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中國夢·黃河情】以“減沙增流”等方式化解黃河下游“地上懸河”威脅

發佈時間:2020-09-13 16:20:2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中國網北京9月11日訊(記者李培剛)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長期以來,黃河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水害嚴重,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據統計,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達天津,南抵江淮。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韆鞦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地上懸河”與洪水威脅始終制約著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社會發展。

河南蘭考東壩頭黃河河道航拍圖

黃河下游“地上懸河”長達800公里,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6米,鄭州以下河道河床高於兩岸地面達 10米以上,其中新鄉市河段高於地面20米。黃河最大支流渭河下游及其南山支流、上游寧蒙河段也已經形成“地上懸河”。此外,黃河下游淤積數量巨大,據統計,1950-2004年期間黃河鐵謝—利津河段淤積量高達85.3億噸,全下游段淤積量估算約150-200億立方米,“地上懸河”仍在加劇之中,洪水與泥流等災害風險日益加大。

現在對黃河“地上懸河”治理採取了包括流域水土保持和堤防加固、改道和穩定現有河道的延壽方案等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幅減少了入黃水沙量,相應降低了下游淤積和洪災威脅,但是對現有河道淤積的治理作用有限,對穩定河道的衝淤平衡對策目前尚無可行方案。

消除“地上懸河”及其水災威脅,是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除了減少入黃河的泥沙,用什麼方式降低河床高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民盟中央提交提案提出應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水土流失與河道水沙運作機理等的科學認識,應提出變革性對策與技術消除“地上懸河”及其水災威脅。

濟南市寬闊的黃河河道

提案建議,要制定以黃河“減沙增流”為目標的水土保持政策,改善黃河水沙關係,促進懸河治理。根據懸河成因與治理需求,在目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基礎上,系統分析黃河流域水土保持與水利工程水沙調控機理,探明水土保持“減沙水代價”的措施及其區域差異,提出可以減少黃河泥沙、增加黃河徑流與輸沙用水、調節黃河洪水過程的水土保持治理方略,儘快提出相應治理原則並開展區劃、規劃與治理工作。

要根據“細沙易排”實際,採用“以沙適水”的調控對策,通過“化粗為細”和“留粗排細”提高有限徑流的排沙能力。懸河治理需要考慮河道泥沙的級配特徵,細顆粒泥沙容易輸送,但粒徑大於0.1毫米的粗沙即使在“調水調沙”階段也難以被沖走,因此需要把“留粗排細”和“化粗為細”作為懸河治理的主要對策,提高有限徑流的輸沙能力。建議系統研發河道粗沙細沙分離與粗沙粉碎等技術,分析和提出“小水小洪”輸沙的最佳泥沙集配,綜合分析考慮機械成本、輸沙用水成本、加固堤防成本、水災損失和施工河段等條件下的技術適宜性,提出“地上懸河”綜合排沙優化方案。

建議採用“管道排沙”對策,提高全沙下排、外排的數量與效率。“束水攻沙”是促進下游河道排沙的經典辦法,但由於黃河下游河道比降小,延程水分蒸發和下滲導致輸沙用水損失等原因,輸沙效率不高。“管道排沙”是“束水攻沙”對策升級,該對策無需開挖河道,輸沙用水不損失,而且可以通過研發耐磨管道和分段加壓等技術可以減少輸沙成本、增加泥沙運距。建議開展黃河下游“管道排沙”綜合研究,分析和提出管道輸沙效益與保護、運作機制,建立分析管道參數、運距與成本的關係,提出不同排沙位置—輸沙目的地等管道布設方法與不同目標制約下的管道排沙優化方案。

濟南:華山北片區打造黃河“城市觀景臺”
9月8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示了《濟南市華山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社會公示與徵求意見)》,規劃城市建設用地426.87公頃,聚焦攜河高品質發展,打造“觀山望河”的“城市觀景臺”。
張金良:用科技力量守護黃河安瀾 是新時代治黃人的使命
2019年9月,是黃河治理史上一個值得被記住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自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果蔬産業職工技能比武28日開賽
邀請賽擬定於9月28日至29日在曲沃舉行,共設立植保無人機操作賽、植保無人機坦克操作賽、物流包裝(果蔬)技能賽、電商直播帶貨賽四個項目。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