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唱出中華民族的呼聲——憶《黃河大合唱》在敵後的演出

發佈時間:2020-08-27 14:48:01

唱出中華民族的呼聲

——憶《黃河大合唱》在敵後的演出

■吳因

1939年春天,我們抗大總校文工團,有幸欣賞了《黃河大合唱》這部偉大作品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的首演。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看過演出後一段相當長的日子裏,大家都在談論著《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爭相傳抄《黃河大合唱》的歌譜。一時間,《黃河大合唱》中的歌曲在我們文工團流傳開來,成了我們這群文藝戰士衷心熱愛的歌。

我們抗大總校文工團,歷來就很重視合唱節目。抗大總校在延安時,合唱的排練和演出指揮工作,都是鄭律成同志負責的。1937年7月,抗大總校開赴敵後,鄭律成同志留在延安,合唱的排練和演出指揮工作就由我負責了。《黃河大合唱》問世以來,我們團排練、演出過其中的《黃水謠》《保衛黃河》,大家都想進一步把全部作品完整地排練和演出。但是考慮到我們團人數有限,樂隊力量比較弱,所以未敢嘗試。我出於對《黃河大合唱》的熱愛,對這部作品從文學上、音樂上做了認真地研究,並記了詳細的筆記,對大合唱中每一首歌曲的內容、特點、音樂結構和表現形式等,都一一地進行了剖析,從而熟悉了整個作品和每句歌詞、每句樂曲以至每個音符。我盼望著,有一天能夠指揮《黃河大合唱》的演出。

1940年春天,抗大總校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宣傳部部長謝翰文,根據副校長羅瑞卿的指示精神,安排我們與晉東南魯迅藝術學校(當時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前方魯藝”)聯合排練《黃河大合唱》,將要在紀念“五四”青年節晚會上演出。文工團全體同志都為這一決定而歡欣鼓舞,大家一直以來渴望排練和演出全部《黃河大合唱》的心願終於要實現了。

4月下旬,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們抗大總校文工團全團人員在楊恬團長、孫明遠指導員的率領下,愉快地背起背包、帶上樂器,從駐地山西武鄉縣牛家嶺村出發,去和前方魯藝的同志們一起合排《黃河大合唱》。行程大約50里左右,我們不到5個小時便到達了目的地——下北漳村。

一進村,我們就受到前方魯藝師生們的熱情歡迎。兩個單位參加合唱的人員共有八九十人,樂隊共有三四十人。這樣規模的合唱隊和中西樂器合組的中型樂隊,在當時敵後根據地裏,已是相當可觀和十分難得了。我們到達後的第二天,在下北漳村村邊小河旁那片梨花盛開的樹林中,《黃河大合唱》的排練工作正式開始了。

在排練中,我們發現樂隊缺少低音樂器,樂隊伴奏顯得不夠豐富、渾厚,襯托不出黃河雄偉、壯闊的氣勢來。抗大總校文工團負責舞臺工作的溫禮源同志,便開動腦筋想辦法,找來兩塊古舊櫥櫃的木板,加工做成大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到附近鎮上買來了做籮用的籮圈材料,放在蒸籠里加熱後,搟成大提琴的側面板。他又精心地雕刻了琴頭和弦軸,並找到一塊硬木,做成了指板和弦總,刻了琴碼,最後用鰾膠將各部分粘合起來。就這樣,他手工做成了一把大提琴。樂隊試奏了一下,聲音還不錯,音量也不小,從而增加了一件低音樂器,豐富了低音聲部,使樂隊伴奏增色不少。

