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恢復性上漲是必然

價格上漲趨勢會否持續系列討論之三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王來保

當前糧食價格水準分析

對當前糧價上漲的基本判斷。雖説去年以來原糧收購價格有所上漲,但成品糧市場價格一直比較平靜。今年10月上旬,也只有廣州市富強粉價格比9月底上漲16.67%,但到了10月中旬,麵粉價格上漲的城市大幅增加。10月底,成品糧價格全面上漲,但全國平均上漲幅度並不大,36個大中城市富強粉平均價格1.22元,比去年同期僅上漲4.07%,標準粉價格1.04元,比去年同期上漲7%,晚秈米價格1.06元,比去年同期上漲7.55%。除標準粉和晚秈米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外,其他成品糧價格的上漲幅度都不大。從36個大中城市10月月度平均來看,目前早秈米的價格基本維持在去年的平均水準0.98元,晚秈米的價格也僅比去年提高1分錢,粳米的價格基本維持在去年1.18元的水準,富強粉、標準粉價格基本與去年價格持平。

從市場成品糧價格走勢看,當前糧價上漲,帶有明顯的突發性和連帶性,從我們監測的市場資訊來看,主要是受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影響以及由此引起的居民盲目搶購造成的。可以判斷,當前市場糧價上漲的緊張氛圍,不帶有任何趨勢性的特徵,屬於非理性的範圍,誇大了糧食的緊張程度和價格的上漲幅度,影響到近兩年糧食價格正常的、理性的回升,使市場情況變得異常複雜,需要認真對待。

糧食價格的本來趨勢。當前,糧食價格上漲雖然有被誇大的痕跡,但不可否認,近幾年以來糧食市場價格在不斷調整並逐步步入了回歸之路。糧食價格的上漲是從早稻開始的。2000年我國南方早稻退出保護價收購範圍以後,當年南方早稻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到2001年,南方早稻價格開始回調,2002年早稻價格上漲是明顯的,與2000年放開初期相比上漲了17.5%。早稻價格的迅速回升主要得益於主産區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銷區糧食價格的放開以及國家糧食儲備的補充和輪換。其他糧食品種的價格一直還在繼續調整,處於穩中波動的局面。今年的自然災害是始料不及的,災情嚴重的多是糧食主産區,對今年糧食産量的影響是顯著的。因此,今年小麥收購開始以後,糧食價格的回升趨勢就變得非常明朗了。從國有企業糧食收購價格來看,主産區小麥、早秈稻的收購價格,8月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4.21%、4.89%,10月則分別上漲了7.4%、4.69%。與此同時,糧食的零售價格也開始顯現回升趨勢,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居民消費價格中的糧食價格指數從5月份以來止負為正,其中主要是南方晚秈米價格的表現。顯示出糧食價格已經將收購環節的止跌-回穩-上升趨勢逐步傳導到了居民消費的零售環節。

因此,即使沒有10月中旬其他農副産品價格的推動,糧食價格的上漲趨勢也已經明朗,只是幅度和緊張的程度不會那麼厲害。總的來看,糧食價格的上漲是一種恢復性上漲。由於前幾年糧食供應相對過剩的矛盾比較突出,政府不斷調整收購保護價水準。1998年下調6%,1999年下調12.7%,2000年下調0.7%,糧食價格已接近生産成本。經過近幾年調整,目前我國主産區糧食平均收購價格基本恢復到1994年的糧價水準。

影響糧食價格上漲的因素分析

當前糧食價格的迅速回升,除了以上提到的受其他農副産品價格帶動外,主要是今年糧食産量繼續下降造成的。糧食産量下降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2003年我國農業生産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加大,減少了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同時西部省份繼續落實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的政策,使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進一步減少。二是自然災害影響極大。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今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6.5%,總産量為9622萬噸,比上年減産2.4%。據初步統計分析,全國秋收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68535千公頃,比2002年減少3%,全國秋糧總産量為31526萬噸,與2002年相比,減産約4%,與近五年秋糧平均總産(33410萬噸)相比,減産6%。全年總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99735千公頃,比2002年(103891千公頃)減少4%;全年糧食總産量為44203萬噸,與2002年相比,減産3%,與近五年全年糧食總産量平均值(47851萬噸)相比,減産8%。

糧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價值規律對糧食的調控作用是近兩年糧食價格止跌回穩並逐步上升的根本原因。1998年以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施行,尤其是近兩年糧食市場化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化,是糧食價格回升的重要前提。此外,近兩年我國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加快了糧食市場價格止跌回升的步伐。

今後糧食價格走向

今後糧食價格的走向主要取決於糧食産量,糧食産量又主要取決於糧食的種植面積和單産。預計“十五”後期,在市場自然選擇下,糧食種植面積將維持在100000千公頃以上,在沒有特大自然災害的前提下,糧食産量將在4.5-5億噸之間波動。糧食市場價格進入了一個平穩時期,但會在高於1994年的水準之上波動發展。

在不考慮耕地品質變動的前提下,按最樂觀的估計發展,中國耕地每年凈減少維持在3萬公頃的速度,到2005年耕地面積將減到12977萬公頃。今後糧食種植面積維持在11000萬公頃以上的水準也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十五”以內乃至更長時間,糧食産量將處於一種受自然災害影響並通過價格表現的波動狀態,隨著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提高,這種波動不會太大。糧食的供求關係也主要受自然災害影響並通過價格來表現。糧食生産進入了一種新型的受市場競爭影響的穩步發展時期。“十五”後期,糧食價格不會大起大落,但波動永遠存在;這種價格波動是正常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將與全球糧食價格水準同步變化,但糧食價格會超過1994年的平均水準。

(中證網) 2003-11-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