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投資建設項目又有新舉措 優化降低審批門檻

來源:中國網 2018-05-02 09:10:11

中國網5月1日訊 記者28日在瀋陽市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為加快瀋陽市投資建設項目落地實施,市營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寧波等城市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情況進行調研,借鑒瀋陽市開發區等單位先行試驗經驗,註定了進一步優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的實施辦法,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環節,增強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發佈了《瀋陽市進一步優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實施辦法(試行)》。

瀋陽投資建設項目又有新舉措 優化降低審批門檻-中國網地産

市營商局局長李逸群在會上説,《辦法》共40條,分為總體要求、改革舉措、重塑流程、其他四部分內容。其中,改革舉措共分為六個方面,一是落實“放而有管”,借鑒外地市改革經驗做法取消調整16項審批事項加快項目審批辦理進程;二是落實“過檻即入”,降低審批准入門檻;三是落實“先批後審”;四是落實“有偏則糾”,對於存在失信行為的項目單位,取消其“承諾”資格;五是落實“全程監督”,對於未按照要求進入平臺審批項目,對相關部門問責,從根本上杜絕吃、拿、卡、要等不規範行為;六是落實“跟蹤服務”。重塑流程中主要提到,一般經營性用地項目從用地規劃許可到取得施工許可政府部門審批時限為24個工作日(含公示時間)。工業項目可先期開展審批工作,項目主體在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即可施工建設。劃撥類用地建設項目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政府部門審批時限為26個工作日。非新增用地建設項目在項目類型確定後,直接進入項目立項或施工許可環節,項目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政府部門審批時限為2-9個工作日。線性工程項目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政府部門審批時限為24個工作日。

市規劃國土局局長嚴文復講到,從實施操作層面最大限度的精簡審批要件、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變“先審後批”為“先批後審”,並主要從八個方面進行了説明,第一方面,取消合併的審批事項,為提高審批效率,取消辦理事項1項,調整辦理事項2項;二是將原來的兩個審批事項調整為一個,即《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定》;三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調整為只審查方案圖中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條件以及相關技術規定確定的規劃控制要求,對建築內平面、剖面及經濟技術指標不做實質性審查,建築內部平面、剖面及技術指標以施工圖審查為準。第二個方面:實施審批告知承諾制,通過告知和承諾來提前審批,後補要件,以此節省審批時間,如違反承諾,規劃國土部門可依法撤銷行政許可決定,並在規劃信用檔案中記錄該單位(或個人)不良誠信記錄,在規劃網站上發佈,並納入全市統一的總統資訊平臺。第三方面,推行行政審批與技術審查分離,實行“先批後審”,規劃設計方案審查由原來規劃單一部門審定調整為規劃、環保、消防等多個部門聯合審定,于7個工作日內提出聯合審查意見。第四個方面:大幅削減“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要件,建設單位憑建築工程設計圖紙、土地證明文件、公式文件材料,即可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涉及公共利益和凈空安全的除外)。第五方面:實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通知書”制度,“通知書”有效期為2個月,項目單位需在有效期內憑符合標準的設計方案圖紙及相關要件,辦理正式“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第六方面,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第七方面:建設審批效能監管平臺。第八方面:就一般經營性用地項目、工業項目及劃撥土地的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進行解讀,審批時限為17個工作日(含公示時間)。

市建委主任呂凡説,全力優化審批流程,大力壓縮審批時限,主要有幾個體現:一、容缺辦理,實施施工圖設計承諾協議、實施建設工程施工許可;二、實施分階段竣工驗收;三、多部門並聯審批:實施施工圖設計聯合審查、實施並聯竣工驗收;四、辦事更加快捷:一口進一口出,要件共用、受理後審批意見一次性告知、取消和簡化辦理事項。

(默軒 沈天琦)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瀋陽投資建設項目又有新舉措 優化降低審批門檻
來源:中國網2018-05-02 09:10:11
瀋陽進一步優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的實施辦法,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環節,增強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