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百姓怎樣看中國

    多數美國人不認為中國是敵人,對協防台灣不感興趣

    撞機事件的陰影漸漸散去,中美關係開始轉晴。近一段時間,美國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開始降溫。雖然少數人借機大炒“中國威脅論”,著實鬧騰了一番,但美國老百姓似乎並不買賬。最近,美國一些機構掃了幾次民意測驗,結果表明,大多數美國公眾並不認為中國會成為美國的主要敵人。

    百姓對中國的看法並沒有改變

    不久前,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等機構公佈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只有大約l/5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對手”。美國人對總統布希協防台灣的承諾不感興趣,只有26%的人認可這一承諾,而反對者則高達64%,雖然有40%的美國公眾承認中美關係有所惡化,但認為中國成為強國會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人數卻有所減少。59%的美國公眾相信,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比不斷在一些問題上向中國施壓更為重要。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專家哈爾佩林説,最令人驚奇的是,這項調查是在中美關係處於特殊時期的背景下進行的。美國的保守派雖然企圖使人們相信,中國將是美國未來的主要敵人,但美國公眾對中國的看法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不久前展開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表朋,撞機事件發生之初與最近的調查有相當大的不同。在4月初的調查中,有7%的美國公眾認為,“來自中國的威脅”是美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一個月之後,這個比例迅速下降到2%。華裔學者劉亞偉博士對記説,美國老百姓其實並不十分了解中國政府的立場。在撞機事件中,他們最關心的就是中方能否儘快釋放美方機組人員。當時,《華盛頓郵報》的民意測驗表明。83%的美國人認為,機組人員滯留在中國是最值得關注的事情。劉亞偉博士説:“美國人就是這種理念,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人是最重要的。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為營救一名被

    日寇俘虜的美軍飛行員,損失了近一個營的官兵。我每次在課堂上給美國大學生講這個故事,都能看見許多學生熱淚盈眶。”

    一些企業為北京申奧作宣傳

    撞機事件發生之初,記者每每乘坐計程車,司機總會問。“你是不是中國人?”接著會激動地發表他的觀點。美國機組人員回國之後,人們似乎不再關心那架飛機的命運了。兩天前,記者的房東偶然間起這件事,聽説飛機快要回來了,她高興地説:“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消息,看來撞機事件已經完全解決了。”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一所大學任教的王瑞博士説,一些美國學生對他説,撞機事件發生之初,他們非常擔心,怕布希會把兩國帶入戰爭狀態。而現在,他們是抱著一種和解的態度來看待兩國關係的。王瑞博士還告訴記者,一些美國企業最近開始在電視臺做廣告,支援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

    美國老百姓態度的變化還表明,美國公眾其實工不是特別看重國際問題。在美國公眾看來,未來25年內,在美國將面臨的十大問題中,環境、醫療和社會保障、能源問題是首先值得關注的,而外交和國際問題應當排在最後。另一項調查表明,即便是在去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事成為熱點問題之時,也只有8%的美國人密切關注此事,根本不關注和不大關注的人高達58%。美國貝爾茲公司的總裁段竟鳴博士説:“撞機事件對我們公司也中國的業務往來沒有什麼影響。普通美國人大都通情達理,不像一些反華政客那樣總想搬弄是非。加之現在美國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人們哪還有工夫關注遙遠的中國。美國人的特點是,與切身利益沒有太大關係的事情很快就會被他們忘掉。所以,布希在撞機事件發生之初説了什麼,他們恐怖早就忘了。這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中美之間沒有根本性的利害衝突,尤其是在貿易關係上,中美是互補的,許多中國生産的産品美國不生産。”

