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誰來過問這件事 垃圾發電無用武之地

     雞毛信石沉大海

    今年2月的一天,四川環能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徵開車來到成都市政府,親自把一封給成都市政府一位主要負責人的信交到信訪辦公室。為了引起重視,他還特地在信封上粘了三根雞毛。

    在這封信裏,朱徵寫道:

    “我公司對垃圾焚燒及垃圾焚燒的餘熱利用(供汽、發電)的技術開發和研究,歷時數載。對垃圾焚燒及餘熱發電中的穩定燃燒、熱效率的提高、高溫腐蝕和二惡英的防治等特殊技術問題的研究和開發均已取得較大的突破,並已獲得國家頒發的三項專利。另外,我公司于1998年與成都市環衛科研所一起承擔的成都市建委下達的‘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發電的可行性研究’課題也由成都市建委組織的全國專家組評審通過。評審組專家對我們的課題研究及工藝技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一致認為,我們的垃圾穩定燃燒及高溫防腐蝕的工藝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去年我們在課題評審完後,立刻準備工業中試,考慮到水、電、上網、垃圾運輸等外部條件,最後選址在龍泉區西平鎮。區計委即為我們立了項(我們的項目是日處理300噸垃圾,裝機3000千瓦),殊不知,項目上報到成都市計委時被卡住了,理由是分管的副市長講過,同類的項目不要擺在龍泉(因成都市上報北京的大項目也規劃在龍泉)。計委提出,先搞小的對大的有衝突。我們認為這種理由極不充分,我們的看法是:一、成都日産垃圾2400多噸,我們先搞300噸的,對那個日處理1600噸的項目從垃圾的供應上沒有衝突;二、先搞小的,對下一步的大項目會積累一些有益的經驗;三、小項目的建設,對産業化推動將會有深遠意義;四、垃圾處理廠擺在一個區域,對城市綜合環境建設更具合理性。”

    在這封信的後半段,朱徵還寫了自己的公司幾年來為了這個項目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並説“如再這樣拖下去,我們很可能‘孔雀東南飛’”。

    然而,這封朱徵認為很緊急的雞毛信至今沒有任何回音。

    説起這件事,朱徵很是激動:“我親自把這封信送到市府信訪辦,當時工作人員還有點驚訝,説‘喲,還是雞毛信!’我問他們:能不能馬上把這封信送給市長?他們説,不可能,市長那麼忙,這麼多信不可能都交給他。我説,那請你們一定交給有關部門儘快處理,及時給我們一個答覆。他們説,那是當然。可是4個多月過去了,任何答覆都沒有,簡直就是石沉大海。我們是一個民營企業,幾年來辛辛苦苦開發這個項目,花費了近200萬元,政府沒給一分錢。我們為了什麼?還不是想為社會解決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可是現在竟然沒有用武之地!……”

    朱徵與垃圾發電的緣分

    垃圾發電目前在中國才剛剛起步。以前在成都做貿易還有些名氣的朱徵是怎麼迷上了垃圾發電的?説起來有點偶然。

    今年48歲的朱徵是一個不太安分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説,“總是想不斷創新”。1987年他從四川省交通廳航運局留職停薪,開過煙攤、小飯館,賣過啤酒,後來創辦了拓海家電公司,開發了一種有幾年很暢銷的蒸汽熨燙機,還代理“順華牌抽油煙機”在四川的銷售。20世紀90年代初拓海公司的年銷售收入曾達到2000多萬元,朱徵也成為了“全國優秀民營企業家”。1993年朱徵又對一種能在坡地上耕作的微耕機産生了興趣,於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農機製造業。1995年,時任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的蔣民寬來到成都,去視察了朱徵的微耕機廠,並建議他去日本看看別人的農機具。

    1996年朱徵到日本考察農機具。日本農機具之先進固然使朱徵大開眼界,然而更使他興奮和動心的卻是日本眾多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朱徵説,當時小小的日本就有了150多座垃圾發電廠,裝機容量達700MW(兆瓦),那些漂亮的工廠簡直使人難以把它們同骯髒的垃圾聯繫起來。他還了解到,垃圾發電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風靡歐美發達國家,90年代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處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垃圾發電的好處是:焚燒量大,處理速度快,無害化程度高,熱能可轉化為電能。垃圾經焚燒後可減重85%、減容90%以上,較之傳統的填埋或堆肥方式可節省大量土地;由於垃圾鍋爐工作時溫度可達800℃~1100℃,因此垃圾中的病菌可被全部殺滅,臭氣也可被完全分解;垃圾燃燒時産生的熱能通過轉換則可變成電能或蒸汽,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朱徵想,中國那麼大,垃圾發電的市場該有多麼大?而這中間蘊藏著多麼巨大的商機!

    朱徵被自己的發現所激動著,從日本回來後,他便聯絡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開始著手組建“環能科技公司”。環能,即環保和能源之意。環保加能源,這是一個多麼好的項目啊!

