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幸福就是這個樣——黃河灘區移民安居迎小康

發佈時間:2020-08-20 10:11:05

新華社鄭州8月19日電題:幸福就是這個樣——黃河灘區移民安居迎小康

“坐電梯吧,可快,一下就上來了。”剛走進樓棟門,就看到王學芹在二樓的家門口指著電梯“推薦”,洪亮的嗓門中透著熱情,還帶著點“小得意”:“俺們這可都是電梯樓!”

從黃河邊的破瓦房,搬到了封丘縣李莊鎮移民社區的電梯樓,王學芹是河南省第一批黃河灘區搬遷戶。4年前,根據灘區居民遷建政策,王學芹家幾乎沒有額外付款,用自家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置換了這套120平方米的新房,從灘區搬到了鄉鎮,一家祖孫三代過上了新生活:新房子,寬敞明亮;新小區,乾淨整潔;在社區裏,醫院、銀行、學校、市場一應俱全,儼然一副“城裏樣”。最讓王學芹高興的是,3歲多的小外孫出生在新家,沒再像他一樣“窩在灘區裏遭罪”。

生在黃河邊,長在灘區裏,習慣了聽著黃河水聲入睡的王學芹,現在提起黃河還是又愛又怕。王學芹家的老房子距離黃河只有幾十米遠,小時候,每年汛期前,父母都把糧食、衣物打包好,一旦黃河發水,全家老小就背著行囊往高處跑。“那時候,幾乎年年發大水,莊稼三年兩淹,打不了多少糧。”王學芹説。

為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河南從2015年開始試點黃河灘區移民遷建,2017年還制定了黃河灘區居民三年遷建規劃,計劃到2020年實現對地勢低窪、險情突出的24.32萬群眾整村外遷安置。

和很多村民一樣,搬遷前王學芹有很多擔心:住不慣樓房,種不了地,收入少了,開銷還多了……可現在王學芹和村民們發現新日子有了新過法,而且越過越“得勁兒”。農民的耕地不變,不想種地的群眾可以把土地流轉出去,一畝地一年租金800元。因為群眾生活集中,李莊鎮的商業街也繁華起來,不少年輕人開了門店,不再外出打工;李莊鎮還建成了工業園區,引進億德隆、車易捷等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和新星製衣、愛貝服飾加工等9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可吸納就業人員3000多人。

如今走進李莊鎮的移民新區,一幢幢樓房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敞整潔,夜幕下華燈閃爍,儼然一座現代化的新城。李莊鎮鎮長封洪亮説,目前已有2萬多人搬進了移民社區,今年還有8個村莊即將搬遷,搬遷後社區人口將達到5萬人,成為封丘縣城東部的副中心城鎮。

“移民搬遷不僅直接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還給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騰挪了空間、提供了條件。”封洪亮説。據了解,移民搬遷後,李莊鎮通過舊村土地復墾節約8000畝土地,新增糧食1440萬斤,群眾進入社區生活後,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建廠,基層治理也更加高效。

如今,搬進新房、過上新生活的王學芹,也有了“新節奏”:每天早上,一家人吃過飯,女兒去自己開的麵包房工作,王學芹送外孫女上幼兒園;沒事的時候,他跟鄰居們聊聊天、下下棋。聽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看著廣場上隨著音樂舞動的身姿,王學芹總是忍不住地感慨:“幸福就是這個樣。”

沿黃九省區共唱區域協作發展"黃河大合唱"
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有關負責人,山東16市和省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部分企業代表,圍繞“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協作、共促‘雙迴圈’”主題深入交流探討,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幸福就是這個樣 黃河灘區移民安居迎小康
“坐電梯吧,可快,一下就上來了。”剛走進樓棟門,就看到王學芹在二樓的家門口指著電梯“推薦”,洪亮的嗓門中透著熱情,還帶著點“小得意”:“俺們這可都是電梯樓!”
四川省水利廳專題調研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作
為切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工作,四川省水利廳于近日赴黃河上游的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若爾蓋縣、紅原縣等地開展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調研工作。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