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張氏中國獵龍”  

    日前,中、美、加三國學者在我國的“恐龍之鄉”遼西發現了中國獵龍化石,雖然發現的這具化石身長不足1米,在恐龍家族中絕對算是個“小塊頭”,但因為它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一樣可以向兩側伸展的翅膀,身上具有從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特徵,從而使它成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的又一重大證據。

    而繼北票龍、始祖鳥的發現後,世界的目光也再次投注到了中國遼西。在2月14日出版

    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博士發表的相關論文,向世人披露了“中國獵龍”的神秘相貌。中國科學家也由此突破了“鳥類起源”研究的最前沿。

    “中國獵龍”本姓張

    今天上午,本報記者就獵龍化石的發現及科學價值採訪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博士。據徐星介紹,此次發現的獵龍化石全稱應該是“張氏中國獵龍”,之所以這樣命名,主要是為了紀念牽頭進行“熱河生物群綜合研究”的中科院院士張彌曼女士。這個項目從1997年開始啟動,十幾位中國科學家每年都要在遼西、冀北地區進行為期2至4個月的野外發掘。近年來僅恐龍化石就發現了十幾種,包括鸚鵡嘴龍、小盜龍、熱河龍、尾羽龍等等。這些恐龍都生存在1.1億年前到1.3億年前之間。

    而“張氏中國獵龍”化石的發現也很偶然。在去年的六七月間,包括徐星在內的十幾位中外科學家在遼寧省北票市一個名為上園的小鎮上發掘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恐龍骨骼化石。其中的兩具“張氏中國獵龍”令科學家們尤為驚喜,一塊保留了相對完整的頭骨構造和不太完整的頭後骨構造,另一塊則恰好保留了完整的頭後骨構造。

    “張氏中國獵龍”塊頭小

    仔細觀察這具獵龍化石的復原圖,人們不難發現它與往常出現在各種科幻片中的恐龍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它不足1米的短身體和“超長”的後肢就顯得很不成比例,它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類一樣的翅膀,垂下來只及身高的三分之一。徐星解釋説,這表明中國獵龍運動的方式已經與已發現的大多數其他種類恐龍很不相同,它運動的支點已經從臀部向股骨和脛骨之間轉移。

    同時,中國獵龍嘴部的構造也很像鳥喙,嘴里長著細小的牙齒。而被羽毛覆蓋的腦袋更酷似鳥類,這只中國獵龍腦袋大小近10釐米,在素以“愚蠢”聞名的恐龍家族中已算是具有“聰明腦袋”了。它的顱腔和髖骨的比例也更接近鳥類。此外,中國獵龍的腦顱結構和始祖鳥相似,都具有複雜的圍耳竇系統。

    在中國獵龍腳趾的構造上,也能看出恐龍向鳥類進化的痕跡——它每只腳上有三趾,趾上都長著長而鋒利的鳥類形狀的彎趾甲,表明它非常兇猛。

    雖然在化石上沒有發現羽毛的證據,但徐星等恐龍專家根據系統發育得出中國獵龍也長著羽毛的結論。在製作復原圖時,他們有些保守地為中國獵龍披上了一層絨毛。而事實上,中國獵龍的前肢和尾巴上可能已經長有類似尾羽龍那樣的現代鳥類羽毛。國際學術界一般認為,鳥類是由獸角類恐龍中的一支——手盜類恐龍演化而來的,而手盜龍又包括馳龍、竊蛋龍、鐮刀龍和傷齒龍等類型。前三個類群的“恐龍代表”都已經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只有傷齒類恐龍的類型研究收穫甚少。“張氏中國獵龍”的發現,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獵龍”故鄉在遼西在“張氏中國獵龍”的故鄉遼西,存在著世界上最豐富的古鳥類化石群,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有喙鳥類孔子鳥和現代鳥類最早的祖先遼寧鳥等。同樣,地球上最早的花也曾在那裏盛開,從而被世界廣為關注。因為無論是在古鳥類化石的種類、數量上,還是在保存的精美性方面,中國遼西都是當之無愧的“白堊紀生物樂園”。

    為什麼遼西會擁有如此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徐星認為,遼西特殊的地質條件以及河流湖泊的良好發育情況都是這裡保留有諸多古生物化石的良好成因。在遙遠的1億多年前,遼西曾發生過很頻繁的火山活動,雖然許多古生物在火山爆發中大量死亡,但因為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地質條件恰恰是保存這些古生物屍體並使這些屍體隨歲月流逝而形成化石的最好條件。

    《北京晚報》2002年4月10日


徐星:化解恐龍與鳥類親緣爭議
我國成為世界恐龍研究中心
恐龍滅亡新説:650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地層
650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地層 恐龍滅亡有新説
“中華恐龍”吸引源源人潮(圖文)
大陸恐龍化石將在臺展示
中美專家欲揭恐龍滅絕之謎
河源發現世界罕見晶體恐龍蛋化石
一億多年前誰最兇猛 解密侏羅紀公園新恐龍
中國發現的有羽毛的恐龍化石引起爭議
中國科學家:鳥類羽毛源於恐龍
中國科學家找到恐龍變鳥的最新證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