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化解恐龍與鳥類親緣爭議  

    本版3月22日刊發的題為《我青年學者發現恐龍進化缺失環節》的消息中説:“今天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我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徐星博士關於在我國遼西新發現角龍類恐龍的論文。這是這份國際頂級自然科學雜誌在一個月時間內連續刊登的第二篇反映我國恐龍考古研究,也代表相關領域國際最前沿水準研究成果的文章。”近日本報記者對徐星博士進行了專訪。———編者

      令人想像不到,蜚聲國際恐龍學界的徐星,看上去還是一副娃娃相。著名的科學頻道Discovery報道徐星時,稱他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古生物學家之一”。他今年剛剛33歲,不過,年輕的他已擁有豐碩的學術成果。

      最近5年,僅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他就發表9篇論文。而他的論文經常被國際核心學術刊物引用,僅1999年度論文的SCI引用就達37次。以目前國內科技界認可的這兩項“國際標準”,徐星遠遠超過了他的一些學界前輩們。

      墻外開花墻內也香。不僅國際古生物學界廣泛關注,國內也充分認可徐星的突出貢獻。他的兩項恐龍研究成果,在1999年和2000年連續入選“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國內研究恐龍的學者也不少,但取得這些矚目成就的,為什麼偏偏是年輕的徐星呢?“可能是我的運氣比較好吧。”徐星微微一笑,輕鬆地“化解”了記者這個略顯尖銳的問題。

      然而,化解爭議長達百年的恐龍與鳥類親緣的恩怨,探索、發現和論證的過程卻是異常艱難。徐星的辦公室裏,除了書籍,幾乎就是恐龍化石或者模型了。我們在週末拜訪徐星,有同事説,只要在北京他大都在辦公室。

      盛産恐龍化石的遼西地區,是徐星去的最多的地方。這裡做野外考察,條件還算好的。現在中美聯合恐龍考察小組要到新疆去,野考點在大漠深處。喝的水需要到幾百公里外的地方去拉,十天半月看不到一個當地人。

      現在對恐龍化石如癡如醉的徐星,大學時代竟然對恐龍“毫無興趣”。1992年,從北京大學地質學系畢業後,徐星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讀研究生。在這裡,他有機會接觸了學界前輩們收集的很珍貴的恐龍化石,開始對恐龍研究産生興趣。徐星再三稱,這是自己的“運氣”,有幸到古脊椎所這樣國內一流的研究所學習工作,有幸直接觸摸其他人不易接觸到的恐龍化石,有幸師從對恐龍研究頗深的多位專家。

      作為年輕一代,徐星更注重國際學術交流。他稱這是“開放式研究”。其實古脊椎所的前輩在恐龍研究方面成果頗豐,只是國際上了解不多。徐星則按照國際學術規則,寫了一些有國際影響的論文。而且,只要有機會,他就和國際同行進行合作研究。比如最近在《自然》上發表的3篇論文,都是與他人合作的。徐星認為,這種合作使論文水準得到很大提高,自己也提升了科研能力。

      徐星和國內其他恐龍學者共同為“鳥類恐龍起源學説”找到了關鍵性的證據,使這一學説得到國際公認。但是,如果能進一步找到比始祖鳥更早的帶毛恐龍化石,就可以為科學史上的恐龍與鳥類親緣爭議畫上一個句號。

      徐星和他的國際同行們正在為此而努力。也許,正在進行的新疆考察能最終實現這個願望。(張東操 鄧曉笳)

    中國青年報 2002-3-25

    


改寫恐龍進化史最後一章
恐龍滅亡新説:650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地層
探究一億年前化石證據
台北掀起恐龍熱 黃牛黨炒賣“恐龍展”門票
《自然》雜誌:化石告訴你鳥祖是恐龍
中華恐龍過海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