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強調中國經濟已具備走出通貨緊縮條件

自從1997年中國經濟經歷總需求疲軟以來,通貨緊縮就一直如影隨形般地伴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2002年下半年至今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具備了在中期內穩定走出通貨緊縮的基礎。

有望穩步走出通貨緊縮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工業生産、固定資産投資、進出口快速增長,投資者、消費者的預期趨好,微觀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增強,整體形勢是近年來最好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對2003年的中國經濟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的確如此,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完成79114億元,同比增長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9.1%。

中國社科院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事實上,早在2000年上半年的時候,同樣出現過經濟增長率上升,通貨緊縮趨緩,宏觀經濟情況出現“重大變化”的局面,當時的很多分析者認為已經形成了經濟上的“拐點”。但可惜的是,在進一步有利於走出通貨緊縮的變化發生以前,全球經濟出現了寒流。先是世界上主要股票價格在美國NASDAQ股市帶動下深幅下跌,繼而美國經濟出現了多年來的第一次衰退,全球經濟疲軟,引起中國的出口需求下降。到了2001年,先是出口增長速度下降,然後引起經濟增長率逐季下降,通貨緊縮捲土重來。

而今年的經濟情況已與2000年不同。

中國社科院的判斷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一直困擾我們的通貨緊縮壓力的問題在2003年和2004年中將會進一步緩解,消費價格指數變動在2003年即轉負為正,2004年消費價格指數和社會零售價格指數都將轉入上漲趨勢。預計2003年和2004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年變動率將分別為-0.5%和0%,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率將分別為0.6%和1%。

日前,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完成的課題“走出通貨緊縮與人民幣匯率”則明確指出:“從中國經濟現階段的基本情況來看,出現持續的通貨緊縮是不正常的。”

該課題分析説,過去出現了通貨緊縮,一個基本的原因是真實利率在長達3年多的時間裏持續大幅度偏高,對企業資本金産生了嚴重的損害。這個損害現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復。另外,伴隨通貨緊縮的其他情況如存貨投資連年大幅度下降,消費傾向相對偏低等,已經開始或者將要發生逆轉。同時,在國內外經濟情況變化和一系列涉外經濟政策的作用下,境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此外,考慮到財政赤字和銀行不良貸款的發展、全社會存貨比例的下降以及其他方面的情況,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具備了在中期內穩定走出通貨緊縮的基礎。

宏觀性經濟政策待調整

在這樣的經濟局面下,從1998年開始的以刺激總需求為中心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是維持不變還是要進行轉折性的調整呢?

“如果沒有大的政策調整,將在不長的時期內出現偏高的通貨膨脹。拖到那時再考慮控制總需求,就會重復過去的宏觀經濟政策劇烈改變和總需求大幅度波動的情況。”著名經濟學家宋國青尖銳地指出。

為此,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建議,在未來幾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穩定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壓縮財政赤字和銀行不良貸款並注意控制外匯儲備的風險,協調不同方面的政策尤其是國內政策和涉外政策。

宋國青提出了兩種可供考慮的政策組合。

優先考慮的政策組合是,一是人民幣一次性升值5%;二是將出口退稅的有效稅率下調4%,同時同幅度下調進口稅;三是保持3%左右的通貨膨脹率,使人民幣通貨膨脹率略高於其他主要貨幣的通貨膨脹率。這三項合起來,可以使人民幣實際兌換值上升10%。

在這個基礎上考慮其他政策,貨幣政策在一段較短的時期內應當比較適中,為內需替代外需提供條件,在通貨膨脹比較明確以後直接通過調控利率來調控總需求。然後是控制銀行不良貸款和財政赤字相對從緩,保證涉外政策調整比較平順地實施。

另外一個折衷的建議是,盡可能爭取一定幅度的直接升值與同幅調減出口退稅率和進口稅率,剩下的升值潛力通過中等程度的通貨膨脹來消化。如果主要靠通貨膨脹來實現平衡,也有較高和較低通貨膨脹的區別。在5%左右的通貨膨脹率下,大約3年以使人民幣真實值下降10%,而8%左右的通貨膨脹率可以在2年內完成調整。

而目前最需要注意防止的政策是用非價格手段控制貨幣供給和總需求,包括外資和外貿。既不升值又不搞通貨膨脹的辦法是控制貨幣供給和總需求。出現這樣的局面,外資將趨於更多進入。如果只控制國內貸款而不控制外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損失。如果在現在的情況下人為控制外資,那就是很難理解的政策,一方面給優惠,最大的優惠是匯率優惠,另一方面又實行控制。不論怎樣説,在實施其他多項刺激總需求政策的同時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來抑制總需求,可以認為是效率最差的政策組合。在不動匯率的前提下,貨幣供給有自動增加的傾向,央行對控制通貨膨脹“守土有責”,只能考慮控制貨幣供給。在利率不動的情況控制銀行貸款,可能出現很多問題。通過其他手段來控制貸款,效果可能比恢復信貸額度控制還差。

其次是在考慮動用利率匯率稅率這些杠桿時考慮不同方面的利益,包括出口商和供給商的利益,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企業的利益,中央銀行儲備資産的帳面損失等等。單獨考慮這些利益的任何一部分都會對政策選擇造成不利影響。(王擎)

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10月20日


高輝清:通貨緊縮似乎在離我們遠去
林文俏:通貨緊縮結束了嗎?
各國利率競相跳水 全球共防通貨緊縮
我國首季經濟數據顯示:通貨緊縮呈結束跡象
專家:我國通貨緊縮趨勢呈現結束跡象
韋森:“通貨緊縮中國製造論”可以休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