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內蒙古奮力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發佈時間:2022-07-12 10:15:19 | 來源:瞭望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爾格勒河景色(2021年 7月 21日攝)連振攝 /本刊

➤圓滿完成“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各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任務,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大力加強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興安盟等8個地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根河市等6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文 |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 楊劼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自然生態保護,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切實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堅決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凈,美麗內蒙古建設呈現嶄新局面,為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奠定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圓滿完成“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各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任務,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藍天白雲、碧水凈土成為常態。

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累計完成“散亂污”企業治理2150家,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7629.4萬千瓦,燃煤散燒整治31.13萬戶,淘汰燃煤小鍋爐5106台,建成自治區本級及中西部6個市重型柴油貨車遠端線上監控平臺。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成功列入國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城市,獲得48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援。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封堵停排入河排污口162個,編制完成灤河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全面完成全區13段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依法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130處,哈拉哈河入選全國首批9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紮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全面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和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定,累計完成2176個行政村環境整治、15955個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以上。包頭市“無廢城市”建設3個試點模式在全國推廣,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列入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五原縣列入國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成為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協同治理,推進2700萬噸鋼鐵、2000萬噸焦化産能超低排放改造,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將“兩高”項目環評審批許可權上收自治區,有效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率先開展火電行業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鄂爾多斯市列入國家首批城市大氣溫室氣體監測試點。積極融入全國碳市場,推動172家電廠有序開展首個履約期配額清繳,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99.80%。

切實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以及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和預警研究,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建成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爭取烏梁素海流域、科爾沁草原等2個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治理試點項目。大力加強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興安盟等8個地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根河市等6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聚焦重點靶向發力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對中央關心、媒體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緊盯不放、一抓到底,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問題精準發力、綜合治理,確保任務落地見效、問題徹底解決。

大力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按月開展水質監測,累計爭取水污染防治資金12.88億元支援重點項目建設,呼倫湖成為國家首個開展水生態監測及考核評價的湖泊,“一湖兩海”水質保持穩定,烏梁素海湖心斷面水質由劣Ⅴ類提高到Ⅳ類。

切實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印發實施《黃河內蒙古段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行動計劃》,累計爭取水污染防治資金17.66億元支援沿黃盟市重點治理項目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黃河流域地表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和“清廢行動”。

深化烏海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制定落實《烏海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編制印發“十四五”綜合治理規劃、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機制,對“兩高”行業項目環評提級審批,烏海市PM2.5平均濃度自2019年首次實現達標後,連續三年鞏固在達標線以內。

加大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力度。爭取1.08億元支援流域保護治理,全面加強地表水、地下水和流域生態監測,對涉水企業實施動態監管,流域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

持續推進騰格裏沙漠污染問題治理。芒硝湖周邊企業全部拆除,相關區域人工修復治理工作全面完成,轉入長期監測、自然衰減和風險管控階段。

從嚴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回頭看”及草原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察149項整改任務全部完成。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現12個盟市全覆蓋,進一步壓實了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深化改革創新制度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用制度管長遠,切實加強頂層設計,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出臺了一系列重要地方性法規和專項規劃。

健全領導責任體系。推動成立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各級黨委和政府及自治區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實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完善配套政策法規。制定《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頒佈施行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編制印發自治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及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牧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任務書”和“施工圖”更加系統完善。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成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生態環境系統事業單位改革、派駐紀檢監察機構改革,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重點流域斷面水質污染補償,推動自治區及各盟市印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意見併發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設立內蒙古環保基金,紮實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實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明顯提高。□

古城灣人工濕地:一個會呼吸的生態系統
近日,記者走進寧夏吳忠市古城灣人工濕地,只見一片片黃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長勢茂盛,水生植物之下,清流汩汩。這些來自吳忠市第一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通過管網輸送到古城灣人工濕地,經過吸附、過濾、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後,水質變得清亮起來。
內蒙古奮力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自然生態保護,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切實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堅決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凈,美麗內蒙古建設呈現嶄新局面,為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奠定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山東總結發佈十種鄉村振興經驗做法
在山東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具體實踐中,各地圍繞“五大振興”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經驗做法。7月11日,山東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周團結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十種類型。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