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濱州:擁河而居 匯聚“黃河”新動能

發佈時間:2020-11-05 10:59:22 | 來源:菏澤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黃河落天走東海,在濱州,穿城而過。

她,淹沒了這的兩座縣城,卻孵化了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孵化了一家世界500強、五家中國500強企業。從鹽鹼如雪的“苦海沿邊”,到星光璀璨的黃河明珠、生態綠洲,這裡的征途艱難而輝煌!

今日黃河兩岸,高端鋁、高端化工、高效生態紡織、食品加工和畜牧水産在全國版圖上熠熠生輝;黃河畔,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等“城市發動機”嶄新亮相;四環五海的規劃,黃河之星、十里荷塘、打漁張等濕地園林扮靚市民生活。

按照“富強濱州”建設的總體佈局,濱州著眼將“黃河”元素轉換為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以黃河治理打造生態保護樣板區。“蒲城水鄉、秀林蝦塘、九曲玉帶、千里畫卷”的美麗景象,正呈現于眼前。

既沿黃又沿海的濱州,不負黃河的饋贈!

引黃治鹼!

魏武揮鞭的苦海沿邊已是糧豐林茂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吟此詩,人們品到的往往只是山海風光,卻不清楚碣石山下濱州百姓的生活常態。

“不渴?喝喝就渴了!”這是那一帶百姓曾經常説的笑話。背後,卻是祖祖輩輩的淒涼:老井、池塘裏全是苦鹹水。他們發明瞭“屋檐窖”,用來接雨水,待客的時候才舍得喝兩口。誰家有一缸甜水,等於有了彩禮有了嫁粧。再看莊稼地,越往北越鹽鹼,地上仿佛鋪了厚厚的“雪”。

怎麼辦?引黃!

如小開河引黃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10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30萬畝,設計引水流量60m3/s,于1998年底建成通水。它採取了大比降遠距離輸沙技術,將沉沙池設在灌區中游,在全國開創了遠距離輸沙的先例,實現了引黃灌區的沉沙池無沙化目標。這一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小開河灌區承擔著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用水的重任,解決了近50萬人祖祖輩輩喝苦鹹水的問題,支撐了以世界500強企業魏橋集團為代表的工業用水,多年平均增産糧食15萬噸,增産棉花5.6萬噸。多年來,該灌區將近百公里幹渠建設成為“林水一體、荷香四溢”的綠色景觀長廊。2017年12月,獲批“山東濱州小開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現為中國灌區協會理事單位、國際灌排協會會員。

短短20年,小開河讓沿線從“鹼蓬滿地”變成“鳥類樂園”,展現了濱州水利人用行動演繹黃河三角洲的“塞罕壩”精神。沾化冬棗、陽信鴨梨、無棣金絲小棗的品質和産量明顯提高,年增糧食1.8億公斤,棉花近0.5億公斤,《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等欄目先後進行了報道。

小開河之外,還有簸箕李、胡樓、小開河、道旭、韓敦、打漁張等引黃渠……黃河已成為濱州最主要的客水資源和淡水資源。目前,全市建有引黃水閘14座,擁有萬畝以上引黃灌區13處,灌溉面積580多萬畝、補源面積20萬畝,多年年均引黃河水12億立方米,受益人口360萬人,引黃供水範圍覆蓋全市95%以上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産,在北部重鹽鹼地改良和河湖水系生態用水調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打漁張引黃閘則是引黃濟青工程的渠首,對保障膠東地區生活、生産、生態用水安全,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內河!

六座大橋+黃河大道,

讓母親河完全融入市民生活

黃河·濱州,千年情未了。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燕生東説,古代四瀆之黃河、濟水都從濱州流過。在三千多年的歷史文獻上看,黃河與濱州的交集至少有兩千多年。濱州是夏商周等中原王朝最早接觸和經略海洋的地區之一,又是殷墟時期商王朝的制鹽中心和我國食鹽官營最早的地區,漁鹽之利也成為齊國強盛的重要經濟基礎。

但黃河這個“母親”,脾氣很大。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河道入海後,就淹沒了濱州的兩座縣城:齊東縣城、蒲臺縣城。

在河灘村,黃河水患是何種慘狀?是“哭爹喊娘、家破人亡!”是幾代人營建的房舍毀於一旦,是全村人寄人籬下,是蘆蓬、沙裏旺等草根充饑。他們或投親靠友,或下東洼,甚至闖關東……由於洪水“碾壓”,甜水井被掩埋,全成了苦水、鹹水!

