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張新斌: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的構想與思路

發佈時間:2020-08-05 15:34:41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對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強化中華傳統文化記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河文化主地標是中華文化的精神符號

從世界大河文明的角度看,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明,和以尼羅河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以兩河流域為代表的西亞文明、以印度河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共同稱為“四大文明”。就地域而言,中華文化是由若干以大河為代表的地域文化所組成的,黃河文化、長江文化、珠江文化、遼河文化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由於黃河中游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中心,所以以河洛文化和關中文化為代表的黃河中游文化既是地域文化,也是國家文化。就中華文化的象徵性而言,黃河文化是國家文化的象徵。從文化建構的角度來看,黃河文化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地標系統,尤其是應該有作為中華文化符號的主地標。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富強、民族和諧、人民幸福與精神凝聚,關鍵是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在世界文明的發展體系中,中華文明表現為延綿的持久性、觀念的獨特性、族群的融合性和體系的完整性。在中國的地域文明中,黃河文化最能集中體現這四大特性,是中華文明的典型代表。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能夠展示最能代表黃河文化的中華文化,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符號。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在黃河文化遺産系統保護的基礎上,在中華母親河最具代表性的地點建造體現根和魂的黃河文化主地標,使其成為展示體驗黃河文化的重要場所,成為萬眾歸心的心靈感知地。

河南省文化旅遊大會提出,加快建設體現中華悠久文明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黃河文化旅遊帶,要以“黃河遊、遊黃河”為主軸,以黃河體驗為重點,以黃河文明重要景觀線路為産品,打造帶動全省旅遊發展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心隆起帶。黃河文化旅遊帶一定要有核心景區和標誌性景觀,而黃河核心景區的標誌性景觀就是黃河文化主地標。

河洛匯流處是主地標最佳選址

黃河文化主地標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是中華精神的體現。黃河文化主地標的選址,應從黃河文化旅遊帶構建的層面進行戰略選擇。黃河文化主地標建設的基本理念是“中華源”“民族根”“黃河魂”,最佳地域選擇是河洛匯流處。

“中華源”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本根。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文化的源頭是河圖洛書。“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的本源,其所述及的太極陰陽理念是中國人對事物本源的認識,所蘊含的辯證統一觀念以及由此衍生的哲學思想體系,不但是古代聖賢遵循的準則,而且是中國人宇宙觀價值觀的本質體現。而最佳地域選擇就是河洛匯流處,伊洛清流與黃河濁水構成了清濁旋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開啟了中國式的全域思維體系。

“民族根”就是全球華人嚮往的精神家園。河南是中華姓氏的起源地,100個大姓中有78個根在河南,許多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三皇五帝”的主要活動地在河南,閩臺祖地固始在河南,許多有影響的名人籍貫也在河南,“老家河南”的概念已經成為河南最亮麗的文化名片。中國古代的多次移民均是由中原走向四面八方,尤其是客家人和閩南人號稱“根在河洛”“河洛郎”。他們以河洛為故鄉,把河洛作為祖地象徵。“根在河洛”“河洛郎”深深浸潤在海外華人的心中,在河洛匯流處建造黃河文化主地標最具象徵意義。

“黃河魂”就是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精神的本質。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百折不撓,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形成了早期的國家,進行了制度設計,推動了科技進步,把握了認識世界的規律。因此,應在河洛匯流處建造黃帝、堯、舜、成湯等先聖敬天敬河的臺壇遺址,反映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本根所在。

合理佈局建設黃河文化旅遊帶和主地標

河南是歷史文化大省,河南的文化産品一定要紮根于河南文化資源的豐厚沃土之中。作為河南文化旅遊的重大項目,黃河文化主地標的構建,學術根基要紮實,文化象徵含義要準確,地標體系建設要完整,真正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的核心産品。

河南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要充分利用河南黃河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形成“一核兩塊兩帶兩翼”的格局。“一核”,就是形成自花園口、黃河風景區至鞏義南河渡一帶的黃河文化旅遊“核心示範區”,依託該區的炎黃巨塑、大禹治水、黃河中下游分界線、鴻溝、虎牢關與玉門渡、楚漢之爭、古滎名郡遺存、伏羲畫卦臺、河洛匯流處等資源優勢,建設中國黃河博物館與世界大河文明國際論壇永久會議苑區,尤其是在河洛匯流處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體驗目的地。“兩塊”,就是建設以開封為中心的大河古都文化體驗板塊和以洛陽為中心的平湖聖城文化體驗板塊。“兩帶”,就是建設以濮陽(含長垣)黃河段、三門峽黃河段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延展區,依託自身優勢打造兩個黃河特色體驗旅遊帶。“兩翼”,就是豫北黃河故道旅遊體驗翼與豫東黃河故道旅遊體驗翼,深度開發兩地的黃河故道資源,將黃河故道旅遊産品與大運河文化旅遊産品有機交融,讓人們在旅遊過程中真實體驗黃河變遷的歷史滄桑感。(作者:張新斌河南省社科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黃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


內蒙古發展改革論壇獻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上午,主題為“紮實推進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第62期內蒙古發展改革論壇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舉行。本次論壇由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指導,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巴彥淖爾市發展改革委協辦。
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建設進入收尾階段
8月4日,記者從中鐵大橋局了解到,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主體工程施工將進入收尾階段,目前無砟軌道、橋面附屬工程施工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黃河流域文化資源豐富 左岸文化遺存的挖掘與開發
河南處於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流經省內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鄭州、新鄉、開封、濮陽8個省轄(管)市,幹流總長711公里。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