    美國人還缺乏對中國的了解

    在中美關係中,相互理解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撞機事件顯示出,不少美國人對中國缺乏了解,特別是缺少直接的了解,而那些持強硬反華立場的人更顯示出對中國的無知。萬尼斯基是一名大學生,對中國問題頗感興趣。他説,美中之間曾經試圖建立一種戰略夥伴關係,他理解這種關係的意義應該是:中國能夠幫助美國來共同維護亞洲的和平。他説:“作為一名研究中國問題的學生,我知道中國人並不想成為可以挑戰美國的超級大國。”美國國會眾議員鮑爾在一篇文章中也提醒人們要了解中國的歷史。他説,中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採取過超越邊界的軍事冒險行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也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與主權不受侵犯。這是美國未曾做到的。

    有著70多年曆史的美國中國研究所(華美協進社)去年與紐約教育機構合作,組織講授歷史的教師去中國訪問。該所最近發表的年報説,中國之行使許多教師對中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位教師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原以為我知道得很多,但令我震驚的是,到了中國我才知道,我其實知之甚少。我從未有過這樣的體驗,今後我會努力進行更多的了解。”

    美國《時代》週刊前駐北京記者伯恩斯坦也有這樣的體會。伯恩斯坦曾經寫過《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一書,被中國媒體批判為製造“電國軍事威脅論”。撞機事件發生後,他在一次演講中講述了他不久前去中國的經歷。

    為了沿著當年唐玄奘走過的路做一次旅行,伯恩斯坦第二次去了新疆。他説,19年前他第一次去新疆時,外國人只被允許去烏魯木齊和吐魯番兩地,而現在,他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沒有人阻攔他,中國人也沒有因為他寫了那本書而不讓他入境。在新疆,他可以與任何人自由地交談。有一次,他在路途中突然走進一戶維吾爾人家中。好客的主人堅持要請他吃午飯。主人並沒有作任何特殊的準備,端上來的是他們平時的午餐——烤羊肉。伯恩斯坦説:“我看到新疆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中國的經濟改革顯然已經使那些即使是偏遠地方的居民也得到了好處。”演講結束後,伯恩斯坦對記者表示,他擔心的是,美國某些高層人士並不真正了解中國。

    親眼看一看中國,就不會上反華分子的當

    在中美關係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股暗流。值得警惕是,那些反華幫(被稱為“藍隊”)的積極分子仍在尋找機會,鼓吹“中國威脅論”。耶魯大學兼職研究員徐德清博士不久前曾回國參加了北京高新技術産業周活動。他説,對反華幫蠱惑人心的言論,最有效的反駁就是不聽推動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在“中國威脅論”的製造者看來,似乎中國人都在忙著備戰,準備與美國大打一場。可只要到中國去親眼看一看,誰也不會再相信他們的話了。徐德清博士説:“參加北京高新技未産業周的不少美國企業界人士對此也有同感。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是發展經濟的熱潮。企業的發展、市場的擴大、西部大開發……這些才是熱門話題。中國人哪有閒工夫作與美國打仗的準備?!

    美國著名報人、《紐約時報》前副主編萊斯頓曾經説過,“在美國,往往先有大眾輿論,後有外交政策。”按照這一理論,布希政府今後的對華政策走向與美國大眾會診對中國的看法應該會有密切的聯繫。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專家哈爾佩林説,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如果布希採納他那些顧問的建議,將中國描繪成美國的主要敵人,公眾很可能會難以接受。儘管目前大多數美國公眾對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表示了支援,但如果布希今後更多地選擇對抗 ,他能否再得到支援將是一個未知數。

    

     《環球時報》2001年6月25日



相關新聞


美國務卿要來中國



王緝思:中美關係面臨嚴峻考驗



美高官稱中美關係“穩固”“更積極”



美資深分析家:中美關係已接近最低點,將很快開始好轉



美國防部報告稱,美決定視中國為未來敵人



美部分核力量轉向中國



專家指出:美對臺軍售將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美國決定不向臺出售宙斯盾驅逐艦



中方出示美機肇事大量證據



民意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人不願中美關係惡化



跟貼美國“致歉信”



一個美國公民給中國人民的公開信



中國是對的!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