目、汽車項目、紡織項目的完成投資增長均在1倍以上。

金融領域最主要問題是貨幣信貸增長偏快,人民幣升值壓力沒有明顯緩解。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21.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7%;狹義貨幣(M1)餘額7.9萬億元,增長18.5%;流通中現金(M0)餘額1.8萬億元,增長12.8%。廣義貨幣M2增幅高於GDP增幅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之和11.5個百分點。

存款大幅持續快速增長,是推動貨幣供應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增加3.2萬億元,同比多增9464億元。到9月末,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088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到16.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5萬億元,比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還多1/3。

貸款規模可能突破3萬億

貨幣信貸是去年以來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因素,但增長過快也容易助長重復建設,形成新的不良貸款,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央行已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包括在公開市場中對衝外匯佔款、窗口指導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三季度信貸擴張速度有所放緩,但7~9月金融機構月均新增貸款額仍達2302億元。按照目前情況推測,全年貸款規模有可能突破3萬億元,大大超過年初的調控目標。

與貨幣信貸息息相關的問題之一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較大。今年以來外資流入勢頭較猛。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3839億美元,比年初增加975億美元,遠超出同期91億美元的進出口順差與402億美元實際外商直接投資之和。這裡面有統計口徑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但缺口如此之大,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出於套利目的的資金流動。

依靠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力量還比較薄弱的問題也值得關注。政府部門特別是地方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能力過強,諸如銀行貸款增加過快、一些重化工業生産能力過度投資、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工業增長等都是明顯例證。新換屆的地方政府投資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衝動較強,前7個月的固定資産投資中,中央項目投資額下降8.9%,而地方項目投資增長了41.6%。汽車、鋼鐵等投資的熱浪背後,也有很強的政府干預背景。

從長期看,隨著中國人口結構逐步老化,隨著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資源配置的範圍將拓展到海外,金融和非金融企業面臨的競爭加劇,低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和一次性收取50~70年土地出讓金等“寅吃卯糧”的做法,無疑將是難以為繼的。

此外,就業壓力加大、農民增收困難、資本市場不夠景氣等問題也急需加以解決。

經濟前景依然看好

從前三季度情況看,中國經濟已經擺脫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持續下滑的格局,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區間的態勢比較清晰,預計2003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略高於8.5%。

這裡之所以沒有給出更高的估計,即沒有給出“第四季度經濟增長要高於第三季度”的估計,首先考慮到前三個季度特別是第三季度少數經濟指標偏高的事實,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收緊”的措施,如提高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和國務院規範房地産業投資和發展等;其次,股票和債券等資本市場過於疲軟,對上市公司、投資者以及消費者的信心和行為均有一定影響;第三,隨著一些國家對人民幣匯率的抱怨,出口貿易環境會相對差一些;第四,去年四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基數相對較高。

展望2004年,我們認為,當前經濟較快增長的趨勢仍有望延續。主要理由是:

——剔除SARS衝擊影響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自2002年一季度以來逐季升高,顯示經濟增長的自身動力較強;

——企業和消費者預期較好。今年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33.0,比去年同期提高4.3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9.6,提高7.3點,接近今年一季度創下的近年最好水準;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持續攀升,由6月的88.6點回升到9月的93.1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中旬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中預測,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會由2003年的3.2%加快至4.1%,其中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增長率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世界貿易量的增長速度將由2003年的2.9%提高到2004年5.5%。總體看,2004年世界經濟仍將好于2003年。

——從需求角度看,中國目前進出口貿易具有“半數以上進出口貿易是加工貿易,半數以上的進出口貿易是外資企業所為”的特性,因此,對外貿易近年均會保持順差,預計2004年仍會保持在100億美元左右水準。在資金來源和投資動力等兩個方面,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仍會保持較高增速;居民消費增幅與經濟增長加快相伴隨,會略有提高;住房、家用轎車、通信、電腦、家用電器、旅遊、餐飲等仍將是熱點。

從供給角度分析,儘管國內信貸的增幅會有一定收縮,但從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額這一先行指標預測,考慮到中國履行WTO的義務和巨大市場潛力的吸引,2004年外資的進入仍會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的較高水準;勞動力仍然充裕並有競爭力;基礎設施也能支撐較高的增長;電力仍會較緊張,但還不至於對經濟增長造成過大的影響。

穩健調控保發展

為了使中國經濟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我們認為,2004年宏觀調控宜採取“穩健調控保發展”的思路,在確保經濟增長率不低於2003年水準的基礎上,抓住本世紀頭10~20年的戰略機遇期,積極穩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從體制上和運作機制上化解經濟風險,保證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財政政策可適當減弱力度。2004年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可以適當減小幾百億,同時適當調整國債使用的結構和方向;繼續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重點放在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充實,以及中西部義務教育和基本衛生條件的保障和改善方面。

——在當前貨幣信貸增加過快和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的雙重壓力下,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很大。今後一段時間,央行在總量調控上宜保持目前力度,同時適當加強對結構性調控手段,通過窗口指導等手段,引導資金流向效益好的項目;要繼續採取措施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可適當降低人民短期存款利率;把外匯政策與貨幣政策結合起來考慮,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外匯形成機制和貨幣投放機制。

——加快對外開放和與發達國家企業的合作步伐,爭取制定一些于中國有利的行業標準,特別是行動通訊、家用電器等消費品的行業標準;爭取將更多的外國或國際間服務項目和商務活動轉移到中國來,以擴大就業,如軟體開發、諮詢服務的前期準備、電話接線等業務。

——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大經濟體制改革步伐。非金融國有企業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運作主體;金融企業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逐步與先進國家的金融企業相一致;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儘早放寬國內民營企業進入服務等行業的準入條件;儘快使內外資企業的經營條件趨於一致。

——減少地方政府對經濟直接干預的能力,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環境。要逐步改變“惟經濟增長率論政績”的評價模式,促使地方政府將依法保障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擴大就業、消除貧困等作為追求的目標;規範對土地轉讓和對土地轉讓費使用的行為,從源頭上削弱地方政府大興土木的能力;建立全國經濟(包括稅收)法庭,按統一的尺度審理地區間的經濟糾紛。(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鄭京平 王文波 馮春平 劉愛華)

《財經時報》2003年10月27日


(觀點)吳敬璉預警中國經濟風險
IMF:中國經濟增長強勁 明年超過7.5%
中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強勁勢頭
日本經濟觀察家指出:中國經濟呈現三大潮流
專家強調中國經濟已具備走出通貨緊縮條件
中國經濟再現拐點 宏觀政策尚需進行轉折性調整
中國經濟進入快速增長上升期——前三季度經濟金融運作分析
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持續向好的中國經濟——前三季度經濟形勢述評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四大原因
邱曉華詳解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作八大特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