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城市大腦”精準破解大城市病

來源:北京日報 2021-01-06 08:07:19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規劃,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是簡單地造一個新城,而是要建設一座智慧城市。能讓城市副中心管理更加精細化的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應運而生

●這兩年,不少家住通州的市民發現,家門口的路暢通了,很多路段的擁堵情況消失了。這背後,正是“智慧交通”系統在起作用本報記者 陳強

通州區果園環島東南方向,一座由鍋爐房改造而成的紅色建築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能讓城市副中心管理更加精細化的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就藏身這裡。

好比科幻大片裏經常出現的“萬能視角”指揮平臺,“城市大腦”實際上就是城市運作各類數據的集散中心。只要輕輕點擊控制臺上的按鈕,就能將散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連接起來,並全部顯示在一幅3D虛擬畫面中。

海量數據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規劃,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是簡單地造一個新城,而是要建設一座智慧城市,“城市大腦”項目因此應運而生。目前,該平臺已融合了信號、違法、供熱、停車、照明、電力、環衛等60種類型的數據,接入4778台監控設備、520台系統信號機、287輛環衛車輛、6770基路燈、377台路燈箱變、730處公共自行車站點、62處公共停車場、42塊停車誘導屏等物聯設備,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城市的運作實況、城市部件分佈情況等數據,盡在掌握。

這兩年,不少家住通州的市民發現,家門口的路暢通了,很多路段的擁堵情況消失了。這背後,正是“智慧交通”系統在起作用。2018年,通州區啟動了信號燈升級改造項目,同步建設智慧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目前,全區906平方公里內除在建道路外,所有路口信號燈已全部實現聯網控制,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信號燈全部實現了智慧化控制。根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提供的測評報告顯示,“智慧交通”系統運作後,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範圍內平均車速提高15.6%,城市主幹道通行時間縮短32.5%。

副中心交通微迴圈更加順暢

新華大街通胡大街一線,是連接京通快速路和運河商務區的一條東西向交通要道,長度8.3公里,共有19個路口,周邊居民區、辦公樓宇、商場眾多,早晚高峰時間,平均每小時通行車輛超過1000輛次,很容易發生擁堵。“智慧交通”系統上線後,技術人員按照“高峰提高通行效率,平峰降低停車次數,低峰縮短等待時間”的思路,根據全天不同時段的車流量數據,將一天劃分為10個區間,每個區間採用不同的配時方案,比如同一個路口,可能午間的紅燈時長是40秒,到了夜裏就變成了20秒。

精細化治理交通後,新華大街通胡大街一線等7條城市副中心範圍內的交通要道,已經實現了信號燈協調控制。在平峰段,以新華大街通胡大街一線為例,當雙向車輛以45至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前進時,就能進入到“綠波帶”,體驗到“一路綠燈”的暢快感。不僅如此,通州區還在199處交通流量不大的路口,信號配時已經實現了自適應優化。也就是説,信號燈變得非常“聰明”,能夠根據視頻流量採集器得到的數據,隨時調整信號燈配時,讓副中心的交通微迴圈更加順暢。

“城市大腦”多方發力

目前,“城市大腦”正在與潞河醫院5G院前急救系統對接,利用5G高速、低延時的技術優勢,不僅能將急救車內的患者狀態分享給醫院,還能通過信號燈控制,為急救車打開綠色通道,實現一路暢通。實驗結果表明,正常情況下,2.5公里路需要救護車行駛15分鐘,但在“城市大腦”介入後,只需不到3分鐘。

除了車行得更快了,行人也更方便了。目前已經有42個路口的人行橫道安裝了自適應信號燈,行人只需要往路側的燈桿旁一站,不必有任何操作,信號燈很快會自動切換成過街綠燈。

“城市大腦”中還包含處理突發事件的界面。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火災專題、地質災害、防汛專題、安全生産專題等綜合防範類業務,系統內構建了各項安全監管專題,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應急事件管理調度系統,接下來將形成事件發現預警、協調處理及效果評估的一體化管控體系,實現完善的應急事件快速響應和有效應對機制。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副中心“城市大腦”精準破解大城市病
來源:北京日報2021-01-06 08:07:19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規劃,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是簡單地造一個新城,而是要建設一座智慧城市。能讓城市副中心管理更加精細化的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應運而生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