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未來幾年沙塵暴將更猛烈

    “未來幾年,沙塵暴發生次數將呈增加之勢。”這是“探索沙塵暴”首次科考活動近日公佈的科考結論。這次科考活動是由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織的。

    3月中旬,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的20多名科學家兵分東西兩路,深入至荒漠、戈壁、綠洲,實地觀測沙塵暴過程,考察主要沙塵源區,行程7000多公里,取得了大量有關沙塵暴防治的第一手資料。

    科學家分析認為,中國北方有四個主要沙塵暴源區: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區、內蒙古中部農牧交錯帶及草原區、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區、蒙陜寧長城沿線旱作農業區。

    考察報告分析説,塔克拉瑪幹周邊地區和賀蘭山以西,沙漠化因素和表現形式主要是中上游水資源調配不當,下游農耕地因缺水撂荒或在沙漠與綠洲過渡帶盲目開墾引起,表現為草場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死亡,導致風蝕量增大;東部沙漠化則集中在農牧交錯帶,由濫墾、草場嚴重超載放及樵採引起,表現為農耕地土壤沙化、礫質化、灌叢沙漠化、沙地活化等。

    多年科研成果表明,近50年來,由於大氣環流等氣候方面變化的影響,我國沙塵暴頻數總體呈波動下降之勢,其中60至70年代略顯上升,80至90年代中期明顯下降,但90年代後期開始回升,內蒙古西部回升更早。2000年急劇增加,為50年之最。此次科考,科學家綜合考慮到近期生態環境和氣象狀況的變化,及近年沙塵暴的活躍勢頭,斷定在未來幾年,沙塵暴將來得更為猛烈。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科考報告還提出:北京沙塵天氣大部分為就地起塵,依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出現的沙塵天氣多為揚沙和浮塵,分別佔沙塵天氣日數的74%和21%。就地沙塵源是永定、潮白、禦棲河等古沖積平原的沙土沉積,以及建築棄土;外來沙塵主要以浮塵和弱沙塵暴形式進入市區,主要來自內蒙古中部農牧交錯區和草原牧區。這一結論與近年盛行的“北京沙塵源自內蒙古西部額濟納”的説法有所不同。 

    科學家提醒社會公眾,由於人類控制天氣的能力仍很有限,因此,目前減緩沙塵暴災害頻度及強度的關鍵是搞好地面生態保護和建設,特別是要搞好地表植被保護。

    《中國青年報》2001年4月16日



相關新聞


爆發早、範圍廣、頻率高
——今年我國沙塵天氣呈現三大特點



長江源頭遭遇沙塵暴



我看見沙塵暴的臉



專家預測今年沙塵暴頻率快、間隔短、強度大



新世紀第一天北京遭遇沙塵暴襲擊



沙塵暴謎底有望破解



北京加快構築三道綠色生態屏障



我國每年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萬平方公里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