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貿易爭端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胡江雲

    日本政府決定,從2001年4月23日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內,對來自中國的大蔥、鮮香菇和燈心草等農産品實施一般緊急進口限制措施,揭開了中日之間貿易爭端的序幕。6月22日,中國政府實施反擊措施,決定對原産于日本的汽車、手持和車載無線電話、空氣調節器三種産品加徵100%的特別關稅。

    根據日方資料,2000年日本自中國進口的三種農産品貿易額只有240億日元,對中國出口的三種工業製成品貿易額為672億日元。二者差距很大,日本仍堅持實施進口限制措施。中日之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貿易爭端呢?

    一、貿易爭端主要起源於中日關係的發展和國力的比較

    這次中國日本之間貿易爭端出現緊張局勢,有其深刻原因。

    第一,日本農産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試圖採用設限措施保護之。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不景氣,政府更疊頻繁,平均每年換一次,尤其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體現更明顯。日本的農業和工業之間長期發展不平衡,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日本的農業沒有得到發展,部分領域受到保護。日元升值和國內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日本農産品價格和海外價格之間有差距,經濟的長期低迷致使農業和農民利益遭受衝擊,相關的農産品國際競爭力大大下降。因此,日本引發貿易爭端,採用設限手段保護農産品。

    第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逐步變化,日本自民黨藉口保護農民利益爭取選票。隨著日本政府的頻繁更替,日本對華的關係不斷變化。近幾年,中日關係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歷史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嚴重影響中日雙邊關係的正常發展。日本新政府為取得政治上的選票,藉口保護日本農民利益,對自中國進口的三種農産品實行緊急進口限制措施。

    第三,日本自持其對中國的重要性和中國對其依賴性,引發貿易爭端。多年來,日本和中國彼此是重要的貿易夥伴。根據中國的統計資料,自1993年以來,日本連續8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1990——2000年期間,中日雙邊貿易佔中國貿易總額的比重高,中日雙邊貿易的增長速度、中國對日本出口的增長速度以及中國自日本進口增長均高於全國的增長速度。

    同時,中國也是日本重要的貿易夥伴。根據日方的資料,日中雙邊貿易的增長速度高於日本全國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日中雙邊貿易在日本全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基本呈現上升的趨勢。2000年日中雙邊貿易增長幅度更大,中國繼續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夥伴國,日中貿易額、對中國出口額、自中國進口額分別達到857.8億美元、304.4億美元、553.4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9.5%、30.4%、29.1%,三項均創日本歷史記錄。

    除此之外,中國利用外資中,日本也是重要的投資國,中國和日本彼此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進行官方、民間多層次的合作。

    第四,中國的國力逐步加強,日本不願意中國的強大和崛起。與日本的經濟不景氣相反,中國實行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和利用外資水準的不斷提高,以及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大增強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調整了産業結構,提高了部分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進入日本有傳統優勢的歐美市場。因此,日本政府不願意看到中國的興起和快速發展。

    可以看出,這次爆發的中日貿易爭端最終體現了兩國關係的發展和國力的比較。

    二、貿易爭端影響深遠

    日本對中國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的三種産品貿易額僅1.5億美元,中國對日本加徵特別關稅的三種産品在日本對華出口額僅佔2.1%。其中,日本出口汽車537億日元,佔日本汽車出口的比例不到0.9%;手持和車載電話111億日元,佔該項目出口的8.9%;空調器24億日元,佔該項目出口的3.3%。從雙方的貿易額和所佔的比例來看,對兩國的雙邊貿易總體上影響不大。

    (一)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農産品生産者和日本工業品製造者遭受損失

    儘管雙邊貿易的總體影響不大,但是微觀的經營主體遭受損失。中國福建是生産和對日本出口香菇的重要基地,山東安丘是生産和對日本出口大蔥的重要基地。日本對中國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首先受到衝擊的是這些農産品生産者和經營者,出口公司虧損,生産者只得改種其他産品。同樣,日本受衝擊最大的是汽車業,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公司宣佈,自7月起停止對中國出口汽車,尼桑和鈴木汽車公司也停止面向中國出口汽車的生産。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公佈,2001年上半年日本汽車産量為494.9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4.3%,是近兩年來半年産量首次出現減少。

    (二)日本對華農産品設限,是對華其他産品實施該措施的伏筆

    日本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試圖保護國內缺乏競爭力的相關産業,這次對中國三種農産品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只是一個開端。早在1995年初,日本根據WTO中的《農業協議》第5條特殊保障條款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蒜和生薑提出限制進口措施,最終以中國實施出口配額管理和日方實施進口商申報管理而結束。2001年4月,日本對中國三種農産品實施設限,如果中國反應不及時或反擊無力,就是説日本緊急進口限制措施得逞,日本將對中國實施一系列産品的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目前,日本已經將自中國進口的毛巾、領帶、襪子、木筷、鰻魚、自行車等列入其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的黑名單。這種影響是深遠的,可能導致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

