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流域文化資源豐富 左岸文化遺存的挖掘與開發

發佈時間:2020-08-05 15:06:29

河南處於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流經省內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鄭州、新鄉、開封、濮陽8個省轄(管)市,幹流總長711公里。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黃河流域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規範、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包括物質形態的農耕文化、建築文化、陶冶文化、治水文化、醫藥文化、商貿文化、軍武文化、科技文化,以及精神形態的神龍文化、政治文化、聖賢文化、詩書文化、戲曲文化、宗教文化、哲學文化、氏族文化等。在諸多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文化類型中,其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的意識、精神和思想: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承嬗離合、能動創造,三教相融、和合共生。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是黃河文化的主脈,承嬗離合、能動創造是黃河文化的靈魂,三教相融、和合共生是黃河文化的本色,三者構成了黃河文化這一中華主體文化的基本架構和完整體系,彰顯了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色。

黃河流域文化資源豐富,河南段尤為突出,是我國古代都城遺址分佈最多、最密集的地區。多年來,大家以鄭汴洛都城文化為核心,不斷挖掘和深度開發黃河右岸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形成了當代文化發展史上的獨特優勢。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同樣流淌著民族融合歷史文脈、蘊藏著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黃河左岸卻被忽略和遺忘。在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深入挖掘開發黃河左岸文化遺存,系統整合黃河兩岸文化資源,全面展示黃河流域文化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焦作為例,焦作市現有文物古跡點301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4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項,厚重的歷史文化可見一斑。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漢代時期古遺址(府城遺址、商村遺址、西金城遺址、邘國遺址),春秋盟書頁巖圭片、漢代文物陶倉樓、漢代古城遺址山陽故城、隋唐大運河永濟渠、元代建築藥王廟、明清古寨寨卜昌、清代中華治水廟觀嘉應觀等物質遺産,太極拳、二股弦、懷梆、嗩吶藝術、火龍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孔子得意門徒卜子夏、西晉道士(道教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魏晉望族司馬氏和風骨名士竹林七賢、唐代文豪韓昌黎和李商隱、一代藥王孫思邈等古代著名人物,以及寺廟道觀、傳統村落和屯封古寨,都承載和詮釋著懷川大地豐富的歷史文化,但這些遺存有許多卻不為人所知,其歷史和時代價值有待深入挖掘。

黃河文化的核心在治水——以水利人、以水潤物、以水興業。人民勝利渠是黃河下游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自流灌溉工程,有效解決了泥沙淤積問題,創造了半個多世紀渠道不衝不淤的奇跡。應以人民勝利渠渠首為中心,黃河、沁河沿岸傳統村落為依託,結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應觀等文物古跡,打造國內第一個以中華治水文化為主題、以文旅康養為主導産業形態的特色小鎮。以“幸福之源”為核心,建立新時代黃河左岸文化地標——渠首工程紀念館渠首閣,在展現以人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傳統人文理念的同時,系統展示黃河兒女不畏苦難、敢於創造的英勇精神,全面展示新中國大河安瀾、人民幸福的動人畫卷。

同時,應以陳家溝、月山寺、靜應廟等為基地,乙太極拳、八極拳、黃庭經等為載體,打造中華太極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傳承與發展太極文化的對立統一、內外兼修、動態博弈的哲學內涵。以神農山為中心,以四大懷藥主産區為基地,以農耕博物館、田園綜合體、集體農莊為載體,打造富饒鄉村農耕文化的時代印記。以山陽故城遺址、當陽峪古窯遺址、懷慶府舊址,以及明清古寨建築群落、鄉村歷史博物館、懷商文化展覽館等為載體,系統展示黃河、沁河流域歷史變遷、民族交融、商貿發展、文化多樣的繁榮景象。

黃帝文化:黃河文明的奠基
在中華民族宏大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黃河是與之息息相伴的母親河。她造就了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的廣袤沃土,哺育了流域內的人們,使他們從原始人向現代人邁進。黃河流域的人們又創造了一系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奠基了泱泱中國的最初基業,形成了璀璨的黃河文明,鑄就了中華文明的主體。
矢志不渝守護黃河 綠水青山入畫來
從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瑪沁縣大武鎮前往拉加鎮,一個地方有必要些許停留,這個地方叫塔拉隆,這裡是觀察整個拉加鎮的絕佳位置,為此,山腰間還建有一座觀景臺。
黃委會2020年防範“三大風險”監督工作視頻培訓舉行
7月30日下午,黃河水利委員會監督局會同水旱災害防禦局、運作管理局召開黃河水利委員會2020年防範“三大風險”監督工作視頻培訓會。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