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概説——顯微鏡下看“台獨”之一   
張鳳山

    一、“台獨”定義和活動時期的劃分

    “台獨”是“台灣獨立建國”的簡稱。一般是指有少數人妄圖將台灣從祖國分離出去,建立一個所謂“具有獨立主權”、並被國際社會接受的“台灣國”。這是中華民族走上統一、繁榮和富強之路的絆腳石。近年來李登輝也徹底脫去偽裝,拋出分裂國家主權的“兩國論”,並扶植陳水扁上臺,拼湊新的“台獨”組織,成了“台獨”勢力的精神領袖。形形色色的“台獨”勢力的最大共同點,是分裂國家主權,危害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台獨”的胎動始於1945年日本剛剛投降之時,一些“台獨”分一直宣揚,1895年反抗日本侵略的台灣民主國是“台獨”的濫觴,這是對廣大愛國臺胞別有用心的污衊。

    從20世紀40年代末“台獨”重新出現到現在,它的活動可以分成兩個大的時期。前一個時期以海外為重心,1986年民進黨成立之後,活動重心開始轉到台灣本島。

    二、“台獨”勢力以海外為活動重心

    以海外為重心。鋻於蔣介石父子對“台獨”採取了堅決鎮壓的政策和措施,“台獨”的主導力量都躲在海外。這又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以日本為中心,代表性組織先是以廖文毅為首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後來則是“台灣獨立聯盟”日本本部前身“台灣青年社”,及史明拼湊的“獨立台灣會”。第二階段從1970年到1982年初,以美國為中心,代表性組織是以蔡同榮為首的“台灣獨立聯盟”(簡稱“台獨聯盟”)。第三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1986年民進黨成立,仍以美國為中心,但是這股勢力進入多元化發展的階段,“台獨聯盟”為“暴力台獨派”代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是“民主自決”派的代表,在日本的“獨立台灣會”則支撐著“社會主義台獨派”的招牌。

    島內“台獨”勢力的蠢動。與此同時,島內的分裂勢力也在蠢蠢欲動,成為整個“台獨”勢力的重要一翼。在民進黨成立之前,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台獨”組織勢單力薄,活動孤立、分散、秘密,主要組織如“台灣青年同盟”、蘇東啟“台灣獨立”案、“台灣獨立聯盟”等。它們雖然在台灣民眾中的直接影響甚微,但卻“培養”出一批日後的“台獨”骨幹分子。從70年代初到1986年民進黨成立,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代表,後來則以反應新興中産階級利益的“黨外”勢力為代表。這個勢力在向國民黨爭奪民主、權力的同時,也表現了一定的“台獨”傾向,並與島外“台獨”勢力發生公開的勾聯。

    三、民進黨與“台獨”

    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顯示“台獨”活動的重心已轉到島內,民進黨成了祖國大陸開展“防獨、反獨、促統”鬥爭的主要對象之一。

    民進黨“台獨”主張的發展。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成立,該黨繼承了“黨外”勢力的“台獨”傾向,它的一些頭面人物,在島外大氣候和島內小氣候的作用下,分四步將這個黨帶上了“台獨”之路。1986該黨一成立,就提出“住民自決論”,1988年通過“四一七決議”,提出“台灣主權獨立論”,1990年炮製出“台灣主權案”,鼓吹“台灣事實主權論”,最後在1991年10月將“建立主權自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條款納入黨綱,至此,民進黨將“台獨”訴求推向顛峰。

    民進黨與海外“台獨”勢力合流。在民進黨成立之前,兩“獨”已有這樣的現象,該黨成立之後的“合流”,包括諸多不同層次的內容,最高最後的形式是組織上的統合。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海外“台獨”就提出:“海外返鄉運動普遍化”的口號。它們在民進黨等島內“台獨”的支援下,開展所謂“爭取返鄉權,取消黑名單”運動,且由於李登輝的縱容,在90年代初得以實現。一時之間,海外的主要組織紛紛回到台灣,有的組織的頭目幾乎全部加入民進黨,使其完全融入該黨之中,如許信良為首的“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彭明敏為首的“亞太民主協會”;有的則有一部分人加入,仍然保持著組織的獨立性,使其成為民進黨的一個派系,如“台獨聯盟”。但也還有一些分裂團體仍然以海外為主要活動場所,只是它們已處於次要和配合的地位。