    (三)日本對華貿易爭端,對中國入世有潛在的影響

    這次日本對華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其重要依據是WTO的《保障措施協議》。儘管中國向日本進口的大蔥、香菇、燈心草三種農産品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分別從1996年的0.4%、24.5%、29.7%增加到2000年的8.2%、38.5%、59.4%,但是並沒有對日本生産同類或直接競爭的國內産業造成WTO的《保障措施協議》中所定義的“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而且日本認為中國不是世貿成員,並未向世貿組織提出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的申請。這足以説明,日本引起的貿易爭端是無理的,而且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但是,該爭端有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如果中國不採取相應的手段解決貿易爭端,日本將對中國採取一系列的措施,而其他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或其他世貿成員可能援引WTO規則,對中國採取類似的措施。例如,最近印度宣佈,對中國300種進口産品實施監控。另一方面,儘管目前中國不是世貿成員,中國可以採用非世貿規則的措施處理貿易爭端,但是,中國反擊貿易爭端的手段過於強烈或不符合世貿規則、國際慣例,容易遭至以日本為代表的世貿成員對中國的無理指責,對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負面作用。

    (四)中國加徵特別關稅,進口市場歐美可能取代日本,日本企業可能強化對華投資

    中國加徵特別關稅,促使從日本進口的汽車、手持和車載無線電話、空氣調節器産品的價格昂貴,缺乏競爭力,足以影響日本對華出口,南韓、歐美等增加對中國出口,在汽車、電信産品的進口市場中有可能取代日本。

    貿易爭端促使日本企業增加對華投資,這樣繞過高關稅壁壘,同樣可進入中國市場。因為,世界各國都認為,中國具有潛在的巨大市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五)貿易爭端的升級對雙方不利,日方損失更為慘重

    升級的貿易爭端不僅影響現有的農産品和三種工業産品貿易,而且影響其他相關産品貿易和其他領域的合作,甚至可能加劇雙方關係的惡化。

    目前的貿易爭端並不能保護日本國內的農業和農民利益,因為其他國家也可以向日本出口三種農産品,同樣可以造成衝擊。升級的貿易爭端可能使日本扭轉經濟低迷無望,經濟難以走出困境,不利於國際流動資本進入日本市場。可以看出,日本的損失更為嚴重。我們認為,日本不願意冒此風險。

    三、積極、認真對待貿易爭端

    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即將跨入新的階段。由貿易保護主義引起的貿易爭端是時代的不和諧聲音,不可能成為主流。目前發生的中日貿易爭端,對我們有如下啟示:

    第一,進一步加快改革和開放的步伐,保護意味著缺乏競爭力。多年來,我國存在二元結構,工業和農業發展不平衡。實踐證明,受保護的産業缺乏競爭力,保護越多、越強,其國際競爭力越弱。近幾年,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勞動力成本和其他要素的成本逐步上升,尤其是土地成本。如果不加快改革和開放的步伐,未來我國生産農産品的成本也將很高,受過多保護的農産品和其他工業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大下降,農業和其他相關産業變為落後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重蹈日本的復轍。因此,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加快改革和開放,調整産業結構。

    第二,在貿易領域應針鋒相對,提高日本採取貿易保護手段的成本。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帶來了多邊溢出效應,但是貿易爭端可以給雙方帶來損失。中國在貿易領域應針鋒相對,既不能忽視又不能小題大做,盡可能減少損失。一方面,要打擊日本和其他國家準備對中國其他産品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的蠢蠢欲動行為。另一方面,採取符合國際慣例的對等報復措施處理貿易爭端,提高其貿易保護手段的成本,尤其是有效遏制其貿易保護主義勢頭。

    第三,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根據磋商原則解決貿易爭端。目前,中國雖然不是世貿組織成員,但是,中國已經與美國、歐盟等達成加入世貿組織協議,即將完成多邊談判,成為世貿組織的準成員。儘管我們可以採取其他措施和手段處理貿易爭端,但是如果我們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進行磋商和妥善處理,有助於提高中國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第四,掌握世貿組織規則,建立預警機制。利用先進的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政府有關部門要跟蹤一些産品的進出口貿易,尤其是進口與出口激增、進口與出口價格急速變化等産品;貿易主管部門、國內相關産業主管部門之間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及時相互通報産品國內生産、銷售與進出口貿易情況;相關企業的行業組織如進出口商會、行業協會及時通報、提供有關情況。政府部門做好對企業的服務,政府和企業都要掌握世貿組織規則,共用各種資源,更好地建立預警機制,在貿易爭端發生之前、發生之際儘快提出各種可能的預處理方案。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

    中國網 2001年07月31日



相關新聞


日本為什麼挑起貿易爭端?



對中日貿易摩擦的思考應超越蘑菇、大蔥



中日貿易摩擦的原因及未來走向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