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青:全球糧價要大漲

全球糧食市場上充滿了幹柴,糧價隨時會漲,需要的只是一根火柴。最好儘早告訴國內外生産者和消費者,大家都來增加生産和節制消費。這個資訊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當前的市場價格,資訊不透明總會使事更糟。

從去年以來,我的感覺是,全球糧食市場上充滿了幹柴,糧價隨時會漲,需要的只是一根火柴。本來國內糧價半年以前就該快速上升,是SARS推遲了這個過程。這裡談一些我自己對問題的研究結果,説到的估計數字是非常粗的。現在説的主要是結論,道理和依據儘量從略。

目前,包括庫存損耗在內的中國糧食年度總消費估計約5.1億噸弱,2002年的總供給(國內産量加凈進口)為4.6億噸弱,今年估計4.5億噸弱。這裡有0.5億~0.6億噸的年度缺口靠挖庫存來彌補。現在一般提到的糧食庫存是指商業機構和政府的儲備存糧,而農民家中還有更多的存糧,兩者合起來才是全社會總存糧。在過去幾年,商業存糧下降幅度很大,但農民存糧也在變化。

估計的結果是,日曆年度末全社會糧食庫存與年度總消費的比例在1980年約為60%,後來不斷上升,1996~1998年間上升到120%左右,從2000年開始快速下降,2003年末大約有70%(這個數字有很大的估計誤差,包括最近幾年消費估計的累計誤差)。按中國的情況這可以理解為快到底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挖庫存已經難為平衡供求起太大的作用。

現在要平衡供求缺口,一是壓消費,二是增加國內産量,三是增加凈進口,三者都只能靠漲價。在過去20年,中國糧食凈進口的較大幅度波動總是引起國際糧價的猛烈波動。在1995和1996兩年,中國糧食凈進口合計約3000萬噸,此前三年是凈出口。這樣一個變化使國際糧價漲了約50%。現在中國要在短期內增加1000萬噸以上的年度凈進口,國際糧價必然大漲。

我自己估計的國內糧食總消費的價格彈性為0.15~0.2。就是説,通過壓消費來平衡缺口,糧價上升幅度約為消費減小幅度的5~7倍;要讓總消費減3%,真實糧價得漲15~20%。説糧食的價格彈性小,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消費的相對減小完全是次要的。

國內糧食産量的價格彈性是一個關鍵數據。過去有的研究認為,糧食生産對價格的反應很小,幾乎可以忽略。這是由計量方面一些問題所引起的(生産者是對預期價格而不是當前價格作反應),不足為據。在中長期,糧食生産的價格彈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短期的彈性確實非常小。我過去的研究結果是,預期價格變化對産量産生明顯影響,在南方平均1年半時間,在北方是兩年。其實國際糧價對中國糧食進口的猛烈反應,也是因為短期的供給彈性非常小。在很短的時間內增加進口,國外生産來不及反應,只能挖庫存和壓消費。如果別人預期你的需求是短期的,就可以挖庫存,如果預期你的需求變化是長期的,就是另外的故事。

政府和商業存糧想像起來可以起到平抑供給和糧價的作用,但過去的記錄幾乎是相反的。在大的糧價上升開始的時候,政府在挖庫存,到了後來變成增加庫存,這時糧價上漲更厲害。

所以未來兩三年糧價要顯著上升,上升的幅度取決於農民的存糧意向。沒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農民必然會繼續大挖存糧。明年可能會再挖一點,後年就不一定了,也許還會增加,那樣糧價會漲得很兇。這取決於通貨膨脹預期和利率。有説法援引國際上的存糧安全比例來説中國存糧還很多。如果現在還很多的話,那過去就是比太多還多。比太多還多的事情持續了10多年,不是"不合理"三個字能解釋的。就算不合理,也沒有什麼辦法讓農民行為在短期內發生變化,辦學習班肯定是不行的。

這樣的資訊,最好盡可能早地告訴國內外生産者和消費者,大家都來增加生産和節制消費。這個資訊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當前的市場價格,資訊不透明總是會使事情更糟糕。(作者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網    2003年11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