    民進黨是“台獨”勢力的主導力量。這主要表現在:民進黨在各股“台獨”勢力中,黨員最多、組織最嚴密,實力最大;民進黨取得了台灣政權,掌控著台灣豐富的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資源;民進黨掌控著“台獨”活動的路線、策略與方向。

    民進黨的“台獨”轉型。民進黨“台獨轉型”是指它對“台獨”主張表述的調整、轉變,它是該黨全面轉型的一部分。民進黨1991年將“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納人黨綱後,立即遭到方方面面的強烈反對,當年就造成它在所謂“國大代表”選舉中的嚴重失利,從而促使該黨的“台獨”轉型。從1992年發表《公共政策白皮書》,到2001黨主席謝長廷提出使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效力等同於“台獨黨綱”的方案,民進黨為此做了一件件的事情。這是它在新形勢下,為了應付島內外環境而採取的一種策略性調整,並沒有放棄既定的“台獨”目標。它企圖通過這種調整,對內適應台灣民眾大多數恐懼“台獨”、要求兩岸“維持現狀”的心理,為了迎接本土化了的國民黨“獨臺化”的挑戰;對外是為了應付大陸、迎合美國亞太戰略利益的需要,從而達到撈取民眾選票、維持臺海不打仗、取得美國更多支援的目的,以爭得執政地位,為實現“建立台灣共和國”創造條件。

    民進黨正在全面綠化台灣。民進黨奪取台灣政權的圖謀已經得逞,目前它雖然面對很多矛盾和困難,但仍然在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利,打著“中華民國”旗號,按照“台獨”的需要,對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改造,以“小步快走”的方式,不斷充實台灣“實質獨立”的內涵,妄圖拖來宣佈“建立台灣共和國”的那一天。

    四、李登輝和“約書亞”

    李登輝成了“台獨”勢力的精神領袖。李登輝在過去十幾年中雖然表面上是國民黨主席,而實質上卻是地地道道的“台獨”分子。他與“台獨”勢力狼狽為奸、沆瀣一氣。第一、李登輝在國民黨內立足未穩之前,口頭上講執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而實際上卻姑息、包庇、縱容“台獨”勢力和“台獨”分子;第二、他在掌握了台灣大權之後,和民進黨及其他“台獨”勢力一起,通過“憲政體制改革”、推行“務實外交”、鼓吹“兩國論”和“戒急用忍”等,大搞“台獨”活動;第三、李登輝將國民黨蛻變成“台灣國民黨”,幾次分裂國民黨。所有這一切,都為“台獨”、民進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最後,他選中陳水扁為“約書亞”,把陳送進“總統府”。

