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國土荒漠化現狀透視

    20世紀80年代,“風沙緊逼北京城”的警告引起了上至黨中央,下到普通百姓對首都生態環境的關注。從那時起,以護衛京津為主要目的的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開始啟動。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京津周圍的森林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正當人們為綠化成就歡欣鼓舞時,久已不見的強沙塵暴天氣近兩年來捲土重來。

    最新的衛星遙感圖片顯示,在我國的北方,西起塔裏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條東西長約450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的黃色帶正呈擴展趨勢。

    黃沙每天吞掉1.5億元

    什麼是荒漠化?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拓解釋説,荒漠化是指由於氣候變異和人為活動等因素,乾旱、半乾旱或亞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根據地表形態特徵和物質構成,荒漠化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鹽漬化、凍融及石漠化。

    我國荒漠化面積大、分佈廣、類型多,目前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超過262.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西北、華北、東北13個省區市。

    荒漠化及其引發的土地沙化被稱為“地球潰瘍症”,危害表現在許多方面,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環境問題。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相當於1996年西北五省區財政收入總和的3倍,平均每天損失近1.5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共有1000萬公頃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糧食損失每年高達30多億公斤。在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區,許多農田因風沙毀種,糧食産量長期低而不穩,群眾形象地稱為“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籮,蒸一鍋”。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30年間流沙壓埋房屋2200多間,近700戶村民被迫遷移他鄉。

    綠化趕不上沙化

    資料顯示,20世紀50年代,我國土地荒漠化面積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80年代每年擴展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與此相應,強沙塵暴天氣的發生次數也由50年代的5次發展到90年代的23次。

    樹種得不少,為什麼沙塵暴越來越多?中國林科院教授慈龍駿分析説,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連年大旱,土地自然風蝕速度加快;二是由於人口和經濟的雙重壓力,對水土資源的過度利用活動加劇,破壞的速度超過治理的速度,這是造成荒漠化擴展的主要原因。

    過度放牧,草場退化。據調查,目前我國大部分草場放牧量超過承載能力,有的地方超載率高達300%。由於過度放牧,內蒙古大草原牧草的平均高度由20世紀70年代的70釐米下降到現在的25釐米。

    濫開濫墾,耕地撂荒。據全國農業區劃辦公室調查,1986年至1996年,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四省區共開墾土地2912萬畝,目前已撂荒1433萬畝。

    濫採濫伐,土地沙化。受經濟利益驅動,生態脆弱地區亂砍濫伐林木、過度樵採以及無序開礦問題十分突出,致使大量寶貴的植被遭到破壞,土地失去保護屏障。

    還有濫用水資源。河流上游無節制用水,造成下游缺水,植被大面積死亡,新疆塔裏木河下游胡楊林枯死就是典型的例證。

    讓大地不再荒涼

    要遏制荒漠化擴展的趨勢,進而實現人進沙退,當務之急是制定、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手段明確營造、保護森林植被的責任義務,制止破壞森林植被和不合理的生産建設行為。對重點風沙源區,要儘快建立生態環境建設審計制度,將生態建設指標與經濟指標一併考核,直接與地方領導的“烏紗帽”掛鉤。據介紹,全國人大正加緊制定防沙治沙專項法規。

    新時期荒漠化防治要有新思路。要在不斷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調動社會力量投資防沙治沙,形成國家投入、政府配套、群眾投工投勞、多种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投入機制。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先行一步。日前,記者到“三北”地區採訪,當地幹部群眾呼籲,國家要在生態效益補償、荒山荒地承包、私有林允許合理間伐等方面儘快出臺相關政策。

    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國家林業局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們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在組織實施上,要統籌安排,“一張藍圖”,協調治理,妥善處理林農、林牧、林水的關係;二是在荒漠化研究上,要突破學科、技術層面的限制,集合經濟學、人口學、地質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多學科優勢,綜合研究,聯合攻關。

    目前,以防沙治沙、荒漠化防治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已被列為“十五”計劃的重要內容。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國家投入鉅資,相繼試點啟動了退耕還林還草、環北京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和“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四期規劃也正在加緊編制。這一切都表明,新時期荒漠化防治將在更大規模、更高層次上展開。

    

    《人民日報》 2001年06月17日



相關新聞


城市綠化:以樹為主 還是以草為主



世界環境日:傳媒該做點什麼



公眾環境知情權:三年三大步



未來幾年沙塵暴將更猛烈



生態環境惡化 怪病頻頻爆發



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沙塵暴謎底有望破解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