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企業遭遇誠信危機 八成消費者不信防偽標識  

    有了防偽標識,消費者就會放心購買商品嗎?昨天在我省舉行的防偽保優成果博覽會上,知情人士介紹,目前估計八成左右的市民對帶有防偽標識的商品仍心存疑惑。

    據了解,防偽標識剛出現時,消費者還是能夠比較放心購買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卻失去了信心,"防偽標識也不能防偽了。" 主要原因在於一些防偽企業缺失了自律:真假産品的生産標識竟會由同一家防偽企業“包辦”;一些製造防偽商標的企業沒有自己的生産基地,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遊戲……

    目前國內大約有2000多家防偽企業,由於競爭激烈,為了切割一塊市場“蛋糕”,不正規操作現象屢有發生,甚至少數防偽企業為造假者大開“綠燈”。

    據悉,防偽企業不正當競爭手段主要有四種:一是買標,企業根本沒有自己的生産基地,就通過轉手承包的方式將防偽標識分包給另外的生産廠家,從而導致防偽標識的生産成為普通産品,無法得到管理;二是賣標,比如企業得到50萬防偽標識的定單,但實際生産100萬,把另外50萬標識轉手倒賣,成為假冒商品的護身衣;三是冒標,企業接受假冒産品標識的定單,製造假冒標識,用真設備生産假標識;四是倣標,企業在技術力量不夠的情況下,對一些高技術含量的標識進行倣冒,用表面效果達到讓消費者真假難辨的目的。

    這些行為之所以能夠得逞,一方面是一些使用防偽標識的企業,並不是真正想做好防偽,而是通過使用給打假找個載體,進行炒作,提高本身的知名度;一方面,防偽企業對標識介紹不夠,消費者不知如何識別;另一方面,大多數消費者對防偽識別不重視,如據統計,電碼防偽查詢率只有5%,這無形中就給造假者提供了95%以上的成功幾率。

    業內人士認為,進行打假的防偽領域出現假冒偽劣産品,還與部分防偽技術含量低有關。省防偽協會秘書長楊國棟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認識到防偽行業良莠不齊的狀況,著手出臺産品防偽監督管理辦法,目前已向各地相關部門下發徵求意見稿。《辦法》將加強對産品防偽的監督管理,對防偽技術評審、對防偽企業進行生産管理、對産品使用和推廣進行管理,同時對企業實行審查制度,以對防偽行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胡海濤 汪雷)

    合肥報業網--江淮晨報 2002年03月26日

    


球員不買帳 球迷喊下課--內爾松面臨信任危機
中國拍賣業將進行企業資質評定
儘快建立“樓市誠信交易體系”
企業成功個人成名 印象最深10名企業家評出
調查表明中國的消費者維權意識正在增強
委內瑞拉對消費者既保護又教育
全國信用徵集中心將設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