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東營:黃河落天東入海,河海城共新生

發佈時間:2020-09-25 10:41:5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中國網9月24日訊 流穿中國9省,蜿蜒5464公里,黃河從東營墾利匯入渤海。相比其他沿黃城市,作為滾滾大河奔入海洋的最後一個節點,黃河之於東營,又有一些不同的意義。

這份意義的內核,是“共生”。

第一篇章:生機

關於我國第二長河黃河,唐代大詩人李白留下這樣的千古絕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17個字道盡黃河滾滾奔騰的大氣磅薄。但恰恰也因為這份氣勢之壯,歷史上黃河曾數次改道。

黃河形成至今的一萬年間,受地質狀況和泥沙淤積的影響,河道變化之劇烈、遷徙之頻繁,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尤其是下游地區。據有關考證,西漢至今兩千多年間,黃河先後兩次選擇從東營入海,時間總計長達一千兩百餘年。

也正因如此,黃河為東營這片土地創造了格外多樣的生機。

黃河帶給東營的第一份禮物是“土地”。

黃河水中攜帶大量泥沙,海河交匯之處,泥沙沉積,形成土地。據官方數據,黃河年均造陸約6000畝,黃河三角洲於是成為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最年輕的土地。廣闊的土地成為東營發展的基礎。

黃河帶給東營的第二份禮物是“生態多樣性”。

黃河三角洲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30平方公里。在這裡,形成了我國暖溫帶最為完整、最為廣闊、最為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完整的生態系統為生靈的繁衍創造了溫床。保護區如今享有“鳥類的國際機場”的美譽。走在保護區裏,正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或許就是丹頂鶴和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

除了這些,黃河與東營還有著更為直接的關聯。1983年,為了保護黃河生態系統、實現黃河三角洲綜合發展和服務勝利油田,東營市掛牌成立。城市與河流的“共生”也在這裡得到體現。

第二篇章:興盛

作為依黃河而生的年輕城市,東營的發展也因黃河而興。

海河交匯的獨特地理環境,賦予了東營市發展漁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當地的海參、南美白對蝦和大閘蟹産業都在穩步發展提升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閘蟹産業。

黃河從墾利入海,形成大面積淺海灘塗和濕地,水中含帶大量營養鹽,餌料生物和水草也非常豐富。絕佳的天然環境成為大閘蟹主要的自然棲息地。

上世紀80年代起,有農戶開始養殖大閘蟹。優質的黃河水,保證了大閘蟹肉質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如今大閘蟹産業成為東營市的主要産業之一。僅墾利區的養殖面積就有6萬多畝,其中現代標準化養殖面積達3萬餘畝。

當前,黃河口大閘蟹品牌價值已超過19.9億元,産業優勢正在形成,並且已成為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為了促進大閘蟹産業持續健康發展,作為大閘蟹主産區的墾利區還編制了《黃河口大閘蟹産業發展規劃》。重點圍繞黃河口大閘蟹産業育苗、養殖、銷售、技術支撐、品牌打造、大閘蟹與旅遊結合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未來將在這裡打造國內河蟹高端研發平臺。

黃河三角洲為東營提供豐富物質資源的同時,也背靠濃厚的黃河文化底蘊為東營創造著文旅發展的機遇。

在東營,海河交匯形成了“黃龍入海”的壯觀與美麗,新生濕地、野生鳥類更是世界級的旅遊資源。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薪火相傳的革命文化,以及艱苦創業的石油文化等都成為東營的寶貴資源。

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東營提出了“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目前,東營正在精心編制《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規劃》,目的只有一個:讓黃河三角洲成為沿黃地區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示範樣板、全國知名的生態文明旅遊目的地、向世界展示大江大河入海口文明的標誌地。

第三篇章:共生

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個關於“放飛”的故事。

鳥類馴養師李建和大天鵝小雪“相識”于2007年。當時,李建和幾個同事巡邏時發現了受傷的小雪。救治後,小雪逐漸痊癒,但翅膀傷勢太重,小雪喪失了飛行能力。現在小雪依然生活在保護區內的鳥類救助站。

像小雪這樣迷途受傷的鳥類,李建和同事已經救助過上百隻。有的鳥幸運一些,沒有傷及飛行能力的,最終都會“重獲自由”,被李建和同事放歸自然。“這裡面有一個度”,李建説,“有能力就得盡力去保護它們,但是人要在人該在的地方,鳥也要在鳥該在的地方。”

李建所説的“度”,也是東營要在生態和經濟二者間探索的一個平衡點。

時間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受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黃河出現較為嚴重的斷流,90年代強度更甚。斷流讓三角洲濕地結構遭到了嚴重破壞,生態功能隨之退化。

引史為鑒,作為黃河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東營須主動承擔起保護三角洲生態環境的責任。90年代初,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多年來,保護區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濕地恢復理論和經驗,以生態恢復為主,尊重自然,綜合運用物種保護技術等多種技術,採用生態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恢復濕地。自2002年實施濕地恢復以來,共恢復濕地30萬畝。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至今已建設鳥類棲息(繁殖)島40個,樹立東方白鸛繁殖招引巢40個。如今,保護區成為東方白鸛、黑嘴鷗等珍稀鳥類的理想繁殖地,是全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最多的年份,全球7000余只、近一半黑嘴鷗在這裡繁殖。

在東營市的努力下,黃河三角洲的生態環境已處在良性發展中。人們的意識也在逐漸覺醒,城市在向黃河要發展的同時,也需要主動回歸環境本身,注重生態效益。從本質上來説,城市與河流之間不是從屬關係,而是共生關係。

(供稿:齊魯網·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