排練中,我們又發現樂隊的打擊樂不夠豐富,有的地方力度和強度不夠,前方魯藝的音樂教師李季達同志發揮了創造性,製作了一套由十面大小不一、高低音不同的鼓和一套由梆子、木魚、響板、鑼、堂鑼、小鑼等組成的組合式打擊樂器。他一個人,雙手雙腳並用,就能擔任這兩套樂器的演奏。我們在排練《黃河船夫曲》表現黃河船夫與狂風巨浪拼搏的呼喊與歌唱時,使用了所有的鑼、鼓、鈸和各種打擊樂器,還是感到氣氛和力度、強度不足。這時有人建議,用幾個喝水用的大搪瓷茶缸子和繳獲的日本軍用鐵飯盒,裏面放進兩三把羹匙,按照音樂的進行,有節奏地搖響,以配合呼喊式的歌唱。經過試驗,這樣做不但烘托了緊張、激昂的拼搏氣氛,而且增加了音量和力度,使這部大合唱從第一首曲子開始的第一句“嘿喲”起,就強烈地震撼人心,扣人心弦,收效很好。這套組合式打擊樂器和十面鼓,在《河邊對口曲》的樂隊伴奏中,豐富和突出了這首歌曲的民謠風格和節奏特點,並使此曲最後一段合唱加入後,更加節奏鮮明、激昂有力。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努力,《黃河大合唱》的排練工作已接近完成。最後幾次合排時,前方魯藝的校長李伯釗同志找到了我,興奮地和我談了她對於《黃河大合唱》演出的設想和建議。看得出,這些建議她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深思熟慮而提出來的。她建議:演出時,把樂隊放在側幕條裏,不直接同觀眾見面,以保持舞臺上畫面的乾淨、統一;舞臺上,在合唱隊的前面,由左至右,略朝向舞臺的右前方,放置一塊幾乎橫貫全臺的黃河大木船船舷的景片。指揮就在船頭之上,站在被景片擋著的指揮臺上指揮。全體合唱隊員們按聲部位置、前後略為參差,並稍轉身朝向右前方船頭方向;後排的合唱隊員站在墊高的木板上,和前排隊員成梯次排列。這樣,整個合唱隊就如同是在黃河上行駛的大木船上的船夫集體。此外,她還對隊員的著裝、燈光的使用等提出一些建議。

我非常支援她的設想,認為這在大合唱的表演上是一個創造,有助於加強觀眾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對此,大家也都表示贊成。於是,我們重新設計了演出的舞臺畫面,調整了合唱隊隊形和樂隊、指揮的位置。經過反覆試驗,發現這樣做法的音響效果並不差,而且更突出了合唱的聲音。文工團派了兩位舞臺工作同志立即返回駐地,設計與繪製黃河渡船的景片。最後合成連排,我們把全部《黃河大合唱》從第一到第八曲連續合排了數次,又請來前方魯藝的老師們審聽,大家一致表示滿意。這時,離“五四”青年節只有一個星期了。我們便整理行裝,告別了前方魯藝師生,返回文工團駐地,做演出的具體準備工作了。

“五一”才過,前方魯藝參加《黃河大合唱》排練、演出的師生們便來到了抗大總校校部所在地武鄉縣蟠龍鎮。略作休息,他們就同我們文工團一起復排了《黃河大合唱》。當晚的綵排審查,得到總校各部部長的充分肯定。

5月3日傍晚,紀念“五四”青年節的活動開始了。抗大總校校部所在地蟠龍鎮外,山坡下平坦的河灘廣場上,全場一片歡騰、鑼鼓喧天,歌聲此起彼伏。人們圍著一堆堆篝火跳起集體舞、大秧歌,軍民盡情地歡笑歌舞。1個小時過後,開紀念大會,會上領導同志講話很簡短,接著《黃河大合唱》演出就開始了。

