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基建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能力

來源:河北日報 2020-11-13 13:39:37

“新基建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近日在石家莊舉辦的新基建賦能京津冀區域智慧發展研討會上,河北省區塊鏈聯盟區塊鏈理論專委會主任、中國電信區塊鏈與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主任梁偉認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為核心,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求,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對此,河北省科學院黨組書記、河北省區塊鏈聯盟理事長劉春成深表認同,“新基建不只是穩就業、穩投資的工具,也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經濟發展品質的重大契機,應將系統性謀劃與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劉春成認為,數字孿生城市是與物理城市完全對應的城市存在,是一整套城市系統。新基建應該與數字城市系統相對應,這樣才有大規模投資的價值,只有形成完整系統才會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人工智慧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中荷智慧城市學術會議荷方主席、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人工智慧係終身教授黃智生認為,人工智慧具有兩個技術支柱,一是深度學習,二是語義技術與知識圖譜。前者主要是歸納,從數據中獲得知識;後者則是演繹,從知識中推得結論(新數據)。

“在複雜知識處理領域,更需要知識圖譜技術。”黃智生表示,利用語義技術在處理多源數據、知識推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比如,判定一個手機持有者的家庭位置,是出行分析的基本資訊需求。它可以通過分析手機位置來估計。這個基本推理規則是:如果一個人在午夜零時到早晨6時連續呆在同一個位置,則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個位置就是這個手機持有者的家庭位置,除非他是在上夜班。黃智生説,這就是多源數據的語義表達。

關於建設智慧城市、提升治理效能,北京工業大學資訊學部教授、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紹福認為,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用模式,構建資訊資源共用體系,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是大數據時代城市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學術研究前沿。

在林紹福看來,區塊鏈中的共識機制、智慧合約等與大數據技術結合,有望成為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融合計算的重要支撐工具,能夠打造透明可信任、高效低成本的應用場景,構建實時互聯、數據共用、聯動協同的智慧化機制,從而優化政務服務、城市管理、應急保障的流程,提升治理效能。

專家認為,無論是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還是經濟高品質發展,都離不開技術與思維的雙輪驅動。

獨特便利的門店管理、高效的庫存管理、客服售後管理、物流管理等,這些都是基於區塊鏈構建的分佈式商業。梁偉表示,通過技術演進,區塊鏈解決了存儲、計算和頻寬資源在去中心化生態下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以及中心化架構下的數據安全問題。

在林紹福看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數據資源共用體系薄弱,反映了新時代城市數據治理的迫切需求和挑戰,急需構建城市數據治理技術體系架構,這是基於“雲—邊—端協同”的城市數據匯聚融合共用平臺,基於區塊鏈的數據流轉與共用管理機制。

如何做好區塊鏈+數據治理?

“構建區塊鏈+城市數據治理的生態體系。”林紹福認為,具體來説,要研究突破相關共性關鍵技術,跨鏈協同、隱私保護、數據智慧動態獲取等相關技術;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標準,消除部門壁壘,讓區塊鏈+數據治理應用做到有法可依;設計完善城市數據體系,將城市數據標準化、規範化,為數據上鏈打下基礎;統籌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層級的區塊鏈數據治理基礎平臺,讓區塊鏈成為城市數據治理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以新基建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能力
來源:河北日報2020-11-13 13:39:37
近日在石家莊舉辦的新基建賦能京津冀區域智慧發展研討會上,河北省區塊鏈聯盟區塊鏈理論專委會主任、中國電信區塊鏈與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主任梁偉認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為核心,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求,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