    在被廣大國民黨員趕下臺之後,他還不甘寂寞,拼湊“臺聯黨”,繼續拼命支援陳水扁,成為形形色色的“台獨”勢力的精神領袖。

    “約書亞”與“台獨”。《聖經》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奔向上帝所應許之地,約書亞繼承他的遺志,率領以色列人度過約旦河,完成了獨立建國大業。1994年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對談時,自比“摩西”,1998年又稱陳水扁為“約書亞”,封他做自己的接班人。李登輝選這樣做不是偶然的,陳水扁骨子裏是一個狂熱的分裂主義者。他一參加政治活動就站在激進派一邊,民進黨成立之後,臉譜雖有所改變,但“台獨”理念卻沒有絲毫鬆動。他曾兩次高呼“台獨萬歲”。1989年,陳為了競選“增額立委”,冒著觸犯刑律的危險,在媒體上做題為“台灣獨立萬萬歲”和“台灣獨立無罪”的文宣廣告;到2000年2月,他在為“建國黨”主席李鎮源舉辦的“暖壽宴”上致詞時,講到激動處還高呼:“台灣獨立萬歲!萬萬歲!”像陳水扁這樣對“台獨”抱著宗教性狂熱的人,在台灣島內外都是少見的。但是他搞“台獨”很講究策略、權謀,早在1989年就提出:必須繞一個大圈子主張“台獨”,要考慮到關係人民最直接的還是生活問題,把“台獨”和解決生活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才是傳播台獨最為有效的方式。”十幾年來他採取種種“傳播台獨最為有效的方式”,在李登輝包庇、縱容和支援下,一步步爬上了“台灣領導人”的寶座,並採取兩面手法和漸進式策略,拼命朝著“台灣共和國”的方向,小步快走,不斷製造兩岸關係緊張。

    五、美國是“台獨”的“奶媽”

    美國一直對台灣的戰略地位垂涎欲滴,將它視為自己在西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為了控制台灣,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它採取雙軌政策,一面支援台灣當局,一面從幾方面支援“台獨”:第一、為“台獨”製造“理論依據”;第二、為“台獨”勢力提供、創造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第三、美國的一些政界人士親自支援甚至參與“台獨”活動。陳水扁上臺以後,美國尤其是布希政府,為了加大對華遏制力度,明顯提升美臺實質關係,下大力氣全面激活台灣這顆“棋子”。可以説,“台獨”的産生和發展有種種背景和原因,但是,沒有美國這個“奶媽”,它是不能存活的,更不會有今天。當然,日本也不甘心失去台灣,“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深切地體會到:日本“希望台灣早日獨立”。

    六、重要的“台獨”組織

    島內“台獨”組織。民進黨成立前後,台灣島內“台獨”分子拼湊了形形色色的“台獨”小團體,它們有的如曇花一現,有的存留時間較長;有的徒有虛名,有的確有活動。影響較大、至今仍有蹤影的,按照它們打的招牌,大體可以分成幾類。一是打著“學術”旗號,如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醫界聯盟、台灣歷史學會、台灣筆會等;二是打著宗教團體的旗子,如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基督教城鄉宣教協會(URM);三是以“社運團體”為名,如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環保聯盟等;四是赤裸裸地主張“台獨”,除了民進黨、“建國黨”、台灣團結聯盟之外,尚有“台獨聯盟”、台灣南社、台灣中社、台灣北社、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灣獨立安全基督教促進會、台灣綠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部分上層人士,幾十年來一直是“台獨”勢力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之一。

    海外“台獨”組織。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歷史上的重要組織還有:台灣人的自由台灣、台灣研究會、全美台灣獨立聯盟、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臺美協會、台灣民主運動歐洲同盟、台灣建國聯合陣線、美麗島雜誌社、台灣民族民主革命同盟、台灣革命黨、台灣人權協會、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等。現在仍在活動的有:台獨聯盟、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台灣國際關心中心、台灣學生社和幾年前成立的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

    七、“台獨”勢力的代表性人物

    在島內“台獨”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今天已經去世、淡出政壇和失去光環者:黃紀南、康寧祥、許曹德、姚嘉文、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張俊雄、許榮淑、尤清,翁修恭、李鎮源、廖中山、釋宗聖、陳婉真、趙振貳、楊金海、黃華、李鴻禧等。

    目前活躍在台灣政壇上的各方面代表人物:陳水扁、謝長廷、遊錫堃、吳乃仁、邱義仁、李應元、蔡同榮、黃昭堂、張俊宏、馬永成、羅文嘉、郭正亮、李登輝、黃主文,彭明敏、辜寬敏、黃文雄、高俊明、羅榮光,鄭邦鎮、何文杞、吳樹民、林山田、鄭欽仁、李永熾、鄭欽仁、李喬。