這次《黃河大合唱》演出,男高音獨唱《黃河頌》的演唱者是呂斑,配樂朗誦詩《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朗誦者也是他。這是他主動要求擔任的。為了演唱好《黃河頌》,呂斑每天早起練聲練唱。他的聲音高亢、嘹亮,略帶一些沙音。但由於他的演唱熱情、豪放,吐字清楚,以情感人,因而演出時他那略帶沙啞的聲音,已不為人們所注意和察覺了。他朗誦的《黃河之水天上來》,感情奔放。特別是這首配樂詩朗誦由張桐同志用三弦伴奏,他以對詩朗誦的深刻理解和嫺熟的彈奏技巧,隨著朗誦的抑揚頓挫、起伏緩急而配合伴奏,為朗誦增色不少。男聲對唱《河邊對口曲》是由男高音李佑民、男中音李自治兩位同志表演的。他們上臺演唱時化了粧,並配合一些表演動作,使這首民歌音調的對口曲更加生動、形象和通俗易懂。女高音獨唱《黃河怨》是由段芬同志演唱的,她的音色優美、圓潤、明亮,演唱感情深切,真摯細膩,委婉動人。那悲痛憤懣、如泣如訴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觀眾,連站在舞臺上的合唱隊員、側幕條裏的樂隊隊員也深受感染。説白由李蒙同志朗誦,他口齒清晰,聲音洪亮、有力,把每一樂章開始時的説白在感情上、語調上處理得細緻入微,格外生動,使整個大合唱連接貫通,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黃河大合唱》演出開始後,整個會場一片寂靜,安靜得就像我們是在對著空曠的原野歌唱。演出的8個樂章銜接得十分緊湊,全部大合唱一氣呵成。舞臺前沿黃河渡船船舷與船頭的布景,仿佛把觀眾帶到了滾滾的黃河岸邊,引導觀眾進入到大合唱的意境之中。有的演員化了粧,使得演出更加形象、生動。舞臺的燈光照明隨著演唱情緒的變化而改變著色調,配合了演唱的氣氛。

當最後一曲《怒吼吧!黃河》終了,全部大合唱結束。現場啞場了片刻,突然,從觀眾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然後這掌聲持續了三四分鐘之久。在場的觀眾中,有抗大總校的教職員工、學員和戰士,有住在附近的部隊指戰員,還有蟠龍鎮及附近的老鄉們。他們自始至終是那樣聚精會神地、靜靜地聽著我們的演唱。演唱結束後他們的反應之強烈、情緒之熱烈,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説明瞭《黃河大合唱》這部反映中華民族苦難和鬥爭歷史、激勵人民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音樂、文學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呼聲,是時代的聲音,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思想性、藝術性都很高的富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它並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陽春白雪,曲高和眾”。

這場《黃河大合唱》演出之後,抗大總校的機關幹部、學員、戰士和附近的部隊,紛紛前來找我們索要《黃河大合唱》的歌譜、要文工團派人教唱其中的歌曲。沒多久,《黃河大合唱》中的歌曲就在抗大總校各個單位和附近部隊中廣為流傳開來,成為廣大官兵心中熱愛的歌。(易之根據作者回憶文章整理,有刪減,原文刊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史料選編·抗日戰爭時期》)

作者簡介:吳因,湖南嶽陽人,1919年11月出生,1937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9月入伍。歷任宣傳隊隊長,原總政文工團歌舞團音樂隊隊長、合唱隊隊長、副團長、團長等職。

官方解讀!菏澤如何做好黃河大文章?
菏澤市是黃河進入山東流經的第一市。黃河在菏澤市境內全長185公里,流經東明、牡丹區、鄄城和鄆城四縣區,灘區面積504平方公里,灘區內現居住14.7萬人。黃河文明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菏澤文化,黃河精神也塑造了菏澤人獨特的精神氣質。
唱出中華民族的呼聲——憶《黃河大合唱》在敵後的演出
看過演出後一段相當長的日子裏,大家都在談論著《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爭相傳抄《黃河大合唱》的歌譜。一時間,《黃河大合唱》中的歌曲在我們文工團流傳開來,成了我們這群文藝戰士衷心熱愛的歌。
張掖·甘州首屆九曲黃河燈陣啟燈納福直播活動圓滿落幕
“甘美天下,州藏古今”,由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聯合驢媽媽旅遊主辦的“張掖·甘州首屆九曲黃河燈陣啟燈納福直播活動”于8月25日圓滿結束!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