    一些認識朱徵的人聽説他又轉行搞起了什麼垃圾發電,都有點莫明其妙,甚至替他捏把汗。但朱徵對別人的不理解根本不在乎,他認為要乾大事情,就得有超前意識。

    好事多磨

    一晃4年過去了。以極大的熱情在垃圾發電領域中探索了整整4年的朱徵,現在已經差不多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講起個中的情況來頭頭是道。他説,我國至今採取原始的辦法(填埋、堆放)來處理垃圾,每年要蠶食掉8000畝靠近城市的上好土地,全國已有200多個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成都市1993年投資1.2億元在龍泉區長安鄉建了一個佔地860畝的垃圾填埋場,到現在已經爆滿了;成都市每天産生垃圾2500噸左右,而且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垃圾填埋、堆放導致的細菌傳播、粉塵污染、水源污染日益嚴重,一些地方已經釀成了大問題,如甘肅蘭州的“垃圾豬”事件,安徽巢湖因農民抗議而導致全城垃圾沒處倒的事件,等等。

    他還説,目前我國一些大城市推廣垃圾發電的物質條件已基本具備。這個“物質條件”主要是指垃圾的結構。過去我國城市普遍燒煤,垃圾中有大量的灰渣,不宜焚燒。而現在天然氣的使用率很高,部分城市已在90%以上,成都市更是已高達98%,煤基本已從居民生活中退出。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大量蛋白質、肉食品的廢棄物進入了垃圾,還有大量的包裝材料,這些都是適宜燃燒,而且在燃燒時産生高熱能的東西。

    朱徵向記者介紹,通過4年的努力,四川環能公司圍繞垃圾發電中的四大難點———穩定燃燒(垃圾的燃點不一致,五花八門)、高溫抗腐蝕(垃圾燃燒時産生大量酸性物質,腐蝕垃圾發電的“心臟”———過熱器,據説深圳引進的日本三菱技術的垃圾發電廠,其過熱器僅運作100天就被腐蝕壞了)、提高熱效(以實現較大的商業價值,發達國家的垃圾發電有政府補貼,但我國的政府補貼不可能多,因此需要設法提高商業價值)、防治二惡英(垃圾燃燒時産生的有害氣體)進行攻關,已取得了可喜成果,獲得了三項專利。穩定燃燒問題已經解決;高溫抗腐蝕也有重大突破,採用的獨立過熱器在世界上都有推廣價值;採用X型拱鍋爐提高了熱效;兩級除塵方式對防治二惡英有較大作用。2000年1月18日成都市建委為環能公司與成都市環衛研究所共同承擔的“成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可行性研究”課題組織的鑒定會上,專家對環能公司取得的成果評價頗高。

    朱徵認為,環能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興建垃圾發電廠條件已經成熟,理由是:一、有自主的工藝技術;二、國産設備的製造也沒問題,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實施“大力發展水電、限制熱電”的電力結構調整,使得大量面向熱電廠的機電製造業設備、人力閒置,正好可以利用到垃圾發電這個新興的環保産業中來。目前已有好幾家企業對環能公司的研究成果表示了濃厚興趣,有的已與他們簽訂了合作協議。

    而且這也符合國家的産業政策。國家計委1999年在一份報告中説:“必須大力組織實施垃圾焚燒設備國産化,才能推動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引進國外設備價格太貴,而且不大適應中國垃圾的具體情況。

    但是,環能公司急需對自己的垃圾發電技術進行中試,這是下一步推廣這項技術所必須的。他們決定儘快搞一個日處理300噸垃圾、裝機3000千瓦規模的中試,也就是做出一個垃圾發電廠的示範工程來。

    可是,這個工程的可行性報告1999年就做出來了,場地也選好了,就在成都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附近的龍泉區西河鎮。這兒不僅能保證垃圾的數量,而且大城市的生活垃圾燃燒時熱值較高。龍泉區政府也很支援,區計委很快為這個項目立了項,但報到市計委卻被卡住了,理由就是“分管副市長説了,同類的項目不要擺在龍泉”。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據説,近年來成都有五六家公司表示要搞垃圾發電,於是政府決定自己來做業主,讓各公司來競標。市計委報到北京的日處理1600噸的垃圾發電廠項目,選址也在龍泉,但因種種原因至今未獲批准。

    朱徵説:“市場形勢很緊迫,國外的大公司都盯著中國這個大市場,都想擠進來。我們等不到成都市的大項目,就想趕快把300噸的小項目先做出來。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依託于我們自己開發的技術,結合中國強大的、低成本的機電製造及施工能力,推動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科學化、産業化的形成。我們的目標很遠大,中國垃圾綜合開發的市場份額有600億~1000億元的規模,我們計劃5年後將公司建成為一個集規劃、設計、設備製造、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為一體的、用新技術處置城市垃圾的專業化公司,佔有中國垃圾發電的10%的市場份額。但是,分管副市長的一句話就把我們給卡住了,連區區300噸規模的垃圾發電廠都建不成。”

    他很動情地説:“4年來工作中那麼多的辛酸苦辣我們都能忍受,但我們不能忍受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果被漠視。我們一個民營企業耗費4年時間、投入近200萬元來搞垃圾發電研究,應該説這是在為政府分憂,可是我們的垃圾發電廠遲遲建不起來,有哪個市長來關心過?哪個部門來深入探討過?……”

    據説四川省委統戰部和四川省工商聯都在幫助朱徵反映情況。

    但願四川環能公司的垃圾發電事業只是應了“好事多磨”這句老話。

    朱徵很動情地説:“4年來工作中那麼多的辛酸苦辣我們都能忍受,但我們不能忍受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果被漠視。”

    《中華工商時報》 2001年7月8日



相關新聞


環保食具:發泡食具的終結者?



人體盾牌向美軍施壓



發泡食具倒計時將盡 白色禍害去得怎麼這麼難



世界環境日:傳媒該做點什麼



公眾環境知情權:三年三大步



寄語“六五”世界環境日



污染企業為啥多是利稅大戶



經合組織希望《京都議定書》儘早正式生效



亞洲十億人將面臨缺水



不要讓相機變獵槍



“白色污染”肆虐長江三峽



野生動植物保護首次被列入國家級生態工程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