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用體系藍圖初現  

    ----走市場化之路 政府企業有分工 具體細節不關注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完成後,將對中國經濟的促進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至少每年因為信用體系缺失造成的約5900億元的損失將大為減少。

    8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司張新澤司長向記者透露,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國家經貿委、公安部、國家工商局等十多個部委參加的“全國企業與個人信用專題小組”,近期已經完成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報告《企業與個人信用體系》,該報告正在徵求各方的意見,由央行領導審核,並將交給國務院審批。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每年由於國家信用體系缺失給國家造成了5900多億元的損失,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産生規範性作用。

    據悉,上述方案在由國務院通過後將試行一段時間,再以法規的形式頒布。該報告表明,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涉及一個法規、一個系統,及一個信用體系建設方案和標準。同時,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將採取市場化的道路,但不會涉及具體的信用評級標準,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方案只是統攝整體宏觀的內容,並不關注具體的細節內容。 

    張新澤司長向記者表示,各國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不一定照搬“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美國模式,以及以央行主導、政府運作的歐洲模式,事實上各國還存在相互學習的情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會走市場化的道路,政府不會壟斷信用評級內容。

    另外,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上,政府只會提供原始的信用數據,至於如何進行信用評定,則完全是信用評級機構專家的事。由於各信用評級機構使用的指標、方法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信用評級機構得出的信用報告將有所出入。

    當記者問到各個商業銀行也有自己的信用評級標準,央行未來是否會將其統一時,張新澤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説各仲介信用評級機構的信用評估報告只會有參考價值,商業銀行自己的評級報告才具有根本性作用。他認為,各商業銀行的內部信用評級是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建立的,商業銀行的貸款需要外部評級機構,但仍然缺不了自身的評級內容。而未來最大的信用評級市場仍然在商業銀行。

    至於社會各界關注的類似美國社會安全號碼的個人信用賬號是否會建立,張新澤表示,央行的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報告對信用評級只是粗略性的,並沒有詳盡過細的內容,比如對銀行、海關、稅務、公安等國家機關的聯網則沒有具體規定。

    目前不同的部委機關正在做與國家信用體系相關的工作,比如公安部正在出臺新的身份證制度,未來居民個人護照號碼將有可能與身份證號碼、駕駛證號碼合一;國家稅務部門正在醞釀銀行與稅務部門聯網的“銀稅工程”等。據了解,目前由央行牽頭的國家信用體系建設並不包括這些內容。張新澤表示,目前各部委出於辦公自動化、提高效率的考慮,建立了一些數據庫,産生了一些資訊,這些只是政務方面的信用系統。央行目前主持的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報告與此無關。

    有關專家認為,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各大部委的協調合作,各企業、個人的參與也不可或缺。央行出具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方案,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要真正達到像西方發達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相當完備的地步,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完成後,將對中國經濟的促進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至少每年因為信用體系缺失造成的鉅額損失將大為減少。(明軍 張敏霞)

    《國際金融報》 2002年08月22日


高起點建設中國信用體系
浙江全力打造社會信用體系
中國出現“信用農民”
中國入世後人才信用體系建設問題
保監會主席馬永偉:積極推動保險信用體系建設
北京15個政府管理部門連動打造信用體系
中國開始籌建個人信用體系
高尚全: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
林毅夫委員: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議
上海:3到5年形成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吳敬璉:信用擔保與國民信用體系建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