    在海外“台獨”史上曾經起過重要作用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外,還有林臺元、王育德、陳以德、張燦(洪+金)、陳隆志、鄭自才、許世楷、黃彰輝、林宗義、郭雨新、肖欣義、王桂榮、陳唐山、史明、樊豐忠、郭榮桔、李憲榮、蔡武雄、廖述宗、林佳龍、林朝億等。

    現在還在活動的代表人物:陳文彥、蔡仁泰、蔡武雄、樊豐忠、陳隆光等。

    八、“台獨”勢力的派別與路線之爭

    “台獨”勢力的路線和派別之爭分也分兩個大的時期,海外為重心時的真正大的路線差異,發生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成立之後,即上面提到的那樣,分為“暴力台獨派”、“民主自決派”和“社會主義台獨派”。因為“獨立台灣會”只具象徵性意義,所以實際上只有兩派。島內為重心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黨外”勢力中的分歧。第二階段以民進黨兩派鬥爭為代表,先是從“新潮流係”與“康寧祥係”勢均力敵,到“美麗島係”與“新潮流係”平分天下;後是“台獨聯盟”與“第三勢力”分別形成獨立的派系力量,使民進黨派系活動進入多元化發展。這兩個階段兩派鬥爭的焦點,都和對國民黨政權性質的看法、對群眾運動和議會道路的態度有關。第三階段是民進黨與“社運界”、“建國黨”之間的矛盾鬥爭。主要表現為對形勢的分析與判斷、對“台獨”的理解、對議會道路的看法及有關兩岸關係問題。現在“台獨”勢力中,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務實派和基本教義派之間的矛盾,基本上是這一段鬥爭的延續;民進黨內的分歧,似乎還沒有發展到路線之爭的程度。

    九、“台獨”的“建國”謬論

    所謂“台獨理論”,基本上是“台獨”骨幹核心分子從美國那裏學來的分裂國家民族的謬論。多少年來經過裁汰篩選,目前仍在宣揚且有較大影響的有:“台灣地位未定論”、形形色色的“台灣民族論”、“住民自決論”、“有效管轄論”、“人權高於主權論”、“中共主權觀過時論”、“台灣文化建國論”等。這是“台獨”分子用來為自己壯膽的破爛武器,是蒙蔽台灣民眾的迷魂藥,是混淆國際視聽的煙幕彈,必須予以揭露和批判。

    十、“台獨”是一條死路

    中國必將統一。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承認這一事實,他們強烈主張兩岸統一,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分裂,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也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制”方針反應了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必被大多數台灣同胞所接受;祖國大陸已經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路子,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世界看好中國,實現“一國兩制”的物質基礎在不斷增強;國際局勢的發展有利於中國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不利於“台獨”勢力;有利於兩岸統一的兩岸經貿合作、人員交流已成不可逆轉之勢;傳統中國文化是維繫炎黃子孫團結和兩岸走向統一的堅韌紐帶。

    “台獨”必將覆滅。它違背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危害台灣,危害國家,危害亞太安全,是中華民族和亞太人民的大敵。

    (本文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網2002年2月28日


“台獨”: 自絕於中華文化血脈
——縱論“台獨”的危害之三
“漸進式台獨”是如何推動的?  
中華文化之根不可動搖——駁“文化台獨”
學者指經濟因素會成為遏制“台獨”的重要因素
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撰文評“台獨”最新動向
“台獨”派系欲修法以借“本土化”推動“台獨”
“漸進式台獨”:蠶食與鼠竊
呂秀蓮——“台獨女狂人” 
國臺辦:有能力制止“台獨”
臺辦主任陳雲林:中國有能力有決心制止“台獨”
民進黨前主席姚嘉文在日鼓吹“台獨”
菲報評陳水扁“台獨”圖謀
台灣“和統會”會長梁肅戎記事:揭批“台獨”謀求統一
臺“僑委會”官員聲稱陳水扁不會宣佈“台獨”
羅豪才:反對“台獨”促進統一
警惕“漸進式台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