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最新會診:農産品價格只會溫和上漲

農業部完成的相關報告已經遞交國務院決策部門,主要農産品價格檢測預警體系正在試運作;專家指出前一時期有些省份農産品價格監測滯後。

儘管目前糧油和其他農産品價格依然持續增長,但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所的定期“會診”結果表明,全國農産品供大於求的態勢並沒有改變,所以農産品價格不會上升很快。

《財經時報》了解到,由農業部完成的相關報告已經遞交國務院決策部門;由農業部市場資訊司牽頭做的市場主要農産品價格檢測預警體系正在試運作中。這意味著未來的農産品價格動態資訊將及時反映出來,農産品供求也會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貿易研究室專家韓一軍表示:“我們的基本判斷是,大部分農産品沒有供不應求的情況,有的還是供大於求;價格突然爆髮式上漲,肯定是短期行為。”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價格專家王學慶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農産品供求關係決定了價格肯定是漲,但決不會漲到這麼大的幅度。

今年國慶“黃金周”後,由糧油價格上漲帶動部分農産品價格上漲;10月中旬以來,蘇、魯、豫、皖、浙、鄂等省食用油價格均處於近年來的最高峰。

韓一軍還指出,有些省份價格監測滯後。一些農産品的中間商對市場把握很靈敏,他們在流通環節對價格起了不少作用,但生産者和消費者沒有獲得多少利益。政府的宏觀調控已經面臨挑戰:過去對糧食宏觀調控的儲備手段,開始向預警、檢測、早期判斷轉變。

王學慶表示,從長期看,糧油會出現價格上升趨勢還有幾個原因:中國加入WTO後,糧油等農産品價格下降幅度很大。比如與1996年相比,2002年小麥價格下降了43%,大米下降了42%,棉花下降了68%,今年棉花每擔漲到450元,但仍不到1996年、1998年每擔700~800元的水準。

中國資源稟賦有限,糧食增産餘地不大。中國每年要增加1300萬人,即使每個消費者不增加糧食消費,農産品也需每年增長1%,才能保持整個供求關係平衡。

國際市場的農産品生産者對中國市場的預期也開始降低,生産會更加理性。中國加入WTO後,棉花、小麥出口量大於進口量。

最後,根據WTO規則,出口補貼要補給農民而不是農産品,而農民不會將農産品低於成本出口,也決定了國際農産品價格將緩慢上升,這會影響到國內農産品價格。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濟民認為,糧食供需關係的變化不只受糧食自身因素影響,生産銷售還受整體國民經濟的影響,這可能會決定糧食價格增長。1994年GDP增長10%以上,糧食增産2%,但2%的糧食增産滿足不了GDP增長10%以上的需要,這導致供需差距拉大到可怕地步。現在經濟快速增長,肯定也會導致糧食需求增長。

他説,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時,對農用土地將是一種掠奪;而經濟的高速增長,對糧食的需求也存在拉動作用,這表現在商務活動、旅遊等增多,可以間接帶動糧食消費。一項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價格預測報告,可能支援了上述觀點:2004年上半年全國玉米、小麥、大米、大豆、畜産品、油料的價格全部上漲,上漲幅度基本在5%以內。

《財經時報》 2003年11月10日


杜青林:糧價上漲是正常市場調節
農業專家:中國糧價上漲並非緣于糧食總量短缺
中國糧價上漲非緣于糧食短缺
宋國青:全球糧價要大漲
糧價恢復性上漲是必然
農産品價格“井噴”國內物價初現蝴蝶效應
糧價全面上漲 小麥市場供求拐點何時出現
糧價還會大幅上漲嗎?
我國糧食供求局面並未大變 糧價不會大幅上漲
農産品價格回暖 6年來首次全面上漲
6月世界主要農産品價格動態
我國將建立規範的農産品價格資訊服務體系
發改委等九部門通知:加強和改進農産品價格資訊服務工作 
農産品價格監測範圍將擴大
理性對待農産品價格的漲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