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雖受到非典和世界貿易增長相對緩慢的影響,2003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情況卻出人意料的好。”世界銀行10月16日發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提出了這一結論,並認為這一經濟增長是由非常強勁的投資和信貸增長所推動的。

目前,各個方面正就目前中國的投資是否過熱以及應該採取那些合適的政策的問題進行爭論。世行在總結國內外的分析家觀點後提出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硬著陸”。

世行在這份報告裏分析了中國固定資産投資持續上升的原因:投資的高漲似乎既有市場的原因,也有政策推動原因。

據統計,2003年上半年固定資産總投資增長了31.1%,這與在2002年和2001年同期的增長率21.5%和15.1%,形成較大的對比。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比重從1997年的33.5%上升到2002年的42.2%,預計在2003年還會進一步上升。無論以什麼標準來衡量,這樣的水準都是不正常的。

報告認為,中國近幾年的固定資産投資比重已經超過了1993年37.7%的峰值水準,但那時大家普遍認為經濟過熱,增長速度無法持續的時期,最後促使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軟著陸”的政策措施。目前,儘管在很多工業行業中生産能力的利用率還比較低,但仍在快速地增加生産能力,而不僅僅是建設新的生産線。比如,考慮到目前及預計今後的行動電話銷售的增長勢頭(2000年為3300萬台,2003年為13000萬台),在行動電話生産方面投資的增長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但是諸如水泥、鋼鐵和鋁等行業的擴張似乎風險要大一些,特別是在還存在大量生産能力的閒置的情況下。

報告分析認為,從地方政府的行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政策推動和市場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從1998年開始,中央政府啟動了一系列刺激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這為基礎設施投資的快速增長創造了條件。中國東部省市佔全國固定資産總投資的大部分,比重為72.6%,東部省市的固定資産投資在2003年上半年又增長了29.2%,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區投資增長速度還要快很多,分別達到55.9%和45.6%。固定資産投資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動的,中央政府的推動作用相對很小。在2003年上半年,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總金額只有184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但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總金額高達132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1.5%。

在支援這些投資方面,財政支出發揮了重要作用,銀行資金和預算外資金也同樣重要。世行分析,主要發放給國有企業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從1997年佔總資産的40%左右下降為2003年初的20%左右,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的長期貸款比重大幅上升。因此,銀行系統總的風險敞口正在從國有企業的工業項目轉移到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項目(公路、能源和通訊)及相關的房地産開發。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所導致的市場分割及重復建設(比如有29個省已建成了汽車生産廠),這些投資所依賴的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以及地方政府還本付息及擔保義務不斷加重,因而繁榮之後出現蕭條的可能性比較大。此外,國內銀行因為以前對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貸款所導致的不良資産而境況不佳,而這還有可能使其資産狀況雪上加霜。

世行的報告認為,傳統的經濟過熱指示器,像通貨膨脹壓力所給出的信號可能並不一致,同時考慮到非市場機制的作用,如軟預算約束使得企業的盈利意識不強,並在減價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分析關於各個省、縣級政府的財政及借款、擔保的零星資訊,並了解近期地方藉以借款的資産的品質情況,那麼很可能發現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防止在經濟管理方面今後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單繼林)

《中國經濟時報》2003-10-20


持續向好的中國經濟——前三季度經濟形勢述評
劉國光:中國宏觀政策逐步向中性調控方向過渡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凱:我不給中國開藥方
謝伏瞻:解決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在於加快城市發展
《經濟學家》中國部主任杜魯絲:中國經濟出現投資性過熱
中外經濟學家一致稱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可能達11%
天空的雲量增多——從全球的角度展望2004年的中國經濟
李恩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取向的幾點看法
每週經濟觀察:乘勢而上確保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