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污染企業為啥多是利稅大戶

    湖南省環境保護局日前公佈了一份今年3到4月全省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的核查結果。僅從數字上看,全省19978家工業污染企業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已達標的有19698家,達標率為98.6%,已經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達標指標。不過,記者同時獲悉,湖南列入國家考核的396家重點企業中,仍有24家尚未過關;省控的111家企業中也有13家沒有達標。

    數字雖然有限,但是由於這些尚未通過達標驗收的重點企業大多亦是當地的利稅大戶,考慮到財政收入、發展穩定等等利害關係,當地政府及環保職能部門已經陷入了停産治理或是任其排放的兩難之中。

    污染企業為啥多是利稅大戶呢?記者5月中旬隨同三湘環保世紀行專題調查和新聞採訪團在湖南邵陽、婁底兩市進行了為期7天的實地調查。

    效益源自脫逃義務

    在湖南綏寧縣聯合造紙廠現場採訪時,湖南省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與當地政府及企業負責人的爭論幾乎出現了白熱化。這家企業在湖南省政府及環保職能部門13次通知其停産治理的高壓態勢下仍我行我素,連續兩次在其污染物排放尚未驗收的情況下擅自新上項目擴大生産規模,外排廢水使處在下游的居民飲用水源長期僅為Ⅴ類水標準。為了徹底根治這一問題,湖南省政府特意從深受其害的下游懷化市調來一名幹部擔任綏寧縣縣長。這名縣長至今仍然束手無策,因為當地財政收入一年僅有6000萬元,聯紙廠一家就佔了2600萬,將近1/2,停産治理談何容易。

    聯紙廠的生産效益如此之好,一方面是因為擁有當地豐富而廉價的林竹資源,另一方面,當地環保局也一針見血地指出,因為聯紙廠在投産以及擴大再生産的過程中很少考慮配套的環保設施,鉅額效益是建立在脫逃本應承擔的法律和社會義務的基礎上産生的。由於極少投入資金對廢水、廢氣、廢渣進行處理,其生産成本相當低廉,在市場上自然比其他企業更具競爭力。

    無獨有偶,邵陽化纖有限責任公司也是當地的利稅大戶,生産的全棉纖粘膠長絲系列産品其售價相比國內同類産品低了10%到30%,因而一直暢銷東南亞,是邵陽市近年來少有的出口創匯大戶。然而,這家企業每天至少有11500噸含有大量漿粕黑液的廢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資江,如果對此進行徹底根治,至少要投入1500多萬元建立一套化纖廢水綜合治理工程。實際上,這家公司僅在新聞採訪團到來的當日進行了裝模作樣地破土動工,因為其資金時至今日仍未真正到位。

    執法部門陷入兩難

    脫逃法律和社會義務的後果,一方面極少數尚未達標的污染企業直排後果觸目驚心;另一方面企業累積的環保歷史欠賬愈來愈多,資金缺口越來越大。而從政府及環保執法部門的角度上來看,一方面國家規定限期達標,不達標則須關停治理;另一方面成為利稅大戶的污染企業依靠逃避義務已經完成原始積累,逐漸成為當地政府的主要財政支柱。關,則地方財政受損,眼前利益頓失;放,則國家政令不暢,污染後果嚴重。

    在漣源市湄江風景區,記者就發現了一家名為漣源金環錳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存在嚴重污染。這家年産電解錳4000噸的企業除了每天産出的50多噸廢渣隨意堆放,沒有任何回收處理設施外,最令人焦慮的是其含鉻廢水處理設施運作極不穩定。據了解,這家企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令人聞之色變的六價鉻,是國家嚴格控制的重金屬一號污染物。三湘環保世紀行專題調查和新聞採訪團的全體成員現場目睹了該廠廢水處理設施肆意泄漏的一幕。為了掩飾,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下令關閉污水排放口,排放自來水妄圖矇混過關。而據當地村民反映,由於長期飲用受污染的水源,當地不少兒童出現了癡呆現象。

    就是這樣一家企業,近年來儘管在環保部門的督促下已經先後投入了200余萬元,但對徹底根治污染隱患的數千萬元資金來説仍然是杯水車薪。資金缺口嚴重制約了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的進展。據統計,僅完成長沙、株洲、湘潭三市24項削減二氧化硫排放的重點項目就需投資51.2億元。邵陽市一位副市長對記者説,他們目前共需治污資金1.6億元,已經到位的不足4000萬,當地企業效益普遍不甚景氣,財政預算早已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如果對屬於利稅大戶的污染企業採取強制手段,如何下手?

    湖南省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彭翔對此進行了反駁。他説,即使是經濟落後也不能成為不重視環保、不重視生態建設的理由,何況這些污染企業身為利稅大戶,完全有財力、有能力做好環保設施的配套工作。一些廠礦廢水處理設施跑冒滴漏,完全是因為管理措施沒有到位,難道這也需要花錢嗎?

    污染之路不能再走

    彭翔認為,環保工作關鍵還是要從意識抓起。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負責人認為治理污染是一件花錢不討好的事,沒有經濟效益。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環保事業也是産業,而且還是一項能賺大錢的朝陽産業。

    他的觀點在污染較為嚴重的綏寧縣聯合造紙廠找到了最直觀的驗證,他們1997年新上的一項制漿蒸煮黑液鹼回收裝置使該廠鹼回收率達到了91%,完全保證了生産所需,而且還帶來了2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洞口縣的水泥行業在達標過程中新建了6套除塵設施,目前每年可回收水泥8000噸,創産值200萬元,利潤40萬元,數倍于當初的環保投資。漣源鋼鐵集團以前遺棄的鋼渣堆成了當地有名的“渣山”。近年來他們探索出利用鋼渣生産建築材料的技術後,不僅搬掉了嚴重污染環境的“渣山”,解決了數百輔業職工的就業,而且還順帶創造了數千萬元的利稅。

    

    《中國經濟時報》 2001年5月29日

    

    



相關新聞


污染官司為什麼難打?



專家警告:我國水污染衝破最後防線



“十五”期間力爭環境污染狀況有所減輕
——國家環保總局提出“十五”環保工作目標及任務



國家環保總局緊急通知:禁止向西部轉移污染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