同時,“隔河如隔山,一趟好幾天,踩冰淌冷汗,如過鬼門關”。被這道“懸河”橫亙東西,南北兩望,濱州人苦其久矣。建橋,成為濱州人破解困局的終極選擇。

1972年10月10日,北鎮黃河大橋正式通車。它改變了黃河河口無橋閘的歷史,成為當時黃河下游最壯觀的大橋。1976年1月15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獨立第七團一大隊7225號運-5飛機受中央委託,將周恩來總理的骨灰播撒在這座大橋的上空。

目前,濱州境內建成通車的黃河大橋共有四座,其他三座分別是濱博高速濱州黃河公路大橋、濱州公鐵兩用特大橋、惠青黃河公路大橋。此外,濱州黃河大橋、沾臨高速黃河大橋正在火熱建設中。正因此,北岸的濱城區與南岸的高新區抬腿就到,再加上寬闊“黃河大道”,讓母親河真正成了這座城的內河、景觀河。

在水利保障下,沿黃村民“淤地整治”,四環五海、三十六湖、七十二橋的城市規劃讓這裡引領全國城市規劃之風氣,引黃而成的中海國家水利風景區、秦皇河水利風景區等濕地成為城市之肺。

今天,跳出傳統種植模式,濱州沿黃文旅方興未艾。

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重點工程,1951年由蘇聯專家設計,1956年動工建建成引黃閘。在那,今天有植物100余種,鳥類有40余種,喬木林3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73%,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森林氧吧。

瞧,黃河之星生態園讓小街村從過去的“黃河渡口”變成集果蔬採摘、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看,十里荷塘景區26種觀賞荷花7萬餘株,荷塘面積達 500畝。乘小火車穿越花海、荷花池,清風徐來,水波盪漾;望,博興喬莊養殖南美白對蝦有11個千畝以上淡水養殖,2019年喬莊鎮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

未來發動機!

蘊藉著黃河力量,渤海先研院、

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蓄勢待發

母親河畔,栽下金梧桐,引得鳳凰來。嶄新的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是未來的城市發動機。

渤海先研院,濱州的“牛鼻子”工程。從去年初提出戰略構想、當年9月領銜全市重大項目強勢開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僅10個月,一期工程全部主體封頂、首批機構入駐簽約,創造了濱州速度、濱州效率。

它是個“政産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區域科創公共服務平臺,它既是富強濱州建設全面起勢、加快成勢的鮮明印證,也是濱州人行、濱州人能、濱州人成的有力證明,更是落實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攻堅擔當。“進場就開工”“起跑就是衝刺”“飽和施工法”“全員作戰”“壓茬施工”“有問題現場辦即刻辦”“人人都是施工方”等理念,都成為那獨樹一幟、帶頭創新的關鍵詞。

目前,渤海先研院已洽談各類研發、服務等機構300多家,其中有明確進駐意向的超過一半,進駐對象以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商務服務機構為主。其中,一流團隊、高端人才雲集,如海歸博士後,北京大學、東華大學的科創團隊,中關村的跨界創新聯盟,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如愉悅、濱化、華紡等本土大企業……

侯帥,一個英國博士後,曾加入英國國家製造技術中心,是世界第一台增減材一體化設備的核心參與者。在渤海先研院,他説:“我已融入濱州幹事創業的大家庭中,已是地地道道的濱州人!”

而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總投資約85億元,由魏橋創業集團、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託三方合作建設,是2020年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也是濱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引領高品質發展、建設“富強濱州”的重要戰略項目。

其中,科教園包括魏橋國科濱州研究院和渤海科技大學,服務配套區包括人才社區和K12學校。渤海科技大學項目是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的核心板塊,將按照“7+1”模式,設置智慧製造與大數據、新能源、金屬材料、紡織材料、環境、高端化學、設計行銷和企業管理學院,探索産教融合新模式,將建成可容納1萬名在校生的一流工科類大學。因而,該項目對造福濱州人民、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借勢孫子智慧,打造“黃河智城”,渤海先研院、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蘊藉著黃河力量、黃河智慧,將成為城市的未來動力源!

苦海沿邊,崛起一顆黃河明珠。奇跡源於奮鬥。今天,擁河而居的濱州,正匯聚“黃河”新動能,奏響高品質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黃鍾大呂!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從黃河治理到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黃河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20世紀普遍採用的數據為: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1010 m3,多年平均輸沙量1.6×109 t,平均含沙量為35 kg/m3。
持續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色經濟和灘區治理的封丘模式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奔騰到人間。自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古老的“母親河”重新煥發生機。
陜西省黃河研究院成立 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陜西省黃河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黃河論壇啟動儀式5日在西北大學舉行。10位院士領銜的4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西北大學,為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書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建言獻策。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