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最乾旱的西北地區找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從黃土高原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從鄂爾多斯盆地到河西走廊,中國地質人員採用先進技術勘查,已在最乾旱的西北地區找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中國地質調查局日前在寧夏提供的資料顯示,地質人員採用遙感、物探、同位素方法、岩相古地理研究、電腦技術以及新的鑽探技術、成井工藝,近年間共完成各類勘查和

    開採井350余眼,相當於找到13個大型水源地。已經找到水源地和富水地段50余處,初步確定地下水可採水量每年達10億立方米以上,相當於建成10座大型水庫。

    西北乾旱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全境和陜西秦嶺以北、內蒙古西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區,總面積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多,中國的主要沙漠都分佈在這一地區。在總人口9000多萬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佔五分之一左右,目前尚有1226 萬人飲用水困難。

    儘管在廣袤的西北地區尋找地下水困難很大,但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找水的步伐始終沒有停止。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後,勘搜尋水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國家先後實施了“西北找水特別計劃”、鄂爾多斯盆地、塔裏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地下水勘查項目等,僅地下水勘查一項,兩年間就投資4000萬元。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汪民説,經過50多年不斷的勘查研究,現已基本查明瞭西北乾旱地區淺層地下水資源的基本狀況,為解決各個時期工農業及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質依據。

    中國在沙漠地區找水取得的重大突破,已引起世界關注。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質工作者找到了一個大型“地下水庫”,地下水年補給量每年高達10億立方米,地下水儲存資源360億立方米,略等於一個三峽水庫(393 億立方米)的庫容。地質人員還在羅布泊東部圈定了14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分佈區,找到了可直接飲用的地下淡水,對這一 “生命禁區”的科學考察和資源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鄂爾多斯盆地黃土覆蓋區過去被認為是難以找到地下水源的地區,科技人員經過長期勘探,預測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量大約有250億立方米,相當於6個密雲水庫。並先後實施了55處打井取水工程,解決了23.2萬人的生活飲用水問題。地質人員還採用均衡法、數值模擬法等新技術,對河西走廊地下水資源及利用潛力重新進行計算與評價,不僅圈定了一批可持續利用的地下水富水地段,而且首次建立了河西走廊水文地質空間數據庫。在塔裏木盆地,地質人員實現了在劣質水分佈區尋找飲用水源的突破性進展,對解決“西氣東輸”工程源頭的石油天然氣勘探供水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科技人員還首次在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區發現了深層岩溶水,出水量較大,為缺水地區找到了新水源。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説,在勘探的基礎上,國家還在西部嚴重缺水地區打井示範,不但解決了近50萬人的飲水問題,而且為當地政府和群眾指出了找水途徑和方法,激發了他們多渠道投資找水打井的積極性。

    西南地區四川、重慶紅層盆水資源貧乏,但地下水分佈廣、埋藏淺,地質人員採用分散小口徑淺井開採為主的“庭院式自來水”供水模式和小型集中供水模式,先後打出小口徑淺井1934眼,解決了1.3萬農民的吃水問題,農民開始發展 “庭院經濟”,不少人還購買了洗衣機、熱水器,洗上了熱水澡。

    然而,專家提醒説,西北地區地下水資源仍然有限,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預測到2010年地下水開採量將為現在的3至10倍。因此,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保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留有適當餘地。(周健偉黃會清)

    新華社 2003年2月5日

    


國際淡水年的警示
水向人類敲響了警鐘
2003年:國際淡水年
西部嚴重缺水地區發現新水源
《世界缺水索引》:缺水與貧窮密切相關
專家談建設小康社會對水資源的五大要求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