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中國夢·黃河情】萬里黃河譜華章

發佈時間:2020-10-15 13:59:47 | 來源:國際線上 | 作者:侯嘉慧 | 責任編輯:李培剛

“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雲致雨嘯蒼穹。”從青海高原到渤海之濱,黃河穿峽谷、越高原,奔流向東。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歷時十天,行經山西、河南、山東三省,探黃河兩岸之新貌,感大河上下之巨變。

奔騰,滋養萬物

壺口瀑布(攝影:侯嘉慧)

“千里黃河一壺收”壺口瀑布位於山西吉縣壺口鎮。黃河水在這裡被聚攏為一股激流,奔騰呼嘯而下,濺起千層浪濤。在一團團水霧煙雲中,“母親河”的胸懷與魄力震撼人心。壺口瀑布“記錄者”呂桂明告訴記者,“壺口”是有生命的。20餘年的攝影生涯也讓呂桂明見證了黃河兩岸的蛻變。“以前黃河發大水時,樹木、煤炭甚至牲畜都會隨洪水而來,退耕還林還草後,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從2001年5月份開始,黃河水變清了,以前那種泥沙俱下的情況也變少了。”

黃河在吉縣不僅留下了壺口瀑布的壯景,還孕育了助力脫貧的“致富蘋果”。據吉縣東城鄉原副鄉長葛根朝介紹,吉縣蘋果遠近聞名,具有好看、好吃、好存的“三好”特點。

吉縣蘋果果園(攝影:侯嘉慧)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吉縣就開始發展蘋果種植業。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28萬畝,年總産量達到了20余萬噸,年産值達到10億元,果農每人平均果品年收入上萬元。吉縣依託蘋果産業,成功帶動2.3萬人脫貧摘帽。

依託“吉縣蘋果”品牌,東城鄉通過打造蘋果小鎮,發展鄉村旅遊,成功走出了一條“蘋果+旅遊”的致富新路子。

蜿蜒,點亮城市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經九省區,串聯起一顆顆璀璨的“城市明珠”。在黃河母親的臂彎裏有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鄭州。在鄭州,以鄭煤機、中鐵裝備為代表的製造業正走在高品質發展的路上。

作為“高端裝備製造領導者”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鄭煤機”),正以創新作為根本,堅定地朝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邁進。

鄭煤機生産的8.8米液壓支架(攝影:侯嘉慧)

從“中國第一架”到“世界第一高”,鄭煤機不斷實現技術創新突破,推動中國煤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值得一提的是,鄭煤機生産的8.8米液壓支架,其多項關鍵技術均為世界首創。在未來,鄭煤機將繼續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出貢獻。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作為“入地”的利器,盾構機一直以來都是隧道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裝備。總部位於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隧道裝備供應商,也是擁有中國最大的盾構機研發和製造基地的頭部企業。

中鐵裝備盾構車間(攝影:侯嘉慧)

“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造中國最好的盾構,造世界最好的盾構。”中鐵裝備盾構車間裏的三句醒目標語,便是中鐵裝備盾構發展之路的真實寫照。從0到1,從1到1000,中鐵裝備正以實力挺起國家製造業的脊梁。

目前,中鐵裝備已有13項技術國際領先,30余項技術國內領先,首創了多個“世界第一”。産品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義大利、法國等21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表示:“中國盾構下一步將挑戰18米直徑的世界紀錄,一個盾構機就有六層樓那麼高。我們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實現了在這一領域從‘跟跑’到‘並跑’,未來還要爭取引領發展!”

入海,亦是新生

黃河樂章的終篇奏響在齊魯大地,“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薄凝聚在山東東營。滾滾泥沙經過黃河的洗禮,沉積于海河交匯之處,形成沖積平原,“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就此誕生。

黃河入海口(攝影:侯嘉慧)

黃河三角洲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為1530平方公里。在這裡,形成了我國溫暖帶最為完整、最為廣闊、最為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生態好不好,鳥兒説了算。”記者在自然保護區內看到,水草豐茂的濕地中不時有鳥群飛過,“繁殖巢”上落著一隻只體態優美的東方白鸛。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耿沛華介紹,目前保護區內的鳥類已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36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由5種增加到12種,二級保護鳥類由27種增加到51種。為保護“鳥類中的大熊貓”東方白鸛,保護區專門搭建人工招引巢,幫助鳥類進行野外繁殖。15年來,累計繁殖東方白鸛幼鳥1954隻,將其種群擴增了65%,保護區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攝影:侯嘉慧)

“以生態治理生態”,保護區會成為“鳥類天堂”,這與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分不開。自1992年建立以來,保護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以生態恢復為主,進行生態治理工作。通過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濕地恢復理論和經驗,採用生態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自2002年以來,保護區共恢復濕地30萬畝,為鳥類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地。

“黃河寧,天下平。”從“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到歲歲安瀾70餘年,時而不羈、時而溫柔的萬里黃河正在中華大地上譜寫新的華章。

最後一代黃河縴夫告別貧困
曾當過20多年黃河縴夫的山西河曲農民李二不郎,現在每天都在黃河岸邊散步。這位87歲老人,如今已在安度晚年。
【中國夢·黃河情】萬里黃河譜華章
“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雲致雨嘯蒼穹。”從青海高原到渤海之濱,黃河穿峽谷、越高原,奔流向東。
【評論】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黃河風情線時説:“黃河之濱也很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評價,讓蘭州迅速紅遍全國,打卡黃河風情線成為一種新時尚。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